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百病无踪! 常常听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只有身体的气血通畅,才能让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当经络阻塞时,体内的“交通”就会拥堵,气血不能通达脏腑,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垮掉。 好在,身体是爱我们的,当体内的经络淤堵时,它会及时的发出“信号”向我们求助。
经络堵的六大表现 01 疼 经络或血液循环出问题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疼痛。 不同部位的疼痛和不同的经络密切相关,例如两侧头痛可能是胆经淤堵,胃经淤堵会导致前额痛,肝经阻塞头顶会痛,后脑勺疼痛可能是膀胱经出了问题。
02 冷 最常见于膝关节、后背和胃脘。 肚脐为阴极不能受凉,晚上睡觉时可用双手按住肚脐顺时针、逆时针揉肚脐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03 热 热症也可能是经络阻塞的状况,手三阴经包括心包经、肺经和心经,这条经络不畅时,可能会出现心烦,手心发热,面部烘热等症状,还可能导致痤疮。 04 麻 麻是经络淤堵最常见的现象,睡觉压到胳膊时也会发麻。 05 酸 长期“卧床”的人由于不常活动,就会出现身体酸痛的状况。感冒初期也容易出现酸痛,这可能是太阳经不畅导致的。 06 胀 如果出现腹部、腰部肿胀的情况,很可能是心肾出了问题。 灸透这条经,告别八成慢性病 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人体正气/免疫力的强弱与脾密切相关。脾就好比孕育万物的土地,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命肯定缺乏生机,同理,脾虚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所以说,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首先在于让脾强壮起来。 那么,脾的强壮与否,由谁决定呢?——脾经的通畅与否是关键!脾经通畅→脾胃健旺→正气充盛→百病不生,故而,远离慢性病,应该多疏通脾经。 艾灸的阳热之气,可以祛寒、除湿、补阳、通络,对疏通脾经非常有用,一般坚持3个月,普通脾虚就能见到明显效果。上午9点至11点,脾经当令,若能在这个时间段艾灸,效果更好。 为什么必须灸通脾经?从以下3个角度深入阐释: 01 久病必瘀——灸通脾经 中医认为,初病在气,久病入络,这是病变发展的规律。慢性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就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中就会有瘀凝——“久病必瘀”。 脾主统血,负责生成气血、运输气血,脾经通畅了,新鲜气血便能去往它该去的地方,疾病就会逐渐缓和。 02 久病必虚——灸通脾经 人之所以得病,就是正气不敌邪气的后果,正气不足,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虚”。如果病久了,邪气必然会进一步损伤正气,“必虚”也就毫无疑问了。 人体正气源于水谷精气,脾经通畅了,脾的运化功能就强了,水谷精气吸收得就好,正气就足。 03 久病生痰/湿——灸通脾经 久病之人,脾气虚弱,气化能力也弱,代谢产物积聚体内,化为痰湿,而这正是疾病赖以滋生的土壤,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 脾经通了,脾气足了,痰湿得以化解,疾病就会逐步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