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弃:穿越千年的改革

 怀旧書馆 2019-04-09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白居易的诗《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流传千古,从而也激发了新一轮对王莽的评定。王莽是新朝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新朝的末代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之一。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是穿越千年的改革家,有人说他是拉历史倒车的复古派。谁是谁非,争论直今也无定论。 

 

谦恭有礼,是巨大的民望把他扶上皇帝宝座 

白居易认为王莽是历史上最大的伪君子,实际上笔者认为不是。王莽和三国时的曹操、司马懿不同,他虽然也是权臣,但严于律己,他生活俭朴、谦恭有礼,在当时民望极大,被称为“周公在世”;他严于执法,大义灭亲,亲手判了犯罪儿子的死刑;他是孝道模范,对母亲及寡嫂非常好,而且还抚育兄长遗子;他爱好学习,广交贤士,受到举世公认。 

西汉晚期政坛非常混乱,贪污腐败现象比比皆是,老百姓苦不堪言。但王莽却是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物,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不像曹操、司马懿那样高高在上,顺我者倡、逆我者亡,而是礼贤下士、清廉俭朴,所以绝大多数的大臣们非常尊敬他。王莽在民间的威望也非常高,因为他常常将俸禄分为门客和平民,一次甚至将自己的马车卖掉了接济穷人。 

王莽

可以说,王莽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势压人。得到社会的认同便成为理所应当。当然,做为一个政治人物,他也有竞争对手,但他强大的威望,使他轻易地战胜对手,淳于长、何武、公孙禄先后败在他的手下。 

难能可贵的是,王莽即使当了大司马,掌握朝中大权后,仍能做到克己不倦、招聘贤良、俭朴如初,甚至他的妻子因穿旧衣服,常被同僚们误会为仆人。王莽当了“安汉公”后,拿出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引得百官群起效仿。遇到灾年,王莽带头不食酒肉,只吃素食,并带领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长安城为灾民建救济房屋一千套,使得灾民免受饥饿寒冷之苦。如果“伪君子”的行为有利于百姓,百姓有什么理由不欢迎伪君子,而喜欢真小人呢? 

 王莽确实取代小皇帝改朝换代,引起后世非议。责怪他没有象诸葛亮辅佐阿斗一样鞠躬尽瘁。然而,像诸葛亮一样就好吗?最后蜀汉政权还不是第一个灭亡。何况,正象陈桥兵变赵匡胤是被众将黄袍加身一样,王莽也是被众臣及百姓拥戴成为皇帝的,难道王莽当皇帝,不比几岁的娃娃当皇帝强百倍吗?何况当时的场面是:王莽篡汉,天下欢腾。王莽是顺应民心而篡汉的,并非逆天之举。 

倡导改革,令人惊叹的“穿越者” 

王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他深受儒学熏陶,渴望建立一个象远古时期匡尧舜那样的大同社会。尧、舜、禹、周文王、周公、孔子是他学习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当然,作为一名政治家,王莽也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将政敌消灭。但哪个皇帝改朝换代不是血雨腥风呢?跟那些改朝换代的残酷相比,王莽改朝换代是最“温柔”的,只杀了数以百计的政敌,包括反对自己的长子王宇。杀一百人与血流成河,对于改朝换代来说,就算“温柔”了。大汉江山二百年成了“新”朝,不流点血反而不正常了。 

不管是掌握大权为臣,还是改朝换代称帝,王莽都是一名令人疑似穿越的改革急先锋。比方后世的诗圣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茅风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一句是对解决知识分子住房问题的向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莽还未称帝前,就为全国有本领的学者们建造住宅一万套。是不是很惊讶? 

称帝后的王莽改革更加大刀阔斧,比如他宣布土地公有,不得买卖;废除奴隶,不准买卖;改革币制,中央统管;改革朝廷公务机构,规范管理制度;政府统一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实行专卖制度……王莽的改革,象极了近代的改革,有点乌托邦似的社会主义味道。 

改革引起暴乱,王莽成为失败的悲情皇帝 

王莽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他的改革实际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的,但处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封建社会,你强行实施公有制改革,必将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你没收了他的田庄,不准他使用奴隶,将盐、铁、酒这些东西国家统一管理,断了他原来的财路,他能跟你干吗?所以,王莽的改革注定是要血雨腥风的。但显然王莽没有估计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场狂风暴雨来了,王莽并没有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所以改革没有改好,反而改得天下大乱。 

不管什么样的改革,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王莽是一个乌托邦似的儒家皇帝,没有强大的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