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8月泰国之二_大皇宫

 hsgzlgg 2019-04-09

    大皇宫总面积21.84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有28座。它是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的。这座大型宫廷建筑始建于1782年,由国王拉玛一世主持修建,后经历代不断扩建与完善,遂形成现在的宏大规模,它代表了泰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玉佛寺建于大皇宫内,实际就是泰国王室的御用寺庙。

大皇宫外广场。



    洁白的长长的围墙。与蓝天白云、草坪、马路和行人组成和谐亲民的环境。

    威悉猜悉门是整个景区入口的大门。衣著不合要求是不能进去的。


    走进大门,看到一大片绿茵草地,大皇宫被5米高的白色围墙所围绕,总长1900米。围墙外已经能看见大皇宫内玉佛寺那三个著名的尖顶。



     照片中的这条小弄堂,就是游客进入玉佛寺的入口通道。就在这条不起眼的通道后面,将是一片无与伦比的辉煌与壮观。这倒让我想起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欲扬先抑。从码头到大王宫入口这一段的过程,普通平常甚至有些纷乱破败,无意之中却成为辉煌之前的黯淡,游人的心理将经历一个从压抑到极度张扬、震撼的过程,震撼的效果也将因此而变得更为强烈。


    进入大门,立于眼前的便是一座露天供奉的佛像,面露笑容,神情和蔼,随意而坐。这是当年的宫廷御医,因医术高明便被奉为神明。泰国人进来都要上香献花以礼佛,祈求身体健康。后面是藏佛阁。


神像前面有一块冬瓜型的石头,谁都要摸一下,据说一摸就灵。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在泰国人们经常要向佛像敬献白莲花或红莲花,但是只用含苞未放之花朵,而不用盛开之花。不过需要将莲花花苞外层花瓣扒开再向里折叠,形成开放之状,甚是奇怪。
    御医神像后面就是玉佛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泰国人似乎对建筑方位并不讲究,大皇宫、玉佛寺内所有建筑都不是正南、正北朝向,而是顺着湄南河的流向布置。这与中国建筑追求正南朝向完全不同。
    大雄宝殿平面呈长方形,如果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分类来套,应该属于单檐歇山式,但是屋面共有三层,极富特色。与中国建筑相比,泰国佛殿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正门开在山墙即侧墙上而不是开在正墙上,所以中国传统佛殿显得面宽大于进深,而泰国佛殿则是进深大于面宽。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屋脊,中国传统建筑屋脊上是鸱吻(龙生九子之一),而泰国建筑上则是佛教神鸟金翅大鹏。其外形尖瘦高挑,使得建筑整体显出轻盈灵动之态。

    进入大雄宝殿内部、开在山墙上的三扇大门,中门高大,两个边门略小。殿内禁止拍照。


    大雄宝殿墙面与柱面上的装饰,全是用玻璃、金箔、宝石镶贴而成,那种流金溢彩的珠光宝气,夺人眼目,也夺人心魄,那种震撼的感觉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无法用照片来充分表现。不到现场是无法体会到的。
三头蛇被鸟神踩在脚下。


    大雄宝殿内正中神龛供奉着一尊高66厘米、宽48厘米的玉佛,佛像被放置在11米高的黄金铸成的佛台上。玉佛身上披有价值连城的金缕衣。玉佛玲珑剔透,晶莹无暇,为泰国佛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大佛,是稀世镇国之宝。按泰国传统,泰王每年都要亲自为玉佛更换袈裟:热季换镶红宝石的金衣,雨季穿缀有蓝宝石的金衣,而凉季则着一件纯金的金衣。其顶上还悬挂有9层金伞保护,两侧分别是代表太阳和月亮的水晶球。整个佛殿金玉璀璨,光彩夺目。

  此玉佛来历颇具传奇色彩。1464年间首先在清莱府的一座佛塔中发现,但外面裹以泥灰,人皆以为泥塑佛像。后鼻尖上泥灰剥落,方才发现为翡翠玉佛。此佛曾经辗转流入老挝供奉,郑信时期军事征服万象才迎回泰国供奉至今。 


    大雄宝殿北面的大平台之上从西到东,一塔两殿一字排开,三座尖顶直指苍穹,气势非凡。再加上华丽的外表装饰,整个建筑群落的气势在此达到了高潮。这里也是整个泰国建筑、雕刻、装饰艺术集大成之所在。


    平台西部为乐达纳舍利塔,是拉玛四世仿造故都大城所建的圆形佛塔,里面又建有一座小塔,供奉有佛祖的胸骨舍利。这种建筑学名叫窣堵波,源自印度,是一种坟墓建筑,以半球形建筑为最大特色。传入东南亚地区后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钟型塔体和锥形尖顶。相比而言,泰国的窣堵波显得比较尖峭挺拔,有高耸入云之感。

    此舍利塔台基处开有四座门,钟型塔体,锥形尖顶直上云霄。整座塔外部全部贴以金箔,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让人无法目视。此塔并不对外开放。

    平台中间为藏经楼,建于拉玛一世时期,内藏一部金片制成的经书。此楼与曼谷北部普拉普塔寺的藏经楼形制几乎相同,不知其中有何渊源。普拉普塔寺内珍藏有佛祖下界时留下的脚印,因而深受泰国人崇敬。楼为方形尖顶建筑,锥形尖顶的高度远远超过主体建筑本身,所以显得特别高大。其最大特色在于锥顶上层层叠叠的神兽和花檐装饰,再加上镶嵌珠贝,让人眼花缭乱。所嵌珠贝为绿色,再贴以金箔、玻璃,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已无法用言语形容。十六根十二边形的柱子支撐着错综复杂的多层阁顶,其样式和Saraburi省那座存放佛祖足印的佛塔是一模一样的,非常像泰国国王的王冠。
     看看锥形尖顶细部。总共七层,转角处的三条脊线上每层都有一只双头龙,总共168只龙头。三角形檐花上的金翅大鹏鸟更是不计其数,估算有近250只。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
     藏经阁每个门都有两个守护神和沿着台阶扶栏匍匐而下的两条五头那迦。
五头那迦的头部远看象是一只脚掌。


    旁边的小神龛是纪念曼谷王朝历代国王的纪念碑。环绕着纪念碑的是青铜大象,这些青铜大象是用来纪念曾服侍过曼谷王朝国王们的那些白象。藏书阁的四个角落都摆放着一座九世纪雕刻的爪哇风格的坐姿石佛。


    平台东部为碧隆天神殿,又名万神殿,高达40米,是玉佛寺的最高建筑。此殿始建于拉玛四世即位第一年1855年,直到拉玛五世时才竣工。里面供奉着拉玛王朝的一世至五世王塑像,与真人同样大小。从性质上讲这里就是太庙了,每年只在4月6日开放一天。

  此殿主体为十字形建筑,有四层重檐,比玉佛殿的三层重檐还要多出一层。十字屋顶的交叉点上立有一座塔,顶部为九叉塔尖,塔尖上还有一只王冠。此塔为典型的高棉式建筑,但是下面的十字殿以及重檐屋顶就是典型的暹罗建筑式样了。所以这座藏经楼体现的是泰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继承高棉建筑艺术,结合暹罗建筑艺术,创造出这种十字形高塔神殿的典型样式,这种建筑样式在其他寺庙多次见到,已经成为泰国独创的标志型建筑形制。  
    这座太庙性质的建筑,高度超过佛塔,屋檐层数超过玉佛殿,在尊崇佛教的前提下,王室的至高无上地位还是要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上了台阶,入口处就可以看见似人非人的紧那罗(kinnara)。


    这种尖笋状的建筑物叫“蒙朵”(Mondop),是纯泰式的佛塔。


    碧隆天神殿东面,一南一北分别建有两座矮的包金塔,称为双金塔,是拉玛一世为纪念其父母所建。


    这些托塔的神共有20只,神态丰富、表情各异,十分精彩,有的兴高采烈、大呼小叫,有的嘟嘟囔囔、似有不满,有的干脆噘着个嘴,一脑门子的郁闷,有的显得愁眉苦脸,甚至一脸的凶神恶煞,好像要拿游人出气。这里是整个大王宫中最为生动的地方,在这里我终于闻到了一丝人间烟火味。   


神态各异


 大平台上,藏经楼的后面有一座柬埔寨吴哥窟的模型,在暹罗式建筑群落中突然来这么一个高棉式建筑,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显得非常突兀。但是从这个建筑模型中,我们可以看见高棉式佛塔,而近在咫尺的碧隆天神殿顶部的那座佛塔正是仿自高棉式佛塔。

    这座模型是拉玛四世命人根据柬埔寨吴哥窟仿制的,当时拉玛四世对柬埔寨用兵并最终征服了他。制作此模型意在夸耀其文治武功。
     过了吴哥窟模型,下了大平台再往后便是尖顶佛殿,满头满脑的鲜花,让人想起游大观园的刘姥姥。这些花卉全部是用碎瓷片镶拼而成,穷极人工。佛殿的尖顶很象一只王冠,这样的造型比较少见,至少在大王宫范围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其外表无论是形制还是色彩都与前面一塔三殿的金壁辉煌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此殿的主体建筑也是十字形,但是与碧隆天神殿的等长十字形不同,这里是不等长的,即南北向长、东西向短,有点象基督教的十字架。这种建筑形制与欧洲的教堂建筑比较类似,应该是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此殿建于拉玛二世时代,拉玛二世可是个热衷于西方文化和泰西交流的国王,因他的爱好而建也未可知。

   此殿内部供奉各种佛像和蓝堪亨国王的宝座。蓝堪亨国王是泰国第一王朝素可泰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正是他的励精图治,才使得泰王国在政治、文化上真正定型,奠定了泰王国的一切根基,所以深受泰国人崇敬。


    尖顶佛殿门口立着神兽铜雕,龙首、人身、公鸡尾,不知是何方大神。

    尖顶佛塔的左手是金刚佛殿,现在实际是王室成员的骨灰堂。这座佛殿两层重檐,属于悬山顶,体量较小,谦虚谨慎地囿于一隅,不显山,不露水,如果不是特别留心,很容易忽视掉。这种建筑风格正好与其作为骨灰堂的用途相适应,没见过亡灵栖息之所也要锣鼓喧天地闹腾的。我以为这是玉佛寺内使用功能与设计风格最为协调的一座建筑。

    此殿建于拉玛一世时代,玉佛寺完工几年后开始建造,原来用于供奉一尊从旧都大城抢救而来的金银铜合金立佛像,因此取名金刚佛殿。后来拉玛三世拆除了原建筑,将立佛移到尖顶佛殿供奉,在原地建造了现在这座佛殿,用来存放一些次要的王室成员的骨灰瓮,但是依然保留着“金剛佛殿”的名字。

    尖顶佛塔右手是皇家法藏殿,仍然是两层重檐,但是高度、体量几乎是骨灰堂佛殿的两倍。此殿建于拉玛一世时代,后来遭到火灾被焚毁,遂原地重建。大殿的贝母镶嵌大门是由旧都大城的寺庙抢救而来的。此处原来是研究佛经之所在,现改为佛经陈列室,实际上是玉佛寺内第二座藏经楼。


 
    下面再看看点缀性的建筑小品。
    暹罗式建筑中有三种形式的塔,第一种叫佛塔,大平台上的舍利塔和碧隆天神宫前的双金塔是典型作品,源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第二种叫圣塔,一大四小,前面提到的郑王庙中的那座高塔就属于这种形制,在佛教中象征着宇宙的中心和诸位神佛居住之地须弥山,源于高棉文化;第三种叫尖塔,英文叫Prang,有点类似佛塔,但更加纤细优雅,也是源于高棉文化。玉佛寺东边,沿着围墙一字排开有八座尖塔,就属于此类,非常引人注目。


    这八座尖塔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每座佛塔都是一位王者或一位神佛的居所,每座佛塔都以不同颜色的中国彩瓷作装饰, 每种颜色各代表一定的佛教意思,白色代表释迦牟尼佛,紫蓝色代表佛经,粉红色代表佛教僧人,绿色代表佛教尼姑,紫色代表菩萨,深蓝色代表人间君王,红色代表前世佛,黄色代表来世佛。

    这是代表尼姑的绿色尖塔。


  深蓝色代表人间君王。


    在玉佛殿的东南角,有一座钟楼,拉玛四世所建。很突兀地立在墙角,有点莫名其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玉佛寺建筑布局的无序和混乱,设计者几乎是见缝插针地在安排建筑。这座钟楼之所以放在东南角,大概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玉佛殿西南面正中建有一座小型的求雨殿,座南朝北,供奉着一尊青铜立佛。立佛一只手指向天,意在唤雨下来,另一只手作接雨状。此佛是以前王室在求雨仪式上所用,作用相当于中国的龙王爷。

 求雨殿采用的建筑材料是琉璃瓦,表面装饰有瓷片镶贴的花卉,局部以马赛克贴面。主体建筑为奇特的“丁”字形,锥形尖顶与大平台藏经楼尖顶形制、装饰均相同,但顶部是一座高棉风格的尖塔。


 求雨殿后面,紧靠着一座琉璃瓦小塔,里面供奉着一座镀金的小型佛塔,形制类似大平台舍利塔。


   玉佛寺内还有一座很重要的建筑——环寺长廊,长廊建筑本身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里面的长达千米的178幅《拉玛坚》连环壁画。另文介绍。


 玉佛寺內每个入口都守着一对这样的守护神,总共有16尊,有点象中国的门神,名字叫做Yaksha。它们高达6米,面目狰狞,长得半人半兽,有些嘴中伸出两颗形似牛角的獠牙,头上还顶着一个人头和一个兽头,双手紧握一柄雕花兵器。在《拉玛坚》中,这些家伙都是武林高手,神通广大。在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的侯机大厅内也有他们高大威猛的身影。


 至此,玉佛寺已经参观完毕,我们终于明白玉佛寺的建筑布局实际是“三横一竖王字形”的。大雄宝殿是第一横,大平台上的舍利塔、藏经楼、十字形碧隆天神殿共同构成第二横,再往后金刚佛殿骨灰堂、尖顶佛塔、皇家法藏殿共同构成第三横,而尖顶佛塔、吴哥窟模型、藏经楼三点一线,正对大雄宝殿,正好构成一条中轴线,也就是“王”字那一竖。我们仍然是以中国建筑的习惯来分析泰国建筑,对于泰国人而言,应该是“三竖一横”,因为他们是从东面进入寺庙的,除了围墙边,所有建筑的正门都开在面东的山墙上。从下面这张俯视图上可以看出,整个玉佛寺的布局是个躺倒的“中”字形,大平台居于中心位置,大雄宝殿却偏于一边。从最东边的门进来,先经过两座尖塔,即可登上大平台,再经过双金塔即可到达碧隆天神殿的正门。而现在的旅游入口,是在玉佛殿西侧,实际是从反向进入,这给大多数游客造成了很大的误解和困扰。


    在玉佛寺的整个核心区域内,七座建筑如同大杂烩般地集中在一起,单看每个建筑,确实是精美绝伦,但是如此紧密地集中布局,风格杂糅,体量大小、高低没有任何规划和内部控制的节奏,看起来分明有着很大的不和谐。仔细研究各建筑的建造年代就会发现个中缘由。玉佛殿、大平台藏经楼、皇家法藏殿、金刚佛殿建于拉玛一世时代,舍利塔、碧隆天神殿、吴哥窟模型均建于拉玛四世时代,这就说明当初的玉佛寺建筑是严格按照“三横一竖”中的竖轴线对称的,只是后来的拉玛四世在大平台上不顾空间比例地增建了舍利塔、碧隆天神殿才导致这样的后果。

   玉佛殿金壁辉煌的建筑群拥挤在一处,那感觉就像一个暴发户十个手指戴了二十个戒指,还镶了满嘴的金牙。再漂亮的戒指,戴了满手,那感觉也就可想而知。

    出玉佛寺西南角的一个小门,就是真正的大皇宫区域了。一过此门,立刻觉得眼睛轻松了许多,心理也放松了很多。因为是皇宫,所以眼前的建筑形制都是以横向伸展为主,没有玉佛寺那里高耸入云的感觉,给人以踏实、稳定因而也庄重的感觉。建筑的色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金光闪闪的喧嚣,除了屋顶之外,主体建筑均为灰色,给人以宁静安祥的感觉。又因为礼仪功能的需要,建筑前面大多留有大片的广场和草坪,所以布局也变得疏朗大气,一改玉佛寺密不透风、间不容发的布局风格。
 
与玉佛寺内纯东方式建筑截然不同的是,大皇宫建筑表现出明显的欧式风味。这七大建筑群中,有五栋属于纯泰式建筑,一栋纯西式建筑,一栋泰西合璧式建筑,而后两栋却是大王宫内最主要的两座宫殿,从这里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泰国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也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渗透到泰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全过程。

    泰王拉玛四世孟固王1851年上台执政,苦学拉丁语和英语,大力引入欧洲文化。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则引进大量欧洲制度,全面建设一个西化的泰国。拉玛六世更绝,本人是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生。拉玛七世也是欧洲文化的倾慕者,泰国国内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制后,拉玛七世主动选择流亡英国。连续四代国王的亲西方背景,使得欧洲文化深深地影响到泰国的方方面面,泰国走上了深度西化的道路。这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大皇宫的建筑风格上来,两座主要宫殿一座为纯西式,一座为泰西合璧式。而此时的中国元素,却只剩下几块雕像、几块瓷片,静静地蹲在大皇宫角落里,向人们诉说着先前的荣光,落寞而凄凉。  

    大皇宫内主要建筑分布在两个大的区域内,东部的湿婆花园区,实际就是御花园,里面建有纯西式的武隆碧曼宫和纯泰式的乐达纳佛殿、湿婆神殿、大神殿等3栋宫殿。此处宫殿布局疏朗,各宫殿随意性地散布在大面积的草坪花园中。西部则为相对密集的中央宫殿区,泰西合璧式的节基殿座落正中,纯泰式的摩天宫殿群和兜率殿侍立两厢,共同构成“工”字形的建筑群落。

    武隆碧曼宫于1903年由拉玛五世建造,是一座外观纯欧式的建筑。此宫原为拉玛四世所建的一所住宅院落,主要建筑就冠以武隆碧曼的名字。但由于当时建筑材料的质量低劣,到拉玛五世1897年时,不得不拆除旧宫,并在原址稍北之处为他的王储重建了一所新宮。拉玛五世特聘欧洲建筑师设计监造了一座纯西式的巴洛克建筑。



    大皇宫的中央宫廷区,包括三座宫殿:泰西合璧式的节基殿座落正中,纯泰式的大内摩天宫殿群和兜率殿侍立两厢,共同构成“工”字形的建筑群落。

    节基殿,也有译为“却克里”殿,是大王宮内规模最大的宮殿,于1876年间由拉玛五世建成。拉玛五世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欧洲文化怀有深深的倾慕之情,所以他决意建一座欧洲风格的宫殿,作为寝宫和议政之所。他请来了英国的设计师,大殿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但考虑到王宫不能没有泰国的民族特色,故由泰国建造师设计建造了三座属于泰国传统风格的方形尖顶。这是一座欧式与泰式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建筑,主体建筑的沉稳厚重与三座尖塔屋顶的轻盈灵动和谐共处,成为泰西合璧建筑中的典范之作。        节基殿分正座、东座、西座三部分。正座的顶层是安奉王族灵骨的地方,第二层是泰王接见外宾之所,下层是御林军总部。东座的顶层是古玩陈列室,第二层是国宾大厅,下层是客厅。西座顶层则安奉历代王后、亲王灵骨。中层是王后接见臣民的会见厅,下层则为图书室。

节基殿前大象雕塑和卫兵。


    节基殿西侧,则为兜率殿,这是一座泰式传统宮殿建筑,也是大皇宮内早期建造的宮殿。兜率是印度文,是欲界六层天中第四层天名字,弥勒佛就住在兜率天內院。   
    兜率殿的平面呈等长十字形,四层重檐,中间为七层重檐的的方形尖顶,尖顶下边有“金翅鸟龙像”。殿里有一只拉玛一世时代制造的御床。
    兜率殿是拉玛一世加冕登基之处,拉玛一世去世后遗体也是停放在这里,然后才去火化。后来则形成惯例,国王、王后和王室其他成员去世后,遗体也都安放在此举行宗教仪式,然后去火化。其他重要典礼,如国王登基纪念日仪式等也在本殿举行。门口是中国的武将和石狮。

 看一看尖顶放大的细部,泰国传统的三头龙和金翅大鹏鸟。


    大内摩天宫殿群,包括三座气势恢宏的泰国式宫殿因陀罗殿、伟大护国神殿和乍迦博碧曼宮,均建于拉玛一世王时代。三座宫殿首尾相连,以围墙围合成一个单独的建筑空间。也有称之为大内宫,当然这是按照天朝的说法来称呼的。


    大内宫围墙上设有多座宫门,以碎瓷片镶拼而成的繁花作为装饰,与玉佛寺尖顶佛殿五彩瓷片贴花相比,花芯均用鲜红色,花瓣均用白色,更显娇艳亮丽。


    大内宫殿群的第一座大殿是因陀罗殿,原为一至四世泰王临朝听政之所,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即金銮宝殿是也。


    门口是中国的武将。


现殿内陈列着两只镀金御座,只有国王举行重要典礼时方才使用。 

    因陀罗殿后面是伟大护国神殿,里面供奉着一尊金质护国神像。拉玛四世在位时,深感自从立国以来,内忧外患连连,却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当然是王室德厚道深,故暗中有神护助,于是发愿建造此像,作为护国尊神。在本殿中还有两只国王举行登基大典时专用的御座,护国神像就供奉在两只御座中间的位置上。


 再往后就是乍迦博碧曼宮,是一世、二世和三世王的起居要地。后来凡是举行加冕大典后的国王,至少得在本殿度过一个夜晚,表示正式临朝称制。

  宫前有个椭圆形广场是王家田广场,曾被作为御用广场,现今每逢春耕节和泰国新年,国王都在这里主持庆祝仪式。广场的周围是主要大学、政府办公室、泰国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国家艺术馆和曼谷守护神寺等。


通过广场的卫兵。

与卫兵合影。



整装待发的士兵。



参观大皇宫的学生。


僧人拍景,外国游客拍僧人,我拍他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威悉猜悉门是大皇宫的入口,由泰国军队守卫。

 

    环绕整座玉佛寺长约一公里的壁画长廊,上面绘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学《罗摩衍那》史诗为题材的精美壁画。参观时可由玉佛寺北门开始,以顺时针的方向观赏,多数壁画都有泰文的说明。



    拉玛坚是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派生出来的泰国史诗。大部分版本在1761年缅甸军队攻破大城时都已经丧失。目前只存有三种版本,其中一种是拉玛一世的钦定本,他的儿子拉玛二世将其中部分改写为泰国舞剧的剧本。这部史诗对泰国的文学、舞蹈都有很大的影响。


    拉玛坚的主要故事情节还保留罗摩衍那的原作,但其中人物的服装、环境、武器和其他细节都已经变成泰国式的了。在曼谷玉佛寺中还有许多关于拉玛坚的绘画和雕塑。


拉玛坚的起源

    罗摩衍那写作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由印度商人和学者们将这个故事带到东南亚,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左右传入泰国,最早的关于罗摩衍那神话的记载见于13世纪的素可泰王国,由印度尼西亚传入的皮影戏演出。


    18世纪时在大城王国出现了第一部泰国版的书籍,但随着大城的陷落,大部分版本消失了。目前已存的最早的版本是暹逻国王拉玛一世(1736年-1809年)的钦定本。拉玛一世在位期间建造了曼谷的大皇宫和玉佛寺。


    拉玛二世(1766年-1824年)将他父亲钦定的拉玛坚改编为泰国舞剧,演员身着装饰华丽的服装和面具表演,没有道白,旁边有人朗诵拉玛坚原文。他改编的剧本有一些变动,突出了神猴哈努曼,最终是大团圆结局。


    从此拉玛坚成为泰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虽然不属于泰国主流的上座部佛教文化,但仍然是泰国文学的最重要文献,至今仍然在学校中教授和阅读。


拉玛坚《Ramayana》的故事梗概:
大梵天赐予魔王Ravana一个祝福,不被任何神、魔、妖所杀害。Ravana得到梵天的祝福,便无恶不作。梵天请毗湿努神(Vishnu)投生为人类,帮助除去魔王Ravana。


    毗湿努神投生为阿约提亚(Ayodhya)国王的长子拉玛(Rama)。拉玛长大后,和兄弟拉什曼一起跟随圣者学习经典和武艺。拉玛还迎娶了美貌的公主西塔为妻。


    阿约提亚国王年岁渐老,打算把王位传给拉玛。但其中一位妃子妒嫉心起,逼迫国王把王位传给她的儿子巴拉塔,并要求国王把拉玛放逐十四年。


    拉玛并没有怨恨,带着妻子西塔,和兄弟拉什曼一起,远离王城,到森林里面隐居。


    一日,魔王的妹妹苏帕纳卡路过,化身美女对英俊的拉玛施展诱惑,无奈拉玛不为所动,苏帕纳卡转向拉什曼,也被拒绝了。


    恼羞成怒的苏帕纳卡要杀掉西塔,却被拉什曼砍去鼻子和耳朵。苏帕纳卡要魔王Ravana替他报仇。


    魔王变成一名老人向西塔乞食,趁机掳走西塔,囚禁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岛上。魔王喜爱西塔的美色,对西塔百般讨好,但西塔却丝毫不为所动。


    拉玛为了救回妻子,带领瓦纳热国王的军队,借助海神的帮助,在海上搭起一座桥,横跨大海,攻打魔王的小岛。


    经过恶战,拉玛杀死了魔王,取得了胜利。同时十四年放逐期满,拉玛的弟弟巴拉塔迎接拉玛回国接掌王位。






整个壁画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再看看局部图。






泰国的孙悟空?



       至此,大皇宫和玉佛寺参观完毕,再回头看看游览图才了解全貌。后悔功课没做足,一些地方没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