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病可能是

 昵称51657969 2019-04-09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

春天真好啊,处处是活力,满眼好风光,整个人的身心状态都像花一样慢慢开放了。

春风吹来了生机,却把很多人搞生病了。特别是立春到最近的这段时间,大家应该多多少少有所体会。

大风越狠,你心越浪,病邪也越猖狂。看不见摸不着,幻如一丝尘土,随风自由的在狂舞。

为什么今天我要没完没了跟风过不去呢?因为让俺们中医来看,你目前所面临的很多健康问题,保不齐就是这么嗖嗖刮来的。

不信您就往下瞧:

这个风啊,和寒、暑、湿、燥、火一样,同属于自然界正常的气候现象,我们将其称为「六气」。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不同的时节,会有相应的气作为主角出现。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虽然一年四季都有风,但在中医看来,风为木气,与肝胆之气相通,都带着那么一种生长、舒发、运动的性质。所以呢,风就自然而然成了春季的主气,是唱头牌的角儿。

话说回来,如果气候变化异常,或是人体自身的变化适应能力有所欠缺,超出了人体可控的范围,就会使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此时的「六气」也就变成了「六淫」,或者叫「外邪」。

那么这个时候的风,也就不是什么正经风了,我们管它叫「风邪」。

中医认为,春天容易发生的很多疾病,都跟风邪脱不了干系,比如最常见的感冒、皮疹瘙痒、骨节疼痛、过敏性疾病,以及中风、癫痫、儿童抽动/多动等等。

而这个老不正经的「风邪」,究竟是个什么德性呢?

风邪的讨厌之处,首先在于它「轻扬开泄」

风的性质,其一是轻扬升散,具体来说就是它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所以风邪致病,常常会表现在人体头面、咽喉这种靠上的部位(流涕、鼻塞、咳嗽、头晕头痛、咽痛咽痒、颈肩僵硬等),或是肌肤表面、关节这种相对靠外的部位(发热、瘙痒、皮疹、关节疼痛等)。

「开泄」是什么意思呢?你想啊,风这种流动的趋势,肯定会带着一种疏通、透泄的性质。所以风邪侵袭人体,往往会使腠理变疏松,汗孔被打开,而出现出汗、怕风等症状。

其次呢,是风邪「善行数变」

「善行」是说,风邪喜欢到处乱窜,游走不定没个终点,所以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比如风疹、荨麻疹这种,鬼知道会在哪里长出一片,而且此起彼伏;中医说的「风痹」,会导致四肢关节疼痛或麻木,而且这种感觉是到处蹿的。

而「数变」呢,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发病急骤的特性,非常狡猾又非常危险。比如风疹、荨麻疹时隐时现,癫痫、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都是因为风邪作祟,所以才发病急,变化快。

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想说的,是风邪喜欢「夹带私货」,仗着自己有这么个行动、流通、变变变的性质,经常和其他的病邪勾搭在一块干坏事。

风的繁体字,写作「風」。框框里边包着一个「䖝」,就是「虫」的异体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病菌这样的微生物,就跟小虫子是一样一样的。

古人虽然没法使唤显微镜,但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会,感觉到了风只要一吹,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也会被带着走,管它是不是能够致病的。要是赶上个正气不足的人,疾病的火花不就这么碰撞出来了嘛。

风者,百病之长也。

——《素问·风论》

上面这句的话意思是说,风邪是外感病的先导,寒、湿、燥等外邪,往往都是搭了风的便车然后侵袭人体的,比如我们常说的风湿、风寒、风燥等等。

邪风一吹,便有无限致病可能,真是大大滴坏。

对于风,可能大家老听我们中医叨咕一个名词——「虚邪贼风」,然后你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一个不怀好意、鬼鬼祟祟、贼眉鼠眼的玩意儿,乘人不备,就进入体内为非作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这等贼子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得倒轻巧:「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可到底该怎么避,才是上全之策呢?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方面:

一个方面,是要提高身体自带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正气满满的身体,使之百邪难侵。

我们形容一个人体质差、不扛病,就会说人家「弱不禁风」,实际上就指明了症结——正气不足,身体虚弱,难以抵挡风邪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正气这个东西,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但不管具体怎么分类,实际上都是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化生而来。

而提升一身的正气,其实就是调整好肺和脾胃的功能,同时减少对身体的损耗。

另一方面,是大家明白了风邪的这些性质之后,要对「虚邪贼风」有所提防,就像《灵枢·九宫八风》里说:「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像躲避箭矢和礌石一样。

就拿多风的春天来说吧,天气是一天比一天暖和,很多人减衣服比小孩变脸还快,早早就卸去了防御的外层盔甲。也就是这么个时候,风邪就把一些人搞生病了。

人体有很多以「风」来命名的穴位,比如脑袋后面的风池、风府,后脖颈子上的风门,大腿外侧的风市等等。

顾名思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因风而起的病症具有特别好的效果,但反过来说,它们也特别容易「引风入室」,成为风邪进入身体的入口。

没事揉揉风池和风府,揉到有酸胀微热感

也是可以提升身体「抗风」能力的

而肘膝、肚脐、后腰、脚踝这些皮肤和脂肪相对薄弱、又分布了诸多重要穴位的地方,把它们保护好了,捂严实了,更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啊。你说吹吹风没什么大不了,可别忘了风邪还会带着其他乱七八糟的病邪打开你的毛孔腠理进入身体。

躲避风邪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春捂」这项工作给做好了,该捂的地方捂严实了,尤其是上面说到的这些部位。戴个帽子,挂个口罩,围个围巾,背心塞到秋裤里,秋裤塞到袜子里……

一旦受风了,尤其是后脖颈吹着了,发酸发硬不舒服的时候,艾灸一下大椎或者用热敷贴贴一阵,及时处理为好。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很多人对于引起舒适感的「虚邪贼风」疏于防范,比如空调、风扇、穿堂风等等。

炎夏将至,这几年的气温也够糟心的了,再不乘乘凉,这日子还怎么过?

但是呢,躲避「虚邪贼风」这根弦儿还是不能松了。把自己搞得感冒头疼、拉肚子、起疹子就不说了,估计你也听说过,那个老谁家的小谁,就是睡觉的时候忘关窗户,或者猛吹空调,结果把自己搞得嘴歪眼斜流哈喇子了。

风扇和穿堂风可能大家还能有所觉知,只要把自己捂好了,被子盖严实了,别一个劲地对着吹,或者睡着了也懒得摁开关、关窗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在这里主要提一提空调的使用注意:

室温应控制在舒适状态下(26~28℃)。以人在室内静止状态下虽有汗意而不至汗出为度,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光膀子

若要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可适当饮用姜枣茶,或者使用一些温阳散寒的药物(干姜、艾叶、小茴香等),从而有效避免风寒、风湿对身体造成的后续影响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切记保护好后脖颈、膝肘关节、肚脐、脚踝、后腰等部位,可以随身带件挡风的外套或是毯子,在感觉冷的时候盖上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尽可能不吃生冷寒凉性质的食物,尤其是刚刚从冰箱冰柜里取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同样是乘凉,当你搞明白其中的一些细节之后,你完全可以乘出风格、乘出水平,既不会被热到,同时也不至于让「虚邪贼风」盯上。

(本文转自公众号活法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编辑:灵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