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风”

 期茶 2020-05-05

俗语:百病皆生于风。《内经》专有“风论”篇与“贼风”篇,《难经》把中风列为伤寒之首,其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临床所见,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以风邪致病为多见。因此,学中医需识风。

何为风?

风为自然现象,气流动即是风,

从繁体字来看,风字里面有个虫子。风动而虫生,春风一流动,自然界的动植物就会繁衍生殖。推之,风动则情生,情生而见万种态。因此,“风情万种”由此而来。《素问》云:“八风发邪气”。风来自八个方向。

我们常言“风气”,风与气,其名异,其实则同。在体外曰风,在体内则曰气。凡寒、暑、湿、风等邪气伤人,先伤卫气,而皆因风而侵入人体;再者,风能夹寒、夹湿、夹火,其为患最烈。体内之风即是气,气行不常,善行而数变,其病即为风证。故善治者,当先识风与气。

风在自然之中流动,人亦生于天地之间。因此,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风之和者,如春风能生万物;风之疾者,如秋风能扫万物。生命离不开气的运动,若气机流动和畅,则血脉通利、经络舒畅、脏腑协调,此为气能养人;若气流过疾,则上犯高巅,中催脏腑,下损筋骨,善行数变,为患极大,是为风邪,成百病之长。风邪无孔不入,最易伤人。风气旺而百病易生。

《内经》开篇即提到:虚邪贼风。贼风是指从孔隙透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诸病源候论》论贼风候:“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来,名曰虚风。

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乃结成瘰癧及偏枯;遇风热气相搏,乃变附骨疽也。”张介宾注:“贼者,伤害之名。凡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贼风邪气。”

俗语说: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伤风不醒变成痨。2018年年前有篇热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岳父”起初就是吹了过堂风而得病的。看来贼风伤人不浅。

因此,善诊者需重视辨风及治风,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防风,因为防风即是防病。

何为辨风?

风主动

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风邪入侵,常现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小儿抽搐非常多见,常无原因出现眨眼,挤眉,摇头,耸肩,甩手,抖腿等症状,且反复发作。此为风动,风动的原因在于木气升发被遏。因此,当顺畅木气以祛风止搐。木喜疏泄,喜温升,而恶遏制,恶寒降,故不建议过用重镇潜降的石类药,如龙牡、磁石、珍珠母等,虽有暂效,却非治本之道。针灸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肝郁,平时当给孩子多些鼓励、支持、表扬和赞美。

我观察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其运动有如下特点:动作是突然的,四肢不协调,时时忽然一动,如抽动一样,其皆属风象;婴儿好动,而风主动。婴儿如春风中的草木之芽,虽然脆弱,但见风就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一些变化。由此说,婴儿不但性属稚阴稚阳,其风气亦旺。风得暖则成春风,主生发;风得寒则成冽风,主杀灭。

临床上因受风而面部肌肉颤动,或口眼斜,为风中经络;因金刃外伤,复受风毒之邪而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也属于风性的临床表现。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腰痛,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如风疹(荨麻疹)就表现为皮肤瘙痒时作,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等特征;

同时,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一般发病急,传变也较快。如风中于头面,可突发口眼斜;风水证,起病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现头面一身俱肿、小便短少等。

风之脉证

风邪证候大都是浮缓脉。《濒湖脉学》中论浮脉云:“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缓脉:“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可见临床若见风邪伤人,当在浮缓脉中寻求。

如何防风?

《内经》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只要意志安闲,就能使腠理闭密,阳气能够卫外,就有坚强的抵抗力。纵然有大风苛毒,也很难侵入人体。“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历代医家反复强调:避风很重要,《混俗颐生录》讲:“避风如避箭。”

当毛孔打开时最忌贪凉吹风,因为此时风邪最易侵袭肌表,故说:避风如避矢石。矢石速度极快,风之袭人亦如此。有病人描述自己在空调下稍呆了几秒钟,寒风已经侵入,顿时觉得周身如入冰窖,极为难受。万不可贪图一时之爽,而埋下大病的种子。

俗话说的“春捂”,即有避风之意,因为春天风大,春天捂好,可预防风邪伤人。

女孩子长发披肩,除了飘逸好看,从中医来分析,还有其他好处。项后及上背有风池、风府、大椎及风门等诸多风穴,风邪往往自此而入侵。若更兼寒邪,风寒合邪最伤阳气,不仅容易导致感冒,更是诸多大病重病之诱因。而长发披肩可以有效保护这些风穴,让项后温暖,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最有助于预防感冒风寒。

女孩子喜欢穿矮腰袜子,甚至穿八分、九分裤,露出脚踝,这样做很容易受寒。春天乍暖还寒,且风大,风寒邪气最易伤人阳气;内踝有肾经的复溜、太溪、大钟、水泉穴;脾经的商丘、三阴交;肝经的中封穴。外踝处有膀胱经的跗阳、昆仑、仆参;胆经的绝骨、丘墟;胃经的解溪,皆是风寒外袭的途径。

有人问,伤口能不能吹风?从中医来分析:伤口千万别吹风,一定要捂好。因为伤口处卫气变虚,易致卫外不固,若伤口吹风,风邪容易侵袭伤口,会导致伤口局部搔痒,红肿,甚至形成久年不愈的瘙痒。当然,伤口亦不必包的太紧,捂的太热亦不利于快速愈合。

人睡觉时,阳气深藏于阴中,这叫阳气归根。此时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阳气的卫外功能减弱,若有风寒外袭,风入筋,寒入骨,就容易出现晨起的各种不适,颈部酸痛,骨节僵硬,甚至发烧等。因此说,睡觉时一定要关闭窗户,且不能开风扇,这是预防大病的关键。否则,风寒外袭而深入,大病重病由此而生。

既然风其性善行而数变。因此,若风之中于人,轻则或伤风或感冒,重则或舌缓,或暴瘖,或半身不遂,甚则神昏迷乱。其病皆源自风,故善治者当善祛风。

如何治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若皮下有郁火,久而易发作成各种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毛囊炎、痤疮、发际疮、牛皮癣等等。皮肤病属风邪为患。治风需先治血,凡属火郁之病,都可刺络放血,常用放血部位包括曲泽、尺泽、大椎、委中、膈俞、耳尖等等,或用皮肤针扣刺,或三棱针点刺,或刺后拔罐。我常用刺血疗法治各种皮肤病,效果满意。

风为春季的主气,春分之前为厥阴风木主时,风木司天,相火在泉,受天地气机影响,当重视调理肝胆,四物汤甚好。肝体阴而用阳,少阳内藏相火,以归根为要。芎归性温,补木气之阳,能助木气之生,火气之长;芍地性寒,补木气之阴,能助金气之收,水气之藏。当归性散益肝,芍药性收助胆,川芎性温而升,地黄性凉可降。四物汤恰能使圆运动更大更圆。春天服四物服,虽是养血,其实是正气旺而风邪不能侵。

以风穴治风

人体有多个祛风之穴,皆以“风”为名,包括风池、风府、风门、风市、翳风等。诸穴皆关乎风,皆能治疗风证。且多位于上,以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之意。风寒邪气多自风穴而入,亦自风穴而出。我重视应用风池、风府、大椎诸穴,盖此等穴皆是风寒邪气进入人体的门径,亦是祛邪的通道。

汤药治风

我们先看几条《本草经》里有关风药的原文。“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风行周身。”“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菊花,主诸风。”“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细辛,主风湿痹痛。”“薏仁,主久风湿痹。”“何首乌,疗头风面疮。”“菖蒲,主风寒湿痹。”“补骨脂,主风虚冷。”“丹皮,主寒热中风。”“泽泻,主风寒湿痹。”“防己,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茯神,疗风眩风虚。”“柏子仁,除风湿。”“吴茱萸,逐风邪。”“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枳壳,主风痒麻痹。”“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竹沥,疗暴中风,风痹。”“石膏,主中风寒热。”“代赭石,主贼风蛊毒。”“干姜,逐风湿痹。”“薄荷,主贼风伤寒发汗。”“葱白,治中风面目浮肿。”“巴戟天,主大风邪气。”“天门冬,主诸暴风湿偏痹。”“秦艽,主寒湿风痹。”医者若能仔细研读《本草经》,当有助于把握风病的用药。

我治风邪外袭所致的感冒,喜用葱豉汤。此方药味简单,药效独特,凡遇感冒都可试服(风寒证最效,风热证则建议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诸药)。葱豉汤做法:连须葱白三根,淡豆豉20克,加水500毫升,大火煎至沸腾,再加黄酒(绍兴老酒或即墨老酒都行)30毫升,再煎至沸腾,即可倒出,并加入白糖适量,既可补益中气又可调整口感。趁温服药,服后盖被取汗。

以灸治风

孙思邈言:“风多从背五脏俞入诸脏受病。”故有五脏风,其为患多端:肺中风,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肝中风,其人但踞坐不得低头;心中风,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脾中风,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而腰痛——皆需急灸相关脏的背俞百壮。

外洗治风

风疹,又称瘾疹,荨麻疹,其病甚痒,多由风热邪气外袭,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表,发于皮肤而成。可用外洗取效:一则用蚕砂,此药最能除湿止痒。《圣惠方》中记载: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抓之成疮者,取蚕砂一升,以水煎煮洗之。二则治风疹及任何皮肤瘙痒病症,我常嘱病人用桂圆壳一大把,煎汤外洗,良效。我们工作室制有祛风散,以荆芥稍炒研末为方,亦能主治各种皮肤瘙痒。

风病忌口

 凡诸皮肤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我都嘱病人一定要忌食辣、鸡及蛋、牛奶、奶制品等物。辣味动火动血,会加重皮肤病。按天地自然之理,取类比象,我们观察鸡的运动特点,走路时脖子一伸一伸、头一顿一顿的,非常有节奏感,其运动快但不顺畅,许多鸟儿也如此运动,此与风动有关;

鸡(包括鸟类)有翅膀,翅膀能御风;鸡属巽,属风,易致内风妄动。且中风患者亦需忌鸡,以防风从内动。特别是鸡翅膀,最易动风。动风之类的食物,还如蚕蛹、虾、小龙虾、牛羊肉、猪头肉、螃蟹、无鳞鱼、笋等等。

风邪上袭,易致面瘫,针灸速效

针灸治疗面瘫速效,在其病早期我常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四关、曲池诸穴,此病初期切不可滥针局部,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远端取穴,效果最为确切。病情缓解,至已愈七八成时,再加针面部诸穴,可加速痊愈。

风邪自表入里,易致风水

急性肾炎属于中医的风水证,此病初期当宣肺,越婢加术汤颇能速效;若水肿兼有血尿,则需利水凉血止血,单用白茅根甚效,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碍滞,利水而不耗津,祛邪而不伤正,用于急性肾炎之寒热已解无其他兼症者。白茅根干品可重用至150克,鲜品可用半斤,若配合益母草更有良效。

破伤风亦属风

破伤风发作了真的必死吗?中医却有良方。明代大医汪机认为:破伤风宜全蝎、防风为主,配白附子、僵蚕治搐掣症,配天麻治破伤风;蜈蚣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而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僵蚕善祛经络之风,并能止痛;全虫辛甘有毒,善于祛风止痉。且现代亦常有中医治愈破伤风的报道。

祛风的散剂

我们工作室制有一种常用散剂叫“八风散”。主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癔病性瘫痪,偏枯不仁,中风后遗症,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阳痿各种精神神经症状,妇女脏燥症,女子宫寒无子,各种抑郁症等。此方即孙思邈之大续命散。已故当代大医李可先生极为重视此方,并临床大量应用,取得极为满意的疗效。

关于风的思考

其一,《内经》有言:“东方生风,风生木”,试思考:东方是如何生风的?风是如何生木的?

其二,《内经》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句话的本意并非:一切振掉、眩晕的风病,都是肝病。若如此理解,是掉入文字的窠臼,徒见其以词害意了。此处“皆”字,当如何看?

其三,《内经》有言: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如何解释?

本文多出自董洪涛老师的新浪微博,希望给读者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选择中医馆


地址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青山北路4号

畔山花园12栋


电话


15296483855

选择中医奥地利工作室


A.


Karl-Schönherr.str.7, 6020, Innsbruck


Nr.


00436764346230

庚子年庚辰月丙午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