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项目式”学习——一个阶段专注一个重点~

 长沙7喜 2019-04-10

女儿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了。回头看小学这几年,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大概你得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强调一个方面,才会有收效。比如你用一两年,能让孩子养成运动或阅读的习惯,或者对某个领域开始关注、有兴趣、再到投入、痴迷,就是很不错了。家长不能心急,不能同时都抓,不能求完美。好在,孩子成长,其实也并不复杂,真正有价值的,也就那么几个方面。

这也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在学校里,各科都是间隔分散开、力量均匀,缓慢匀速向前推进。在家里,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专注于某一个方面,仿佛是项目式学习,然后才能积累出结果。当然这些都是我事后总结,最初也并没有刻意设计。

记得在她一年级时,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和玩,我当时抽空给她读完了一套英文书,《A-Z神秘事件》。那是她从简单的英文绘本跨越到章节故事书的读物。读这个前后花了很多时间,不过,那之后,我就没再给她读过英文书了,都是她自己在喜马拉雅上找故事听(现在的挑战是,减少她听故事的时间。空闲时间都在听,已经变成恶习)。这一段读英文书的坚持,算是为她后来英语学习打个基础,虽然当时并没有如此清晰地去规划。

二年级时,数学一度很弱。其实现在每次刚开学,数学测验都会成绩不好,因为假期里数学题做得少。那时她自己多做题,偶尔她爸带她一起做几道奥数题。她爸给她讲题的次数寥寥可数。但即使这样,她的数学也有所提升,主要是她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乐于自己挑战难题。

四年级和五年级,我很重视培养运动和阅读的习惯。

阅读,让孩子大部分为乐趣而读,穿插给她一点有难度的读物。比较关键的是,要保证每天都阅读。专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并非天生擅长阅读。从不能阅读的大脑,发展到成熟阅读者的大脑,大致需要十年时间的坚持。在此以后,如果一个成年人不保持阅读习惯,那么他的大脑神经仍然会用进废退,失去一些阅读能力。所以,不论每天发生什么,保证每天都有一定读书时间,这种持续性很重要。

最近很高兴的是,孩子也有了坚持运动的习惯和热情。小时候,她的运动就是在户外跑玩。后来学了羽毛球,之后学滑冰。现在的进步是,她每天都会找机会运动。比如,体育课上,全班排练广播操,她跟老师申请,自己去跑十圈,跑完回来继续做操。晚上,有时学习累了,会铺上瑜伽垫,跟小米运动或Keep软件做一段健身。现在我和她爸每晚都会运动,家里的跑步机三个人抢着用。我说,是不是我们带动的?她说不是,是她自己不希望长胖,并且喜欢强大有力量的感觉。

前一段假期时,本想加强古文、中文的学习,但主要是我忙和懒,这个就没有做到。不过,我还很想提升她对历史的兴趣。她从小就说,她是个喜欢关注未来的人。其实我也是啊。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总要逐渐完善起来,而历史和科技一样,是帮你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个面向。最近觉得,这个对历史兴趣的培养,开始有了一点点起色。那天她无意中说,过去以为历史很难,现在发现,也并没有多么难。

何时去抓什么?我觉得最初最好是依着孩子的兴趣来。

发现他在哪方面有热情,或者最近刚巧在某个项目得到点进步、成绩、奖项,这是最好的契机。这时,家长多给资源,鼓励他深入下去,比较容易有成效,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孩子会认为,看来我很擅长这个啊,有这个天分啊。

长项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会让他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这个长项,就像个闪闪发光的成功样本,可以给他以后发展弱项、遇到困难挫败时,提供经验、信心和力量。这是以后一连串成功学习的开端。

比如,前几天一次数学运算测验才83分,错了四道题。问她,原因是现在测验计时了,她心算慢,又没有时间去检查。那就平时多练点吧。我说,做单调的运算,也可以有乐趣。她问,怎么会呢?我说,“那你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不是也很累吗?哪来的乐趣呢?因为你渴望好的结果,并且你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到能力提升了,对吧?运算也是这样,稍微练练,就会发现头脑里的运算肌肉发达起来,速度提上去了,等量变到一定程度,你自己就能总结出规律,就有质变了。”她说,你现在就考我,咱俩练心算!

对于现在很热衷运动的她,用运动来讲,很好理解。

发展长项是相对容易的,那么,对于孩子不太喜欢、擅长的方面,如何去带动?

首先,最忌的是,单纯说教。四年级以上的孩子,他们通常是,你越是让我做什么,我越是要做相反的!你说的越多,我越是不做!不是完全不能说,而是不能强制性地、泛泛地唠叨。如果说道理,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讲出新鲜的、有价值的观点,让孩子顺理成章地认同。要想能讲出这样水平的道理,我们自己对此事先得有深刻的了解。比如,为什么阅读、运动、保证睡眠,这些很重要?历史、数学、古典音乐有什么用?您能说出哪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观点来?

不说,怎么办?我的方法很笨,那就是,家长自己先去做!您做了,才知道其中有什么,才能真切生动地说出它的好处。另外,您做,就是在创造一个环境氛围。这样的教育是立体的。比如,想让孩子多运动。您自己先运动,随时分享自己的感受,给他看你的公里数。您带他去运动器材店买装备——给自己买,不给孩子买,就让他眼巴巴看着,多神气啊!

小学的孩子,即使嘴上跟家长对着干,实际还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的。亲子关系越好,影响带动的作用越大。您不要指望您现在强调的事情,他当时就一定会跟进。很多时候,孩子当时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实际听进去了。日后,时机到了,他就会想起你的话或者做的事,受到影响,开始行动。中学以后,他们会更多去看同龄人在做什么,而不是看家长了。

说到历史,我前一阵读了一些历史书,也把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买来看了,再次感慨,我们中学的历史教育,教材内容较单薄,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事实信息,学科思维的培养欠缺。历史课本里也有思考启发的问题,但几乎都是“假思考”,就是,仅仅让你答出被期待的标准回答,并没有打算真正让你思考。

那么,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叙事,就是反映了真相吗?有没有其他叙事角度?史料来源是哪?谁做的筛选?历史事件之间有哪些联系?历史进程有怎样的规律?为什么中西方文明发展差别这么大?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如果没有这些探究和思考,学历史的确是很没意思的。

那天和孩子看电影《阿丽塔》。之后吃饭时,我俩还处在对电影的戛然而止的震惊中。我们聊着情节。我随口说,阿丽塔算是从三百年前穿越过来的,也许现在的人都被蒙骗洗脑了,只有她才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才知道真相!聊到这些,并非因为我多么想要教育她学好历史,而是我真的在想着这些。

了解过去,你才懂得我们从何而来,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我们一生都在不断整理出自己的人生叙事。人类也在努力整理着历史叙事。

对历史,要选择有独立观点的作者的书。那些仅仅罗列史实的书,很难引发思考,激起兴趣。

之前,我读《万历十五年》时,偶尔在饭桌上和孩子分享一段。她对多数历史书都读不下去。前两年曾读《上下五千年》(这是一套很好的书),看完上册,觉得历史事件太雷同了,失去继续看的动力。还曾经读了一小部分《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是我看的,她出于挑战极限的动机吧(孩子的动机和选择可能很怪异),非要读,就像去年每天啃《时间简史》插图版一样,越是不让看,她越要看。估计她也是看得糊里糊涂,当做暴力战争故事在读。不过最近,倒是把林欣浩所写的《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看进去了。

在她读这本书期间,我尽量找机会和她聊聊所读章节,问问她想法。就是随意聊聊,没有太多拔高、纠正,多鼓励她表达。有天她读着读着,自言自语说:“哎!哈利波特就是法表儒里!”哈哈,我想好一会才明白过来,大概是书里有“儒表法里”这个词。

“养成”是一个过程

在孩子对你想引导的领域刚刚开始感到不难,可以尝试之后,家长不要急着要求完美,需要一边带他继续深入,一边正面肯定他的进步,这两个做法都会帮他把刚萌发的兴趣巩固下去。

找一个可持续的做法,固定下来,坚持去做,这样继续深入,就是增加投入。你对一个事投入的精力资源越多,你对它越是认同,不愿放弃。

肯定进步,就是提高他对这事的自我效能感,让他觉得,“啊,原来我也是可以做好的啊!”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也会增强他的动机。人都是更加肯于为成功可能性大的事情而投入的。

这样持续一阶段,这个所谓弱项,其实已经变成前面所说的长项了。事情开始进入一个好的循环。

在我看来,无论是课业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是如此的路径。所以开篇说过,要有耐心,事情都要坚持一段才会见到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