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古代,您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文化重要的标志,鼎一开始是作为一种实用的器皿,渐渐的演化成为了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最后成为了国家宝器。 九鼎 在过去除了圆鼎以外,还制造了方鼎,这是鼎从一种实用的器皿转化为礼器的象征。其实,方鼎在烧火和装食材的方面,远没有圆鼎好用,作为礼器方面,它因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备受世人的青睐。而那个特殊的象征意义就来源于商人们“天方地圆”的观念,后来,逐渐的演变成无论是方鼎,亦或是圆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人们更多的从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出取舍。 鼎在成为国家祭祀的礼器以后,意义很大,制作也越来越讲究,造型也越来越凝重,后来渐渐地演变成为了国家的重器,与那复杂的政治的关系也逐渐密切。 楚庄王 当时楚庄王发兵攻打戎人,到达雒水以后,在周朝的边境炫耀自己的军事力量,王孙满受周定王的委派,前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王室的九鼎有多大?又有多重?想与周王室比一比谁的军事力量更大一些。 王孙满听到后,答道:“整治国家天下,是看德行,而不是看鼎的大小轻重。过去的夏朝,施行德政,各地的人把各种奇异的东西都画成一幅画像,九州贡献出国家的金属,把这些金属铸成九鼎,把那些画下来的奇异东西的图像,都铸在九鼎之上,让百姓了解到神明和各种奇异的东西。因此,人们在进入山林沼泽之后,不会触碰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而且,那些魑魅魍魉等妖怪也都不曾遇到,所以才会上下一心,受上苍的庇佑。” 楚庄王 “夏桀昏庸混乱,鼎迁移到了商朝,整整有600年之久。商纣王残暴不仁,鼎又一次迁移到了周朝。如果一国天子的德行贤良纯善,即使鼎很小,也是重如泰山;如果一国天子的德行残暴不仁、昏庸无能,即使鼎再大,也是轻如鸿毛。苍天只会赐福给那些德行好的人,也是有限度的,成王曾经占卜出,九鼎可以传世13代之久,统治国家700年,这是遵从天命。现在周朝的德行在渐渐地衰减,但是天命仍然没有改变。是无法问出九鼎的轻重了。” 于是,楚庄王也不勉强,转过来率大军攻打郑国,责问郑国投靠晋国,背叛楚国的罪过。 楚庄王 王孙满忠心耿耿,又才智过人,他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地回答,他的话语中暗含凌厉,指出“在德不在鼎”,一语道破楚庄王问鼎天下的野心。紧接着,借鉴夏、商、周的历史变迁,有理有据的简述鼎的来历及历程,以此证明,只有德行贤良的君主,才配拥有九鼎,才有坐拥天下的机会。从鼎的轻重,延伸到君主德行的轻重,“霸”却无“德”,不配问鼎天下。 王孙满回答楚庄王的话语,没有明着指责楚庄王,却没有一句话不是在暗暗谴责他,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效的打压了楚庄王问鼎天下的野心。 |
|
来自: 文化学者 > 《金属鼎炉镜锁兵礼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