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诞生过无数优秀的建筑师,大多数只能蜻蜓点水留下片刻印记,却很难有一位能和高迪一样创造了一座城市的画像,至少可以说巴萨罗纳要不是因为高迪应该会少了不少旅游收入,而伟大的作品总需要你经历人间无数之后再去理解,我想高迪就是这样的建筑师。 来自过去的我 那年陪男友去巴塞罗那,他就为了看高迪,而我却是为了那碗海鲜饭,如果说在明信片上看到高迪的作品是奇异,那身处他的建筑之中绝对就是诡异,至少我是不敢在晚上住在米拉之家。那种诡异还不是哥特式单纯的冷酷和暗黑,更多是像儿时的噩梦。 当年的米拉就不满自己的委托作品,因为它不仅体现不出作为富翁的那与众不同富丽堂皇,花费了远远高于巴特罗的建筑费用不说,还让米拉夫人把自己与丈夫的巨额财富全部花光为此还欠下了债务,靠出卖一部分房子维持余生。米拉公寓的那种高低错落,凹凸不平的墙面,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晃的我有点精神错乱几度迷路。 天才在生活中也一定也是难以与人间相处的,高迪曾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所以一生也没有交过正式的女朋友。这句又是很诡异的话实在令正常人难以理解,可以从古埃尔公园看得出,高迪的确从来没有想过与人间妥协,因为当时只卖出了一套公寓,当初为了这座光秃秃的山头足足花了一整天也没怎么逛完,要是住在其中每天的麻烦真的也是可想而知。 如果你看过高迪他在莱昂建造的casa de los botines,也就是当年的Caja España银行,其实你会发现脱离了巴塞罗那这个城市,高迪也不高迪了,他其实可以很传统很不高迪,所以传闻吃药画出的手稿都来自于幻觉也未必正确。 来自未来的我 经典的作品就是让人在经历人生之后用来重新感悟的,在厌倦了钢筋水泥和千篇一律的中国一线城市,突然怀念起当年记忆中的高迪,在建造巴特罗之家的时候,高迪说他创作灵感来自于城堡内困着的一位公主,一位英雄为拯救她而与龙搏斗,最终成功杀死龙并用龙的血变作一朵玫瑰,送给公主。突然感叹,那种浪子的标新立异和骑士的男人气概如今都飘散去了何方? 尤其是每当自己做着方案抓耳挠腮在甲方“预算”压迫下找出最优解,再回头看高迪怎一个勇猛了得!1936–1939爆发了西班牙内战,高迪的手稿几乎全毁,而圣家堂也是因为艺术价值过高而逃过一劫(宗教压迫后遗症就是看教堂就想砸),而在看过他仅存的几幅建筑构图之后不仅感叹,他是怎么奢侈怎么来,毕竟梦想都是奢侈的。 感谢一位叫Cèsar Martinell的传记作家整理出了当年高迪的手稿,甚至翻译成了日文版本 在100多年前,西班牙曾掀起一波现代主义浪潮,这波现代主义还跟科布的理性主义不同,纯粹是加泰罗尼亚版的建筑文艺复兴。如同于佛罗伦萨前的中世纪,巴塞罗那也经历的在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合并后的辉煌,这种独特的文化甚至影响了邻国法国,但由于天主教的独裁暴政和宗教审判使得整个西班牙从大航海时代衰退下去,直到了高迪时代也就是我理解的巴塞罗那版文艺复兴,毕加索和高迪等伟大的艺术家崛起,而高迪又启蒙了另一位里程碑的人物-达利。 这几位西班牙的三杰无一例外的标新立异,我另辟蹊径的去看高迪的圣家堂,可能是看了许多宗教审判的暗黑史,与其说是献给了上帝,不如说是致敬大自然,高迪设计的教堂模型在其去世后的西班牙内战时毁坏了,那种高耸如云的气魄和装饰物的鬼斧神工令后来增加的工程师相形见拙。 米拉之家的结构是由梁柱所组成的,建筑本身的重量完完全全都靠这些来承受。所有立面不管是内墙外墙,都是靠立面本身的自我支撑,这就给灵活的平面布置带来了可能性。平面中两个灰色的中庭空间设计得极为巧妙,可以让大量的自然光线洒进建筑内。这种鬼斧神工般的不规则平面如今已经很难在现代建筑中见到,难怪高迪曾说上帝属于曲线。如今的我们每天出入着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小区,一切看似都是那么光鲜亮丽,但内心实则离自然却越来越远,而高迪是这样一位可以引领你回归上帝和自然的建筑师,相信住在米拉公寓里的人们也一定是有趣有料,浪漫又热情吧。 所以在当高迪离世多年之后,当宗教的影响也随着物理科技渐行渐远,我越来越理解高迪本人对宗教的虔诚其实更多的还是对自然的赞叹,以及为了亲吻上天的那种不灭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宗教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当你置身于那么多欧洲的教堂,只有那一座高迪的“巴别塔”如此与众不同,我也理解了为什么高迪多年之后都后无来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