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9月欧洲行-巴黎玛德莲教堂和塞纳河游船

 hsgzlgg 2019-04-09

    玛德莲教堂是巴黎最大的一座希腊神殿式大教堂,也是都会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座落在巴黎歌剧院附近的玛德莲广场上。

玛德莲教堂始建于1763年,但它好像没有真正完工过,一直到今天还在修。回溯历史,玛德莲教堂1757年开始第一次设计,仿造荣军院的巴洛克教堂,在拉丁十字平面上安放圆形穹顶,1763年4月3日国王路易十五举行了奠基典礼,但是在1764年停工。1777年建筑师去世,他的学生决定重新开始,拆除未完成的建筑,缩短中殿,改为类似罗马万神殿的更为集中的设计。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只有基础和大柱廊已经完成,1797年,工程再次停止,进行关于建筑用途的辩论:图书馆、公共宴会厅或市场。1806年,拿破仑下令修建凯旋门,同时希望将这座未完工的教堂改造成赞美法兰西陆军荣耀的纪念堂,已有的基础被拆毁,但是保留了立柱,重新开工。玛德莲教堂的现有风格主要形成于拿破仑时期。1808年凯旋门完成后,该殿堂的纪念意义减弱。拿破仑倒台后,法国进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路易十八决定将此建筑改为天主教堂。终于,在1842年,工程完工并祝圣为一座教堂。


    站在教堂门口的高台上,可以眺望协和广场的景致。路的尽头是协和广场,方尖碑后是法国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右边再远处的金色圆形穹顶建筑就是埋葬着拿破仑的荣军院。


    玛德莲教堂的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整个建筑物周遭被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所包围,形成了密密匝匝的一道柱廊,这柱廊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所向披靡的荣耀而修建的,象征着法兰西曾经的辉煌和鼎盛。




教堂的外壁上,有各个圣人的雕像。



    正面顶着三角型山墙,山墙浮雕上描绘着“最后审判”图。

    下面一行刻有拉丁文 D.O.M. SVB. INVOC. S.M. MAGDALENAE ,意为:万能的上帝,圣徒抹大拉的玛利亚。
    抹大拉的玛利亚也许是基督教历史上最神秘的一位人物,她曾经被认为是一位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她是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之一,她可能是耶稣在世间最亲密的信仰伴侣,或者说她是未被正史记载的最受耶稣教诲最得其神髓的门徒


    抹大拉的玛利亚跪在耶稣面前为她身后的罪人祈祷,祈求耶稣的宽恕。《最后的审判》取材于《新约全书·启示录》故事,描绘世界末日来到时,基督再来,并亲自审判世间善恶。画中基督被圣徒环绕,挥手之际,最后审判开始,一切人的善恶将被裁定,灵魂按其命运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


    马德莲大教堂的大铜门是巴黎所有教堂当中,最大及最重(3.2吨),且最精彩的一座,门上描绘圣经中“十戒”,是雕刻家德特里可提(Henri de Triqueti)的杰作。





    教堂内宽广的空间里,大殿天蓬由五大宏伟的大圆拱顶构成,前后殿则是半圆形,相当原创性及壮观,是巴黎所有教堂中最别开生面的一座。

    玛德莲教堂大殿没有任何彩绘玻璃,教堂唯一的光线来源是来自顶棚上有三个圆圆的天窗,殿外的日光就从这三个圆孔中透射进来,炽白的自然光线和暖黄的金色光线交融辉映,使得殿内处处镀金镶银的精美装饰更加辉煌、灿烂。




    神圣的祭坛上有精雕细琢地玛德莲升天大雕像,是19世纪意大利名雕刻家夏乐·马罗切提的杰作。


    祭坛上方圆形穹顶上的壁画《基督教历史》,表现基督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由法国画家齐格勒于1836-1838年所绘制下方是马赛克拼图,中间是耶稣还有玛德莲和其他圣人。



大门方向。



    1845年的管风琴,据说这是巴黎最好的管风琴。这个教堂是巴黎著名的婚礼场所,但也是著名的葬礼场所,这是因为肖邦的葬礼在这里举行。


    教堂两面系列科林斯大圆柱间,有许多金碧辉煌的穹窿型神龛,每个神龛中都有一尊雕工精细、形象生动、面容逼真的圣经中的人物。

耶稣受洗的雕像。


圣母的婚礼


圣子与圣母。


其它的雕塑均不知他们的名字。







巧夺天工的布道坛。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自中世纪初期以来,首先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巴黎周围地区的用水(包括工业和居民两方面的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纳河。巴黎人称塞纳河为“慈爱的母亲”,说“巴黎是塞纳河的女儿”。

    塞纳河流经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约束,这些河堤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法国人将塞纳河北岸称作右岸,南岸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动方向定的,这和古代中国的定义也相反,中国取名是面朝源头,因此将长江以南称为“江左”。

    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

    而后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左岸除了平民聚居地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邦大学、三语大学和四国学院(前面两所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大学,四国学院即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的一切学术交流必须使用拉丁语,直到今天,巴黎第五区仍然被称为拉丁区。从此之后,知识分子成了左岸的主流,并对全欧洲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逐渐建立了起来,左岸最终成为文化圣地。 

    巴黎右岸,是传统的上流社会聚集地。右岸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卢浮宫等等。巍峨的各大银行、金融集团、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一丝不苟、严肃刻板、衣着考究的过往行人,奢华、繁荣、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巴黎人说笑话,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学生;而在右岸,走路时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脚——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难怪人们诙谐地称“左岸用脑、右岸用钱”。 

    乘坐游船,饱览两岸的古老建筑,欣赏塞纳河风光,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游船码头逆流而上,到圣-路易岛调头,然后,顺流而下,经过码头,直到自由女神像再调头,返回码头。
游船码头


我们乘坐的游船与照片中一样。


    荣军院桥Pont des Invalides是巴黎桥身最低的桥梁,荣军院桥将左岸的芬兰广场与右岸的加拿大广场连接起来,它位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下游,阿尔玛桥的上游。建于1821年的最早的吊桥只有一个120米的拱门,在1855年为世界博览会的召开而进行的工程中,桥在1854至1856年间被替换了。

    工程师拉加里瑟利和达塞尔(也是最早的阿尔玛桥的建筑师)负责重建工程,原有桥墩和桥台被保留了下来,在河的中央又加了一个新的桥墩,这个新桥墩被用来作为两座富有象征意义雕像的底座,这两座雕像为维克多·维兰的陆上的胜利女神雕像,和乔治·迪耶博尔的海上的胜利女神雕像,乔治·迪耶博尔也是阿尔玛桥上的佐阿夫士兵雕像的作者。




    荣军院桥在1880年1月遭遇了冰凌洪灾,在修复期间用美杜莎头戴月桂叶的浮雕装饰替换了当初的皇冠奖杯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是法国巴黎跨越塞纳河的一座拱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它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当年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


    大桥两端四只桥头柱上镀金的骏马雕像,由长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是象征着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的希腊女神。


桥中间两侧有仙女和法俄两国国徽。

与亚历山大三世桥高仿的天津北安桥!太没有创造力了!


    桥右岸的大皇宫,是为了举办1900年世界博览会所兴建的,由建筑师德格拉那及卢伟两人共同建造,正面长240米、高43米。


    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墓也在这里。


    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建于1791年,桥的石材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当时人民嘲笑“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的城堡”。1830年将此桥定为协和桥。


    在协和桥一端的这座宫殿,最初是,路易十四女儿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在法国革命时期,波旁宫被收归国有,从1798年起500人会议在次开会。1830年起,波旁宫用作国民议会。波旁宫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所在地。

    另一端就是协和广场。协和广场的修建始于1757-1772年,最初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Place Louis XV),在1830年用现在这个名字以前他曾几次改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对1200人行刑。
    方尖碑(Louqsor)是1836年一次群众运动中被树立在这里。这是巴黎最古老的古迹,雕刻于公元前13世纪。1831年埃及总督将其送给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国王。重约220吨,长22米。


    王桥,也叫皇家桥pont royal,与新桥和玛利桥一起,是巴黎历史最悠久的三座桥。此桥于1685年至1698年间由伽伯里艾尔和蒙萨尔设计建造,因全部工程由路易十四出资而得名“皇家桥”。  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


皇家桥的右岸位于卢浮宫西南角楼。

    左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


    卡鲁塞尔桥Pont du Carrousel 始建于1831年,原名“圣佩尔桥”,因桥头正对塞纳河左岸的圣佩尔街而得名。1834年,国王路易·菲利浦将它改成了现今沿用的名字Carrousel。卡卢索桥初看虽然并不起眼,但这灰色的建筑,沉重的石头质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饰与后天的雕琢,是真正从中世纪流传到今天的巴黎感觉。而今,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北侧是“工业”和“富足”,南侧则是“巴黎市”与“塞纳河”。


    更重要的是,这座桥连接起巴黎最重要的两大博物馆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从古代文明的智慧到近代印象派的光影,就这样在卡卢索桥上相遇、碰撞。

    奥塞美术馆。奥赛博物馆是法國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斜对,隔河和杜伊勒里公园相对。原来是建于1900年的火车站,是从巴黎到奥尔良铁路的终点——奥赛车站。1939年进入巴黎的铁路取消,车站关闭。1978年被列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1986年改建成为博物馆,将原来存放在卢浮宫的,在茹德葆博物馆的,以及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有关藏品全部集中到这里展出。大厅中还保留着原来的车站大钟。

    法国荣誉军团博物馆全名为“国家荣誉军团和骑士勋章博物馆”,位于荣誉军团宫北翼,在巴黎塞纳河左(南)岸,奥赛博物馆的西面,与卢浮宫隔河相望。
    博物馆所在的荣誉军团宫又称作萨尔姆院,于1782至1787年间由建筑师皮埃尔·罗绍为德国萨尔姆-凯尔堡亲王建造。法国大革命后,革命政府宣布该建筑为国有。从1804年5月13日起,这里成为新创立的荣誉军团总部所在地。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该建筑毁于大火,后来在荣誉军团成员和其他军事荣誉获得者的捐助下得以重建。


卢浮宫


    艺术桥Le pont des arts,二百多年的历史,铸铁材料,似一个纤瘦内敛的女子,在或贵气或妖娆的美人堆中显出她的美貌来。桥面都是木头的,中央设有长椅。该桥是巴黎第一座铁桥,1801年始建,1804年落成。艺术桥是专为行人而建的,上部结构是钢结构。这是一座连接卢浮宫与法兰西学院的步行桥。桥上种植着花木,并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有塞纳河上的花园之称。艺术桥是在黄昏守望塞纳河夜景的最佳选择之一。


    之前艺术桥两侧围栏几乎被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爱情锁填满,这座铁木混合结构的行人便桥上共挂了100多万把“爱情锁”,总重达45吨。这是百万对情侣的“爱情结晶”,当然也远远超出了桥梁设计者的预料。2014年6月8日,爱情锁桥部分桥段因不堪重负倒塌。


现在,艺术桥上的铁丝网被粉刷一新,用有机玻璃板保护起来。

    法兰西学会是法国最高的学术权威机构。该建筑位于塞纳河南岸,与卢浮宫中央广场隔河相对。是由建筑师路易勒沃根据红衣主教马扎兰的遗嘱建造的,从1662年开始动工,于1688年建成。1862年,这座建筑物被归类为历史纪念性建筑物。


    新桥Pont Neuf,虽然名为“新桥”,实际却是塞纳河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塞纳河上第一座石拱桥,之前的均是木造。新桥的建设始于1578年亨利三世时期,等到完工已是1607年的亨利四世时代,建建停停近30年。新桥后来成为娱乐和商业活动中心,旧书商及小摊贩云集于此,艺术家们也常到这里体验生活,直到今天,桥一侧的Samaritaine商场也是时尚巴黎人经常光顾的所在。新桥实际上是由两座连接在西岱岛(Ile de la Cité)西端“绿雅园(Pointe du Vert Galant)”的独立拱桥组成,较长的一座为跨越宽河道的7孔拱桥,另一座为跨越窄河道的5孔拱桥。


七孔拱桥。

    在新桥两座独立拱桥之间的空地上,矗立着亨利四世青铜塑像,这既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骑马雕塑作品,也是第一个向公众展示的独立于其他建筑的雕像作品。雕像原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遭熔化,现在的是1818年的仿制品。


     圣米歇尔桥,建于1857年,长62米。此桥连接塞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和西岱岛,桥名得自于邻近正义宫的圣米歇尔教堂,圣米歇尔桥后可以望见是古监狱。桥墩上方都有一个月桂树叶围绕字母“N”的雕刻,“N”代表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在法国的一些建筑及物件上常常可以看到这个字母。


河边的司法大厦。


佩蒂特桥,又名小桥(Le Petit-Pont)
    该桥仅长40米,是塞纳河上最短的桥。9世纪时曾经有一座相应的“大桥”
存在过,后被兑换商桥所代替。现在的小桥是1853年重修的,左边就是巴黎圣母院。




    双倍桥就在巴黎圣母院正门右侧,1624年始建。它得名于“double
 dernier”(dernier乃旧时法国辅币),当年人们过桥,需交双(两)个ernier的过桥费,用以支付建桥款。

    都尔奈勒桥,是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交通的主干道,桥头上有一座圣·热那维埃夫雕像,日夜守护着塞纳河和巴黎的子民们。


    苏利桥(Pont Sully)以圣-路易岛(Ile Saint-Louis)的一个岬角为中心,往北、南分别跨越塞纳河。北边的分支较短,南边的分支较长,它们将亨利四世大街(Boulevard Henri IV)和圣-日尔曼大街(Boulevard Saint-Germain)连接起来。



   游船从这里开始返航
右边是西岱岛,岛上有很多一丝不挂的日光浴者。

   玛利桥,是巴黎塞纳河面上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之一。巴黎市中心的圣路易岛的开发始于17世纪,该开发项目是由克里斯多夫·玛利发起,玛利桥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路易·菲利普桥,坐落在巴黎第四区,连接圣母院地区和圣杰维斯地区,靠近巴黎地铁玛丽桥车站。1833年7月29日,路易·菲利普为庆祝他于“光荣三日”后登基,为一座悬索桥奠基,这座此前无名的桥,自此被命名为路易·菲利普桥。1848年革命期间被焚毁,1852年重建,现在看到的桥是1860年建成的。


    阿尔高勒桥,最初为巴黎最窄的桥,始建于1828年,是连接西岱岛与格雷沃宫的唯一通道,原先是一座步行桥,后改建成单跨拱桥并可供车辆过。阿尔高勒这个名字则来自于1830年在此罹难的一位起义者的名字。


    圣母院桥,建于1413年,最早是古罗马人的大桥,现在圣母院桥相通连接了左岸和右岸,位于小桥向北的延长线上,连接西岱岛和塞纳河右岸。圣母桥历经多次重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桥主体上是1914年的作品。为了改善桥下的水流,1919年将1910年版本的圣母院桥中间3个拱由一个金属拱代替,原桥两个1853年的石拱被保留使用至今。

   兑换桥Pont au Change,它是法国货币兑换业兴起的明证,于1858年起建,名字来源于最早建在桥上的金银饰品店和金融交易所。

    兑换桥边的司法大厦,曾是皇宫的一部分,是法国国王最古老的宫殿。14世纪查里五世取消其作为皇宫使用并决定作为法院使用,成为巴黎古监狱所在地,现在是法国高等法院。


    顺流而下,过游船码头,游船码头西侧的阿尔玛桥,
自从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此桥北端的遂道内发生车祸香消玉殒,这座桥变得更为有名了。
    这座桥由拿破仑三世揭幕落成,他用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场胜利命名了这座桥
(英法联军战胜了俄国军队的阿尔玛战役)。作为奥斯曼男爵改造大巴黎的重要工程之一,阿尔玛桥由工程师加布里埃尔建成。桥的上游通往香榭丽舍大道,下游通往荣军院。
    从前的阿尔玛桥有3个拱门。(这个设计对于水运通航有着致命的缺陷:无法让
驳船等船只通行)桥墩上雕塑有4座大型士兵雕像,这座桥在塞纳河发洪水时可作为水位测量仪和水坝,由轻步兵雕像来当标杆。当塞纳河的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脚部时,关闭河堤的行人通道。当水到达雕像的大腿时,河流不可通航。1910年塞纳河大洪水期间,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肩部。1970年,为了驳船和船只的顺利通航问题,巴黎把它改建成一座金属桥。重建的阿尔玛桥只保留了乔治·迪耶博尔的作品。

     德比尔哈克姆桥(pont de Bir-Hakeim),原名德帕西桥(pont de Passy),法国巴黎跨塞纳河(Seine River)的一座桥梁。它连接了该市的第15和第16大区,并跨过天鹅岛.

    伊阿纳桥(Pont d'Iena)桥的左岸是埃菲尔铁塔,右岸为臂膀般张开的夏乐宫。


    格勒纳勒桥(pont de Grenelle),法国巴黎穿越塞纳河(Seine River)的一座桥梁。它连接了该市的第15和第16大区,并跨过天鹅岛(法语:Île des Cygnes,英语:Isle of the Swans)。它是一座钢拱桥。当前这座桥建于1966年,取代了1873年建造的老桥。这尊自由女神像是1889年7月4日,即法国总统CARNOT就职典礼日期,由美国的巴黎社团复制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法国的,目的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游船在此处调头,返回码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