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死亡是一门课,我们该如何推开这间教室的门?

 冬天惠铃 2019-04-10

死亡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哲学的,是宗教的,是医学的。

然而当死亡降临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当我们必须面对身边至亲之人的死亡时,我们会闪躲,我们会悲伤,以至于这些痛苦会将我们淹没。但回避死亡,回避这些痛苦是无效的,因为死亡终究会发生——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身上。如何消化死亡带来的痛苦,如何从悲伤中收获一些成长的力量,则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功课。

近日,一本直面死亡,疗愈痛苦的作品《悲伤的力量》中文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联合企鹅兰登推出。这本书在全球都有极高销量,作者朱莉娅·塞缪尔是一名有着25年从业经历的悲伤心理治疗师,也是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的创始人。在《悲伤的力量》中,她将25年悲伤咨询与心理辅导的一线经验与读者分享。塞缪尔分享了15则关于爱、失亲、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抚平悲伤的动人故事。在故事中,来访者的情况各不相同,至亲的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却毫无二致——然而异质样本最终都走过悲伤,开启新的生活。

《悲伤的力量》

作者: [英]朱莉娅·塞缪尔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译者: 黄菡

出版年: 2018-12

我们与朱莉娅·塞缪尔展开对话,讨论了这个话题:如果死亡是一门课,我们应该如何推开这间教室的门?

他们不知道所经历的一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文化客:很好奇您为什么会写《悲伤的力量》这本书?

朱莉娅·塞缪尔: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在近25年的从业经历里,我与很多丧失亲人的人接触,他们带著极大的悲伤来到我的办公室,对于悲伤和疗愈一无所知。他们不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认为他们应该比他们当下的状态更好,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避讳谈论死亡和悲伤,人们对死亡缺乏认识。这一切促使我想要写这本书,我想要尽可能地帮助到更多的人,当他们所爱的人离开世界的时候,他们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切。

文化客:您提到“人们这么多年避讳谈论死亡,误会悲伤”,那在您看来,人们为什么会避讳谈论死亡,为什么会误会悲伤?

朱莉娅·塞缪尔:我认为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避讳谈论死亡和悲伤。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怀有这样一种“魔法思维”,我们倾向于相信,如果我们谈论死亡,死亡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假装死亡不曾发生,我们说不定就可以避免死亡发生。另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恐惧,人们害怕面对死亡。我在书中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尝试面对这些难事,我们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它们。

人们所拥有的疗伤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是惊人的

文化客:《悲伤的力量》中,您讲了十五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最让你感到触动的是哪个?

朱莉娅·塞缪尔:这每一个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深深触动了我,我说不出哪一个比另一个更打动人心,它们都蕴含著一些有普遍意义的信息,能够让不同经历的读者得到共鸣。我想最令人心碎的故事是发生在哪些失去年幼孩子的父母身上。因为我们从来不曾想象,有一日我们需要埋葬我们的子女,我们期待著他们能够为我们送终,而不是相反。但你知道吗,我的职业生涯教会我一件事,就是人们所拥有的疗伤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是惊人的,有时候这种能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所有我接触过的家庭当中,他们最终都走出来了,也都走下去了,尽管他们可能会一直携带着既往的悲伤,但这份悲伤并没有毁灭他们。

文化客:在英国,老一辈人和年轻一辈人对死亡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吗?

朱莉娅·塞缪尔:在英国,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很避讳谈论死亡,因为他们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去,他们没有更多的情感能量去消化死亡。所有这一切关于“抚慰丧亲者”的服务和心理研究都发生在这35到40年之间,在此以前,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人们避讳谈论死亡,我的父母很少谈论死亡。至于宗教和信仰,我想它的意义在于,有调查显示,宗教可以带给人希望。人们相信,在来世、在彼岸、或其他任何什么你所相信的宗教教义中表述的那个地方,你会和逝去的故人重逢。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有时候,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希望。

父母不应该和孩子避讳谈论死亡,他们应该引导孩子认识死亡

文化客:我想到一个故事,前两年,中国出了一本书《白事会》,讲一位在天津料理白事的“大了”的所见所闻。书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学老师去世了,这个老师找到料理白事的“大了”,提出生命的最后想用自己的死亡给学生上一堂课。这在常规的课程体系里很难看到。这个故事给我很大触动,您是否认为关于”死亡“的教育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里有所缺失?

朱莉娅·塞缪尔:是啊,我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挚爱的死亡,不管是失去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还是最痛苦的失去是孩子……没有一个人可以从中幸免。这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复杂、最艰难的一部分,它当然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它应该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父母不应该和孩子避讳谈论死亡,他们应该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死亡不会吓坏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恐惧让孩子学会了惧怕死亡。如果父母能够直视死亡,能够坦诚对待死亡,正确理解死亡,孩子们也会正确面对死亡。我认为,对于“死亡”这一课,孩子们应该从他们最爱的、最相信的人那里习得。学校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就像我认为,性教育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应该由学校代劳。

文化客:想要讲好这门课,需要什么“教学资质”吗?

朱莉娅·塞缪尔:要教好“死亡”这一课,你不需要什么“教学资质”,你只需要成为一个人,只需要坦诚和诚实。让死亡可怖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我们不了解死亡、避讳提及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我们所想象的恐惧往往大过了现实。我从没有见到过一个咨询者,因为目睹了死亡而感到恐惧或者遗憾。要知道,疗愈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见证死亡发生的经历本身。

“我不能给予他们力量,我只能构建信任关系,让他们寻回力量”

文化客:能不能和我们介绍一下你正在运营的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

朱莉娅·塞缪尔:我们现在是英国最重要的支持丧亲儿童的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会。成千上万的孩子找到我们,不一定是父母过世,有的是兄弟姐妹过世了,也有的是祖父母过世……对失去的痛苦和对死者的感情投入是正比的。我也遇到过很多中国人,是他们的祖母带大了他们,他们和祖母的情感更亲近于母亲。

文化客: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具体会为孩子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朱莉娅·塞缪尔:我们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孩子们会分成小组,讨论各种主题。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孤独的,还有其他人也经历了同样的失去,有其他同伴和他们处境相当,他们有可以交谈的同伴,这是治疗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还有一个由11岁-17岁的孩子们所组成的小组,孩子们会围坐一起,创作电影、音乐或者绘画,通过完成这些创造性的项目,面对死亡。我们拍了一部很棒的电影,孩子们通过镜头告诉老师们——丧亲的孩子们是怎样想的,他们需要得到怎样的理解,这部电影后来被带到各个学校进行了放映。孩子们还会共同写歌,有人写旋律,有人填歌词,有人演唱……孩子们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创作性的工作,这个创作过程是非常治愈的。

文化客:那根据您20多年的经验,您给这些咨询者很强烈的支持,也会变成咨询者生命中重要的人,给予他们力量,我不知道是不是会有人把信仰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朱莉娅·塞缪尔:不,我从不会给咨询者提供答案,不是我给予了他们力量,而是我和咨询者建立的关系,这段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为了帮助咨询者自己找到力量,找到答案,回到它们的生活里,我在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个关系建立的过程。通过交谈、互动,咨询者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答案,最终他们不再需要我的引导。不是我给予了他们魔力,是他们自己找到了魔力。通过建立这样的一种信任的关系,人们可以走进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失落,发现问题的答案,寻找到支持自己的方式。没有外力可以给予另一个人力量,我不能给予他们力量,我只能构建这样的信任关系,让他们寻回自己的力量。

死亡会提醒我们,加倍珍惜身边那些我们爱的人

文化客:经历了死亡以后,很多人变得更坚强了,这个是不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朱莉娅·塞缪尔:是的,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是“后创伤成长”,当你在生命里经历了一些非常痛苦的事情,经历了激烈的情感,它会改变你,也会改变你看待生命、看待周遭万物的方式,你会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重新发现你所爱之人有多么重要。我们似乎会觉得,我们的羁绊是永远的,因此往往不会珍惜,但死亡会提醒我们,加倍珍惜身边的那些我们爱的人。

文化客:您的来访者,几乎每一位都是带着悲伤而来,你靠什么支撑自己来面对这么多的悲伤?

朱莉娅·塞缪尔:我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命,通过和这些咨询者接触,倾听他们的故事,我和这些咨询者建立了很坚实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始终很清楚地意识到我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边界,哪些是他们的故事,哪些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中有哪些快乐,有哪些困难。每天同死亡和失去打交道,在某种意义上,让我对我的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感激,让我对生命充满感激。但与此同时,始终我还是要意识到,这些咨询者的故事是他们的故事,并非我生命当中的故事。另一方面, 我也会规律地运动,也会做各种各样积极的事情,我也会见我自己的督导,也会有专业的人士给与我情感的支持……我非常重视这个过程,我认为从事护理和疗愈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做到这点,医生、护士、咨询者,他们都要首先确保他们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文化客:您所听到、所接触到的这一切,让您成为了一个更强大的人吗?

朱莉娅·塞缪尔:我想,如果你经历了死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人。我从咨询者的故事当中学到了很多,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力量,也完整了我的生命。

文| 张知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