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知识|膝关节解剖(一)

 慢慢独行的zhu 2019-04-09

《内经》中将膝称为筋之府,膝指的就是膝关节,筋指的是现代医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膝的结构。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屈曲90°时,膝关节允许在水平轴面上有40-45°的旋转。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接下来我将从骨骼、半月板、韧带、髌下脂肪垫、关节囊、滑囊、肌肉、神经血管依次讲解。

股骨下端膨大,有内外两个髁,分别为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二者均突向后方,两髁的前面、后面及下面均为光滑的关节面。其中,两髁前方的关节面相连而构成髌面,与髌骨相关节。髌面的中部凹陷,称为髁间切迹,为髌骨运动提供了运动轨道。

从侧面观,股骨外侧髁比内侧髁更多地向前突出,股骨干在伸向膝关节的方向略微向内倾斜,使得膝关节在侧面形成一个170-175度的角,这就是膝关节的生理性外翻,由于生理性外翻的存在,髌骨更易向外移位,所以更突向前的外侧髁,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帮助稳固髌骨,以防止髌骨向外侧脱位。

介于内外两髁后面之间有一深窝,称为髁间窝。窝的外侧壁为外侧髁的内侧面,微凹,其后部为前交叉韧带的附着部;内侧壁为内侧髁的外侧面,也略凹陷,其前部为后交叉韧带的附着部。髁间窝为十字韧带形成一个通道。临床上,因膝关节退变、骨赘形成可致髁间窝狭窄,造成交叉韧带受伤,导致膝痛。髁间窝与腘平面之间,有一横隆线,称为髁间线,为关节囊及腘斜韧带附着部。内侧髁的内侧面与外侧髁的外侧面均粗糙而凸隆,分别称为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内上髁较大,为胫侧副韧带的附着部,髁的顶部有三角形的小结节称为收肌结节,有大收肌腱附着,结节的后面有三角形小面,为腓肠肌内侧头的附着部。外上髁较小,有腓侧副韧带附着,髁的下侧有一深沟,屈膝时,腘肌肌腱经过此处,髁的上侧有一粗面,有腓肠肌外侧头附着。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上端,膨大,其两侧向内外突出,分别称为内侧髁与外侧髁,胫骨内外两髁的松质多,密质少,所以为膝关节内骨折的好发部位,临床常见于胫骨平台骨折。两髁的上面均为凹陷的卵圆形的关节面,与股骨同名髁相关节。左右关节面之间,骨面粗糙,中间有一隆起,其尖端有内外两个小结节,分别称为髁间内侧结节和髁间外侧结节,髁间隆起的前后各有一窝,分别称为髁间前区与髁间后区,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附着部。内侧髁的后面有一深沟,为半膜肌肌腱附着部。外侧髁的外下侧,有朝向外下方的圆形关节面,称为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其周缘粗糙,为韧带的附着部。胫骨上端前面,有一三角形粗隆,称为胫骨粗隆,该粗隆被一微脊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凸隆而光滑,称为胫骨粗隆。胫骨内侧胫股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股关节面由平到略微突出,前1/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整体形似马鞍状。

外侧胫股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相反,正是由于这种不稳定,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外侧髁的移动距离大约是内侧髁移动距离的2倍。

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维持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使股骨髁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能够在胫骨平台上正常的滑动及后滚,有利于膝关节屈曲,特别是膝关节置换术,需要注意保持胫骨平台后倾角。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全骨扁平,呈三角形。

位于膝关节前方的股四头肌肌腱中,位置表浅,可因在外力直接或间接打击下,易发髌骨骨折。前面粗糙而凸隆,后面光滑,称关节面,与股骨下段的髌面相关节,髌骨上缘称为髌底,为股四头肌肌腱附着部,下缘称为髌尖,为髌韧带附着部。

髌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面被厚达4-5mm软骨覆盖,厚厚的软骨帮助分散关节的强大压力。如果膝关节过度运动,髌骨位置异常,软骨摩擦增加,变性,引起髌股软骨软化症。髌股异常对合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关节面接触压的分布异常。关节面局部的应力集中可致关节软骨的病损;相反,关节面的接触压降低和失去接触也会导致软骨的退变。这就是过劳和过逸的问题,过劳导致磨损,过逸导致退化。

膝关节的半月板可分为内侧半月板与外侧半月板,均由纤维软骨构成,内外侧半月板的外侧区肥厚而凸隆,含毛细血管网,又称血管区;内侧区锐薄而凹陷,为无血管区,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当屈膝胫骨固定时,骤然过度的旋内伸直或旋外伸直时,可分别引起内侧半月板或外侧半月板的撕裂,撕裂多发生在无血管区,此时治疗,最好手术切除,如果半月板撕裂发生在血管区,则具有修复和治愈的可能。

半月板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借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外侧半月板近似环形。前角后角大小相当。外侧半月板后角的稳定和活动由半月板股骨后韧带和腘肌提供。半月板股骨后韧带即板股后韧带又称第三交叉韧带,从外侧半月板后角发出,经后交叉韧带后面,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腘肌则起于胫骨后面,其向前、外、上方走行,穿腘肌裂孔变成腘肌腱,止于股骨外上髁的下前方。

内侧半月板呈C形,其前角小而薄,后角则厚而重。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的结合紧密无中断。其后角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直头相连,故有一定的活动度。

介于胫股关节之间的半月板随着膝关节屈伸,及小腿的旋转而做前后及内外侧的移动。

半月板在胫股关节间,增大关节接触面积,降低关节表面应力,它有一定的弹性,起到缓应力和缓冲震荡作用;表面光滑,并附有一层滑液,故有润滑关节软骨作用;半月板填充于胫股关节之间,使两关节面更合适,提高胫股关节适配性,增加其稳定性;另外其与胫腓侧副韧带一起,可限制关节的过度旋转运动;内侧半月板还有调节、平衡关节内压力的作用,当压力减小时,它向内移动,而压力增大时,它向外移动。

共同学习,精彩不断

本文转载自小小书屋

文、图:小小书屋 编辑: 汝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