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万元一斤的茶叶谁在喝?

 冰剑穿心 2019-04-10

 作者:冰剑穿心



 近几年,武夷岩茶价格节节攀升,五花八门各种神签诸如 “大师”“山场”的岩茶充斥市场,价格从1斤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调查发现,乱七八糟的的“山场茶”“大师茶”,其实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装而成。(4月8日新华网)

    满大街的茶秀,茶艺普通人的确可以美美的品尝一番,但是一斤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茶叶长什么样,有什么神韵,笔者实在没有财力消费。但是时下流行的“大师茶”、“山场茶”非常时髦,豪华包装,加之诱人的名字,再配以神话般的故事非常夺人眼球。不过细细考究,原来这些“大师茶”、“山场茶”无非上演的是一场包装秀。在各种炒作之下,普通茶叶摇身一变,就可以华丽转身为岩茶,稀世之宝自然价格不菲。然而“大师茶”、“山场茶”泛滥的背后竟然是一通造假陷阱,如今的茶叶秀场不亚于当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伪装之下的暗流实际上就是一场欺诈表演秀。

    品茶是一种文化,茶艺自然也是一种文化,揉茶和炒茶必然是一门技艺,我们不可否定,特殊的茶叶工艺包含着茶艺师的辛勤汗水。换句话说,好茶叶来自炒茶师傅的精湛技艺,艺高价贵也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鱼龙混杂,用杂七杂八的茶叶如同网红一般通过包装和炒作博取大众眼球,除了上演一场场天价茶叶秀场之外,恐怕少不了对消费者的欺骗,违背价值规律的茶叶市场最终伤害的却是茶农,肥了的却是那些奸商。如果说得严重一点,或许毁掉的是“大师”的名头和武夷岩茶的金字招牌,玩完的恐怕是“山场茶”、“大师茶”的名号,最终砸烂的就是茶农茶厂的厄运。 

    “大师茶”泛滥的背后道出的是一种社会现实,反映的是利益的喧嚣和人心的浮躁和短命经济。如果基于此点理解,“大师茶”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高湛炒茶揉出来是以一种精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果刻意亵渎这种文化,必然将茶叶产业引入歧途。

    剖析茶叶市场诡异的一面,我们不得不反思,如此昂贵的茶叶到底是谁在喝?一斤千元的茶叶估计作为普通老百姓只能作为一时的尝鲜。尚且在承受范围之内。如果一斤十万元的茶叶会是何人在品尝?购茶者未必就是真正的消费者。稀世真品的“大师茶”也许只能作为特殊贡品成为行贿受贿的道具。其结局恐怕不是坏了岩茶的金字招牌,污染的是当前廉洁的政治生态。有媒体指出有的官员就是凭借支持茶叶产业为据,堂而皇之地收受、消费天价茶,以至于在当地形成攀比、效仿效应。由此更可见,天价茶影响的不光是茶叶市场那么简单。

    让茶叶市场回归理性,同样要理顺茶商和政客的关系。没有人成为天价茶肉丁,千元一斤的茶叶将卖给谁?十万元一斤茶叶谁会还再喝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