分享

【名医小讲堂——基础知识】外伤性纵隔血肿,我们放射科医生应该怎样做?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9-04-09

【名医小讲堂】

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外伤性纵隔血肿是常见病,我们放射科最常发现的征象就是纵隔增宽。

当发现外伤患者出现纵隔增宽时,或者怀疑纵隔血肿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思路来应对这类患者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在平片上, 主动脉损伤导致的纵隔血肿有哪些表现?

1.纵隔增宽。定义是纵隔宽度大于8cm,或者超过胸廓横径的25%; 

2.胸膜帽。在肺尖顶部出现条带状致密影,为纵隔血肿的延伸。

3.主动脉形态改变。包括主动脉节消失,主动脉影增宽;

4.气道受压,包括气管,或者左主支气管受压推移; 

5.左侧胸腔积液/积血。

车祸患者,平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和左主支气管受压推移。

但是,如果这个患者的胸片表现如下,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张外伤后的正常胸片,我们可以排除急性主动脉损伤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大约有10%的主动脉损伤患者表现为正常胸片!由于这个原因,如果临床有指征,外伤患者的CT检查显得特别重要。

当然,在CT上,我们可能发现更多的纵隔血肿。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损伤并不是纵隔血肿的最常见原因!按照发病率,纵隔血肿的原因依次如下:

1.静脉出血,这是良性血肿,保守治疗即可;

2.骨折导致的血肿; 

3.主动脉损伤

很明显,外伤后纵隔血肿的原因中,主动脉损伤排在最后。

因此,我们在阅读CT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血肿的形态特征,力求区分以上情况。

外伤患者,CT见前纵隔血肿,红色箭所示,血肿与主动脉有分隔,这是静脉损伤导致的纵隔血肿,为最常见的外伤后纵隔血肿原因,保守治疗。

这是另一例外伤患者,同样在CT上发现纵隔血肿,红色箭所示,血肿与主动脉壁紧密接触,当出现这种改变时,不管在CT上是否发现直接征象,我们需要警惕,处理方法是6小时内复查CT, 或者直接做DSA检查,排除主动脉损伤。

实际上,上述前纵隔血肿血肿患者,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胸骨骨折,这就是静脉血肿的病因。

讲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急性主动脉损伤的CT表现

直接征象:

1.假性动脉瘤形成

2.主动脉内膜撕裂

3.主动脉壁不规则改变

间接征象: 纵隔血肿

主动脉损伤导致的纵隔血肿,红色箭所示

同一患者,主动脉弓下缘可见囊袋样对比剂充填突出

矢状位重建可以非常明确的显示主动脉损伤,图中显示主动脉弓下缘处假性动脉瘤形成。

以上是典型的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损伤位置为主动脉弓下缘,为动脉韧带附着处。

参考文献:

UCSF radiology video 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