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网络游戏,怎么把孩子拉回现实?要在游戏设计中满足成就需求

 博采简纳 2019-04-10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每个健康的人都有三种基本需求:关系需求、成就需求和自主需求。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能够有效满足这三种需求的外在事物都会让人产生对这些事物的渴求。比如一个初中生所在家庭的人际关系不好,他无法从家庭或父母那里满足他的关系需求,他就会去学校老师或同学那里获取归属感,关心他的老师或同学极易成为他依赖的对象,甚至会产生爱慕的情绪。网络游戏的开发者深谙此理,在游戏设计中充分去满足人这三方面的需求,让玩家深深地爱上它。

  原文 :《为儿童创造更加丰富的游戏生活》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陶婷

  图片 |网络

  那么,网络游戏是如何满足人的这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呢?

  有同伴:社交属性满足关系需求首先游戏设计者让孩子知道他的朋友、同学都在玩游戏,要想跟大家有共同语言;其次,设计者十分推荐孩子跟自己认识的人一起玩游戏,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联络感情等社交动作。在现实生活中,朋友面对面没什么可聊的,在游戏中几个朋友一起组队开黑,伴随着游戏的快乐体验,大家开着语音互黑,朋友关系明显更亲近了。孩子们还可以在游戏中拜师收徒,也可以在游戏中和别人建立情侣、闺蜜、好基友、死党等关系,多么温暖和谐的社会!孩子在家长的开导下可以卸掉手机上的网络游戏,却无法轻易将社交关系清除掉,他很难抵抗朋友的邀请。所以,孩子在玩网络游戏时不单单是“打架”,他们也在里面完善社会关系。

  有快乐:游戏元素满足成就需求家长认为,孩子打游戏时那专注的劲头在现实生活中是从来没有的。专注是需要精力付出的,没有收获就不会愿意付出。家长们在看到孩子游戏咬牙切齿的时候,一定别忘了思考他为什么愿意付出这么大的心力,支持他的强大的动机是什么。

  在网络游戏中,四个游戏元素必不可少:一是内在奖励感,在游戏中胜利了,会获得认同感和掌控感;二是清晰无障碍的目标,网络游戏一般都会设置各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简单而且明确,长期的目标是实现各种升级,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三是即时反馈结果,每当打完一局后,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评分以及对团队的贡献;四是平衡的技能水平和挑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游戏的设计者用得淋漓尽致,利用对手等级的合理匹配,让玩家不会面对太容易的任务和太难的任务,他们对面的任务总是有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获胜的,这样就孩子们玩游戏时不至于因为太难而退却,也不至于因为太简单而枯燥。

  有成长:游戏角色满足自主需求游戏角色代表了玩家向往的一种自我定位,孩子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游戏角色来进行自我探索,从而完善自我概念。而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有这么多的机会来尝试不同的角色带来的体验。所以,每次游戏其实也是孩子自我探索的一次实验,自主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研究员的调研发现,当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关系、成就和自主的需求满足时,他会更加偏向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弥补这种“饥渴”。如果网络游戏成为孩子唯一的游戏方式,他从虚拟游戏中获得的补偿就很难真正迁移到有意义的个体成长中。因此,我们不能压缩儿童的游戏,反而要创设更加丰富的游戏生活,如滑雪、足球、围棋、舞蹈等。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既增加了亲子相处的时间提升了亲子交流的质量,也可以培养其与其他儿童的友谊,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儿童时期生活的丰富度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过度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不能彻底阻止儿童体验网络游戏,而是应该把网络游戏当作游戏的一种,只有为儿童打开多种发展通道,让他们的兴趣变得广泛,才能将他从网络游戏中拉回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