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福建船政与基隆煤矿(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煤矿)

 明月流 2019-04-09

​1848年英國人Gordon將雞籠煤礦勘查報告,在皇家地理學會發表,認為品質優於利物浦與廈門。1849年美國海豚號(Dolphin)艦長William S. Ogden也來到基隆探勘。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後,1858年簽定天津條約,陸續開放台灣四港與各國通商。基隆的開港,是因為外國人要來買煤擴。1863年雞籠設海關(淡水副口)。美商費爾哈士迪洋行Field Hastis & Co.1865年於雞籠設立,從事煤炭交易等;本地商人則有"新義順郊"和"新義興船郊",從事出口貿易。依據淡水廳誌的記載,以雞籠街為中心,共有92洞煤礦。

看到了西洋人的船堅炮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開始了自強運動;魏源受林則徐囑托,1843年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可說是自強運動的基礎思想。李鴻章1865年上海成立"江南製造總局"。”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1828-1912)協助上海道(官名)丁日昌籌建江南製造總局期間,1867年在上海向美商費爾哈士迪洋行購買了哨船頭水坑口土地(規劃做為貯煤場使用),以及獅球嶺煤炭洞(礦坑)兩處,作為私人投資。1869年,英國在雞籠租房子設副領事館。

在自強運動中與"江南製造總局"齊名,1866年由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轄有鐵廠、馬尾造船廠和船政學堂,也是南洋水師的海軍基地。行船要燒煤,1867年就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楨(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指派福州造船廠的煤鐵監工都逢((M. Dupont,法國人),到雞籠勘查煤礦。

1875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到雞籠,形容雞籠"洋樓客棧,闤闠喧囂"。地方雖不大,但是"通商以後竟成都會,且煤務方興,末技之民四集,海防既重,訟事尤繁,該處向未設官,亦非佐雜微員所能鎮壓",因此奏請設立雞籠通判,衙門據說就在今基隆市政府位置。同時沈葆楨也奏請開辦基隆官礦。

1876年丁日昌接任福建巡撫兼船政大臣,令臺灣道夏獻綸設臺灣煤局(那時台灣尚未設巡撫,臺灣道是最高長官)。1876年經由中國總稅務司羅伯特·赫德(Robert Hart)介紹,找來英籍技師翟薩(David Tyzack)建立基隆八斗子官礦。1876年由馬尾造船廠總監工葉文瀾擔任礦務督辦,船政學堂的第一屆畢業生池貞銓、林日章、林慶升等5人也來基隆參與籌建煤礦。

八斗子煤礦是大清帝國第一座以機器開採的官煤。井深89.92公尺,煤層厚1.06公尺。煤炭以輕便鐵路(台車)送至海岸,再運往基隆碼頭;這條"鐵路"是台灣史上第一條,後來劉銘傳時期還裝上蒸汽機車頭。那時往來台灣的外國人都知道基隆的Coal Harbour (八斗子煤港)與Palm Island (和平島)。馬偕醫生在日記中也記載了21次前往Coal Harbour 行醫與傳道,其中5次曾和David Tyzack會面。翟薩的事蹟收錄在1889年的大英百科全書。他的老婆1890年過世,遺囑稱他為"David Tyzack of Kelung, Island Formosa"。

丁日昌於1877年1月2日曾到場視察。丁的文膽何澂留下這首詩形容八斗子開礦:

為探煤穴入林深 買到鋼鑽已萬金 鑿井真教施鬼斧 醫貧爭幸得神鍼

經營欲啟千年利 窺伺能防萬里心 更有磺油堪採取 山中生計待搜尋


1881年八斗子煤礦全盛期於上海設台灣煤務分局經銷,並在香港、廈門、汕頭等地託商代售。1882年翟薩回國,改由船政學堂學生張金生接任礦師。

福州船政局的守備許廷瑞,感嘆礦場的鬼斧神工,在八斗子山壁留下了"海國容才”石刻。"海國"字義取自"海國圖志",就是"世界各國"的意思。"海國容才"就是說"世界各國有許多的人才",用來紀念來自英國的David Tyzack。守備是五品官,和縣令一樣大,夠格在山壁上落款題字。

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劉銘傳為了避免官煤若入法人之手,下令毀壞機器、破壞坑道。戰爭結束後,八斗子官礦又購入一些新的機器,重新開採。劉銘傳1886年想出公辦民營的辦法,派候補知府張士瑜總辦。1889年一度想轉給英國人經營,遭拒後,被劉銘傳指派整頓煤務的是黨鳳岡。1891年,劉銘傳交卸台灣巡撫職務,八斗子官礦結束營業。其經營時間約15年。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為籌用煤礦,貸款給五煤行鼓勵產煤,但禁止出口,專供福州船政局使用,當時"林振盛行"的行主是林榮欽。日人領台之後,林榮欽因緣際會取得八斗子礦區的許可。1900年左右林榮欽接任奠濟宮(基隆廟口那座廟)的管理人。同時間。因台灣改隸沒有科舉功名可以考的許梓桑,在基隆港邊的城隍廟扶鸞,當起了呂洞賓代言人。

晚清幾位與基隆煤礦有關的重要人物,先後來仙洞"到此一遊"。19世紀末葉,基隆仙洞是大清國來台官員的觀光勝地。例如夏獻綸1874年在仙洞題有”海外洞天”。另留有”同治甲戌季夏 分巡台澎督學使者夏獻綸 偕慈谿張斯桂至此”,與夏獻綸到此一遊的遊客張斯桂,後來擔任大清國首屆駐日副公使。

除了夏獻綸,葉文瀾、許廷瑞、張士瑜、黨鳳岡等人也都在仙洞到此一遊。可參見在基隆仙洞巖遇見台灣礦業史一文 http://blog./3e08416f/31142506


附:基隆仙洞简介

仙洞位在基隆西北方中山区的仙洞里,为一处天然的海蚀洞,海水即在洞旁,今因海岸上升缘故,与海已相距10多公尺。相传有仙人于此修道而登天,故名仙洞。

仙洞附近奇岩怪石林立,自然天成,景观引人。拾级而上,可见碑上『仙洞巖』三个字。洞前的石阶旁矗立一座大佛像,雄伟壮丽,可供人膜拜。

仙洞内主要可分主洞、右洞、左洞等,洞内清静幽暗,曲折蜿蜒,气氛神秘。主洞两侧石壁上,有许多佛雕、墨迹,唯妙唯肖,尽头也有一尊佛像,供人祀奉。右侧为一小洞,不易深入,可在洞口外焚香礼拜。左侧洞一片漆黑,游洞赭须自备照明灯前往。此洞宽窄起伏不一,时蹲时侧才可通行,约80公尺余,则视野豁然开朗。

出仙洞旁有登山石梯,可达仙洞公园及圣安宫。仙洞公园上有个观景亭,可清晰看见货柜码头作业船只和基隆外港,颇有小人国之趣!圣安宫供俸妈祖,庇祐往来船只的平安,另新大庙正兴建中,指日可待。

另出仙洞旁向防波堤方向前行,左侧有座短山岭,岭上有一处废弃的古砲台,俗称『荷兰城』,景緻亦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