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木子的书包 2019-04-09

二、浮雕

薄意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潘玉茂作寿山石云龙薄意章

薄意是施于印体的一种薄浮雕艺术,由于雕刻层次极浅薄富有画意而得名,是中国印章艺术进入石章时代后,印雕艺术家进行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印纽模式,在印体部位,用浮雕技法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印章雕刻艺术。薄意艺术吸取了古老玉雕艺术中的浅雕及竹刻艺术中的留青、薄地阳文等技法,以画为稿,通过流利的刀法、细腻的刻画,使印体上隐现一种色调和谐、形体微突,既显石质自然文彩,又见精巧雕功的优美画图。其淡雅、飘逸的格调十分符合文人的审美情趣,自然深得文人雅士的赞赏。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林荣基作寿山荔枝洞石花开富贵薄意章

薄意雕刻先行设计,依据印石的质、色、纹、裂、钉等确定题材、构图,在石上画出白描稿,用刀尖沿墨线勒出画稿;然后把画面空白部分铲刮平整,使景物微凸;再对景物作精心刻画修饰。若将薄意作品制成拓片,还可获得一幅黑白分明的精致的小型版画作品。

低浮雕

低浮雕是一种既具绘画意味,又有一定立体感的艺术形式,它的雕刻深度亦即景物的“浮起”感介于薄意与高浮雕之间。

高浮雕

高浮雕是在平面上使景物“浮起”的一种雕刻手法,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何光速作寿山汶洋石梅花薄意作品

浮雕之薄、低、高很难说出一个数的标准,只能凭感觉区别它们是很薄的、很立体的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在实践中,有时一件作品只用单一的技法,而更多的作品则根据表现题材需要而几种技法同时施用。虽然从薄浮雕到低浮雕到高浮雕其绘画的平面意味在淡化,而雕塑的立体感在增强,但它们都同样有严整的平面感;它们的体积感不是雕塑的实体感,而是绘画的视觉量;它们都注重线的表达,追求线的韵律和节奏;都以凹代凸,巧用光影,具有装饰性。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陈达作寿山荔枝洞石暗香薄意章

浮雕若能选用有色皮或色层的印石进行创作,则能使作品更为醒目,如青田石中的夹板冻、黄皮、夹板黄及巴林黄皮等,在石表有一层青色、黄色、褐色,与底色反差很大,刻成浮雕之后,画面十分清晰、雅致。

三、平刻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赵之谦篆刻作品边款

平刻是以刀代笔,在平滑的印体表面雕刻图画、书法的一种技法。它与浮雕的区别有三点:其一,平刻追求绘画效果,浮雕具有雕塑的立体意味;其二,平刻利用印体表面,底子可以不刻或不刮平,浮雕以平整的底子为依托,将景物“浮起”;其三,平刻以阴刻为主,通过刀刻的线、点、面表现景物,浮雕以阳刻为主,通过光影塑造景物。为了增强平刻的书画效果,往往选用单色印石,并在作品上着色,色彩有金、银粉及赭石、花青、石绿等。平刻按其运刀方法的不同,可分成线刻、点刻、微刻。

线刻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吴昌硕篆刻作品边款

线刻可分为白描刻、素描刻、书刻三种手法。白描刻一般运用刀刻阴线来勾勒景物轮廓,追求图画白描效果。亦有以刀刻底子,留出白描线的白描阳刻。素描刻以密集、交叉的刻线,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追求西画的素描效果。传统书刻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楹联、额匾、摩崖石刻、碑刻等,是一种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历代不少篆刻家曾努力拓展“边款”领域,有的刻制精美的文字,有的刻制生动的画图,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印雕作品。在线刻基础上,还可阴阳并用,线面结合,以获得版画等多种绘画效果。

点刻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影雕创作

点刻在惠安石雕中有一种影雕(俗称“錾乌白”)即是用点来表现画面的。印雕中采用此法,纯用刀尖刻出的细点来表现景物的色调及明暗关系酷似摄影作品的效果,给人以文雅、精细的美感。

微刻

印雕技法浅析(下):浮雕、平刻

微刻作品

微刻技法十分古老,在出土的商周时的一指甲盖大的骨片上,刻有三十余字。微刻技术十分玄妙,在头发丝上可刻唐诗,在象牙米上可刻百位世界名人头像。在印雕中吸取微刻技法,可以制作出极其精美的作品。只是因石质不如象牙、发丝细韧,因此不可在微小上与其他材质的微刻比高低。此外,刻得微小关平技术性,而刻得好坏关乎艺术修养,因此不必一味追求微小,一般还是以能适应肉眼观赏为好。

印章虽小,却是施展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全可以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小型雕刻艺术品,使印雕艺术与篆刻艺术一样成为中华印章艺苑中的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