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山评论] “大师”标签不是想贴就能帖

 朱世诗 2019-04-09

  近年来武夷岩茶价格持续攀升,各种贴着“大师”“山场”标签的岩茶充斥市场,价格从1斤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山场茶”“大师茶”,其实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装而成。

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各种被品牌商标挂起的“大师”“高端”“限量”商品都能赢得多数人的青睐。可是,越是追逐这种“大师”标签化商品,越容易掉入蒙骗旋涡。

其实,这不是你以为的世界。一些商家打着把禁售假货的口号当卖假的幌子,实则是当下很多“山寨品”的原貌。以卖茶生意为例,武夷山茶叶远近闻名,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惜茶爱茶之人。然而,不少外地茶商或是到武夷山收购散装茶叶,或是挂靠武夷山的茶企,或是将外地茶叶运到武夷山加工,然后将这些茶叶贴上武夷山特定山场标签,通过夸大渲染、稀奇古怪的“花名”,忽悠消费者,卖出高价。所以,提醒一句:面对市场交易,保持理性态度,所谓的“大师”标签不是谁想贴就能帖的。

这些“大师”的“限量珍藏版”“特供版”何以博人眼球?这一切还要归咎于买卖双方的消费心理。一些商家借助消费者热衷品牌效应,在监管无法做到零死角的条件下,投机取巧,把普通原材料改头换面,有的还打着大师“监制”“封存”“推荐”等擦边球,再以高价卖出,中间的差价令人不寒而栗。而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真假货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有些坦然接受消费天价茶,这种苗头日益萌生,形成攀比、效仿效应,无暇顾及是否货真价实。除了行家外,自认为是靠看包装、有味道、听口碑来决定一切。

“大师”茶叶也许只是众多消费问题中的一个缩影,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给盲目消费行为警钟长鸣,警惕消费天价茶奢靡之风,整治市场乱象已经迫在眉睫。就像“大师”只是一个名号,真正的好坏还是要靠专业认可和公众满意来确认。不要有任何侥幸打擦边球的行为,更不要被包装盒外的字眼蒙蔽了双眼。在风清气正的市场交易环境中,我们始终坚信精于品质,专于生活,真正的“大师”标签是靠实力做出来,而不是外在贴出来。

作者:王金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