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可能去了个“假”布拉格

 感慨往事如烟 2019-04-09

去年8月12日,成都直飞布拉格的航线正式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布拉格。但到布拉格旅游,许多人只知其“表”——去布拉格广场转一转、到查理大桥摸雕像、再去布拉格城堡看教堂,最后吃一顿美美的西餐就完了。

大概像这样……

人在捷克,心在朋友圈,打卡拍照,只是为了把照片秀出来。旅游就算完成了。到底到了什么地方,根本不care。

如果这么玩,那还真是去了一个“假”布拉格。作为欧洲历史名城,布拉格是一座有着知识分子担当的城市,只有去过下面的地方,才不算枉来一趟。

黄金巷22号

卡夫卡的“地窖”

16世纪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黄金巷”由此得名。这里的房子窄小低矮,22号也不例外。空间只有十几平米,低矮得仿佛可以直接触到天花板,对于身高六英尺(约1.83米)的卡夫卡来说,局促得真的犹如地窖。

但对于性格孤僻的他,22号成了完美的私人写作空间。1916年年底到1917年上半年,他每天写作一直到深夜。

雅可咖啡馆

卡夫卡遇到最懂他的情人

卡夫卡喜欢去咖啡馆,雅可咖啡馆(Café  Acro)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曾是欧洲著名沙龙,卡夫卡曾在这儿朗读自己的新作品。

据说,他要不像个旁观者一样,看着别人讨论,要不埋头写作。他还认识了想要翻译他作品的米莲娜·洁森斯卡。相比其他女人,米莲娜最懂卡夫卡脆弱的心,因而,他写给她的情书最为动人:“我给你寄这封信,是想借此实现这一幻想:当我在你的房子前来回踱步时,你那时就在我身旁。”

布拉格电影学院

昆德拉任教长达12年

捷克逐出了昆德拉,昆德拉不再踏入故土,如今他在布拉格的痕迹几乎等于无。不过,他曾在布拉格电影学院任教12年。

布拉格电影学院(FAMU)是欧洲最古老的电影学院之一,当年昆德拉到这里修读电影专业,于1958年留校任教,直到1970年。

在这里,昆德拉完成了三个剧本。在创作剧本的间隙,他抱着玩玩的心态,花了一两天时间,写出了生平第一篇小说《我,悲哀的上帝》,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拥有写小说的天赋,从此走上小说创作之路。

金虎酒馆

“捷克文学君主”最爱的酒馆

金虎酒馆(The Golden Tiger)的历史可上溯至1702年,它因“捷克文学君主”赫拉巴尔而名声大躁。赫拉巴尔曾说:“小酒馆对我来说不是喧嚣的孤独,小酒馆还是发展语言、产生隐语和新的习惯语的地方。”

赫拉巴尔非常喜欢金虎酒馆,他常常固定坐在厨房左侧的那张桌子边,把听到的奇闻闲谈,写成荒诞离奇的小说。他评价国外的酒吧,要以它为标准。1994年,与仰慕他的克林顿见面,也要约在这里才能谈笑风生。酒馆现在墙上还挂着他的雕像,他坐过的位置也一直被保留到今天。

斯拉维亚咖啡馆

来的文艺名人数不胜数

成立于1863年的斯拉维亚咖啡馆(Café Slavia),来的文艺名人数不胜数,成为布拉格最负盛名的咖啡馆之一。

卡夫卡在这里与挚友讨论过哲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弗尔特,曾趴在桌子上写诗,“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音乐家也是这里的常客。

画家Viktor Oliva有感于这里的氛围,直接画了幅名作“喝苦艾酒的人”。的确,到午夜的时候,咖啡馆变身小酒馆,供应啤酒。

聂鲁达瓦街

此聂鲁达,非彼聂鲁达

说起聂鲁达,很多人会想到诺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但布拉格也有一位“聂鲁达”,扬·聂鲁达。诺奖得主聂鲁达只是个笔名,他正是因为崇拜扬·聂鲁达才取了此名。

扬·聂鲁达是捷克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拉格为了纪念这位诗人,把他曾居住过的街道命名为聂鲁达瓦。这里的房子历史悠久,因为有趣的“门牌标志”而闻名。在没有门牌号之前,人们在门上制作“标志”,表示主人的地位、职业。比如门上镌有“三把小提琴”,就意味着这家是小提琴制造者。

而聂鲁达的第一个居所叫“双太阳之屋”(At the Two Suns)。之后,他搬到“三只黑鹰之屋”(Three Black Eagles)。

双太阳之屋

这就是布拉格,孕育出众多文学大师的布拉格。虽然备受创伤,但这些文学大师们用写作战胜谎言,以求恢复民族和人类的尊严。正如因为他们,布拉格的美丽才更加迷人深邃,值得人反复回味。

关于布拉格

你还有什么去处要推荐

欢迎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