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臣、佐、使】

 昊晟堂 2019-04-09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

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

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

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

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在《神农本草经》中: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清代张志聪加以集注:

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益气延年轻身神仙者,本上品;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剂量相对其作臣、佐、使药时较大。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分为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烈之性。

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 ,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分为引经药和调和药。

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调和诸药,特别是在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品或药力较猛的药物时,往往配伍一些甘缓之品以调和之,减轻或消除各药配合之后的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