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码头,我不认识你了!

 宜昌石头书屋 2019-04-09

已于2019年4月8日全部完工

正式与中外游客见面啦!

下面就请跟随小编的步伐

来仔细感受一下

宜昌港九码头的新装

宜昌港九码头作为宜昌市旅游门户和两坝一峡游客的重要起止港,沉淀了丰富的宜昌本土文化和岁月历史。我们即将看到的宜昌港九码头文化墙,以浮雕设计为主,再现了历史悠久的峡江文化码头文化纤夫文化

游客通过安检后,还未靠近九码头通道,首先就能看到的是青石台阶上的两尊铜人:一尊为记账、发签的账房先生,一尊为奋力扛包的挑夫力工,重现旧时码头工人的劳作情景。昔日的劳苦生活已不再,但码头工人勤勤恳恳的生活状态依旧激励我们。

通道的正前方,即为三峡大坝全景浮雕。巍巍大坝,滔滔江水尽收眼底,坛子岭、升船机、五级船闸纤毫毕现,充分展示了以峡江、大坝为依托的水电文化。

临江面依托原有青石栏杆设计成旧时宜昌古城墙,城墙中央雕刻“九码头”三个字。九码头——如上海的十六铺、汉口的江汉关和重庆的朝天门一样,是宜昌的门户,它历经水路航运发达的繁华年代,见证了宜昌码头文化的发展演变。

宜昌地处“川鄂咽喉”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宜昌码头文化历史悠远绵长。宜昌从隋代成为过往商船的泊地开始,历经唐代“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的水运盛况,宋明时期更为繁荣,于明朝洪武十二年(137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码头城。清雍正十三年,取“顺应天时而宜于昌盛”之意定名宜昌,清朝时“川盐济楚”,大量的川盐下运,大都在宜昌转口,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宜昌城镇商业贸易的发展。 

那时候河滩延伸至江边,最长有300米。河滩上布满了吊脚楼、茅草房,里面是专供搬运工人歇脚等活儿的小茶馆。

万里长江依旧奔腾不息,宜昌码头文化也历经了千年的风云变幻。至今还伫立在码头的“百年系缆桩”已有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宜昌从封建走向现代、从内陆走向大海、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

沿着通道往下走,左手边呈现的是长江三峡的秀丽风光,一一展现了白帝城、夔门、巫山神女峰、屈原祠、三峡大坝、坛子岭、黄陵庙、三峡人家、三游洞、葛洲坝等景点。右手边则是还原了旧时三峡纤夫拉纤场景和峡江吊脚楼旧时风貌。

旧时的三峡纤夫

喊着嘹亮的峡江号

穿越险滩激流

将无数的木桅船

拉至水流平缓的地方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时尚现代、水陆联运的三峡游客中心,是宜昌旅游的重要集散地,也成为现代商业的黄金旺地,但“九码头”这个沿用数百年的老地名早已深深植根于宜昌人的心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段文化育一座城。 九码头的前世,见证了宜昌的百年繁华;宜昌港的今生,必将引领三峡旅游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