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1940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舍尔海军上将”号在恶劣天气和夜幕的掩护下,避开了英国海军的巡逻舰艇,隐蔽通过丹麦海峡,成功突入北大西洋。随着天气好转,“舍尔”号开始在哈利法克斯至英国航线上展开狩猎,克兰克希望能够出其不意地抓住一支护航船队大开杀戒。11月5日中午,“舍尔”号的侦察机发现了目标…… 圣德梅特里奥 1940年10月27日,即“舍尔”号通过基尔运河船闸,进入北海的同一天,在大西洋彼岸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内,集结了来自各个航运公司的大约50艘商船,它们挂着英国、美国、挪威和瑞典等国的旗帜,等候着出海的命令。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英国海军就启动了建立于上次大战的护航体制,大多数商船都要集合成船队,在海军舰艇的护送下航行,防备德军潜艇和袭击舰的攻击。在当天,商船船长们被召集起来与护航船队指挥官开会,研究航线和应变计划,不过会议上谁都没有预料到会和可怕的“舍尔”号相遇。 ■ “圣德梅特里奥”号油轮的模型,为较高的船首和船尾与船桥建筑一道构成三岛船型。 在众多停泊在港内的商船中,属于英国鹰石油船务公司的“圣德梅特里奥”号十分引人注目,该船全长156米,登记吨位8073吨,采用典型的英伦三岛船型,带有倾斜船首和充满现代风格的巡洋舰尾,船首的锚链甲板和船尾的舟艇甲板要比油舱上方的露天甲板高一层,而在距离船首三分之一船身处是高大的船桥建筑,所谓三岛船型由此而来,任何一位老水手从很远的距离上就能认出它是一艘油轮。船桥高处是操舵室和海图室,其下方是船长室、无线电室和高级船员住舱。一根短粗的烟囱竖立在船尾甲板上,在船尾设有水手住舱、机械员住舱和舵机舱,该船采用柴油机推进,航速可达12节,在船首、船尾和船桥之间的船体内设置了大型储油舱,在满载状态下最多可以装载14000吨燃料,一条长长的栈桥通道将船首、船桥和船尾连接起来。 “圣德梅特里奥”号于1938年11月在格拉斯哥下水,完工不过一年时间,其内部设施还是崭新的,而且居住条件在当时的商船中称得上奢华舒适,水手们都在三人住舱内休息,床铺上是舒服的弹簧床垫,而不是通常见到的干草垫;船上还设有洗浴间,提供冷暖淋浴,甚至可以泡澡,各类生活设施都比较现代化;伙食也是一流的,几乎可以同客轮上的餐厅相媲美。“圣德梅特里奥”的船员编制为45人,除了船长、大副和水手外,还有两名乘务员和一位辅祭(天主教仪式中的辅助人员,多由青少年男性担任——编者注)。 ■ 安装于某武装商船上的120毫米MkV型舰炮,这款火炮服役于一战时期,到二战时期仍在使用。 战争爆发后,“圣德梅特里奥”号接受了战时改装,加装了消磁线圈,以防御磁性水雷,同时配置了1门120毫米舰炮、1门12磅炮(76.2毫米)和1挺霍奇斯基机枪,作为自卫武器,由8名炮手操纵。这些火炮和机枪都是经历过一战的老古董,在仓库里尘封多年后再度被翻出来武器到商船上,可是谁能指望用这些老掉牙的枪炮去对抗德军的战舰、飞机和潜艇呢?最多给船员们带来一点心理安慰。 “圣德梅特里奥”号服役后一直在美国和英国之间从事燃油运输,从1939年10月起先后加入12支护航船队,在大西洋两岸多次往返,每次都平安无事,船上所有人都觉得运气还会继续。在抵达哈利法克斯准备加入第13支护航船队前,“圣德梅特里奥”号在德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装载了11200吨高度敏感的航空汽油,对于正在遭受德国空军持续轰炸的英国而言,这是一批急需的货物,没有油料,皇家空军的“飓风”、“喷火”没有办法保卫英格兰的领空。“圣德梅特里奥”号此行的目的地是英国西南部的港口埃文茅斯。 水手闲话 起航命令尚未下达,但“圣德梅特里奥”号的船员们并没有闲着,水手长弗莱切安排手下给船体和舱壁刷漆,几个月来的风吹雨打,船上不少地方的油漆出现破损、剥落,露出斑驳的锈迹。这种活计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干一次,水手们早就习以为常,他们一边用刷子蘸上油漆,来来回回地涂抹着,一边拉东扯西地闲聊起来。 “我们本来在22日就该出海的,现在却推迟了。”一等水手鲁迪·迈克莱南对19岁的同乡卡卢姆·麦克尼尔小声抱怨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们两人都来自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的巴拉岛,从小就和大海打交道的岛民几乎都是天生的水手。 “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来自加拿大的水手奥斯瓦尔德·普雷斯顿插嘴道:“因为我们太多的船只在大西洋上被击沉了,德国佬的潜艇一直在不停地骚扰我们!” ■ 二战时期英国商船的船员们。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在危机四伏的大洋上冒着生命危险为英国运送物资。 一等水手乔治·莫蒂默是船上最年长的船员,来英格兰北部的迪内曼,一直被大家伙称为“老乔治”。他在听到几个水手的交谈后弯下腰,用手敲敲了脚下的甲板说道:“伙计们!如果我们被一枚鱼雷击中的话,那可就太走运了!我想我们可以马上升入天堂。你们想想,我们船上装着上万吨航空汽油,不要说一枚鱼雷了,就是一只烟的火星都能把我们送上天了。” “你想得倒美!”迈克莱南说,“如果我们真中了鱼雷,老乔治你肯定会直接下地狱的,不过你不会感觉到什么痛苦,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 “我的上帝啊!”老乔治喃喃地说,“要是被鱼雷击中恐怕真没有活命的机会了,我可不愿意现在就去见上帝。我要马上给我的内利写封信,她如果没有收到我的消息,一定会担心死的!” 普雷斯顿停下手里的活,双眼望着锚地里透着寒意的灰白色海面,缓缓地说道:“我们能穿过这片大海。我老婆和三个孩子还在纽约等我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说要去萨里郡看望生病的岳母,可是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过。” “为什么?你不是已经去过好几次英国了吗?”麦克尼尔问道,他知道这个加拿大人曾经在挪威和瑞典的货船上干过。 普雷斯顿尴尬地笑了笑:“嗯……还能因为什么,兜里没钱呗!你们都应该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一位水手从船上离职了,然后身上揣着60到90英镑去旅行,那么这点钱在旅店里过上几夜就没剩多少了,他就不得不前往港口再找一艘船重新开始工作。” 年轻的苏格兰人笑了起来。“我上次也是这样。我想回巴拉岛看望爸爸,却没有钱。我只好去找航运公司的官员,他就把我送到这艘船上来了,让我去提伯利登船。当我们驶出泰晤士河口时,感到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上过这么棒的一艘船!” ■ 英国商船队服役徽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商船队做出的贡献不亚于皇家海军。 其他人都点头表示同意。确实,“圣德梅特里奥”号是他们海员生涯中迄今为止曾经工作过的条件最好的商船,不仅住得舒适,吃得满意,而且气氛也非常融洽,船长、大副以及水手之间都非常友好,这是他们之前从未碰到过的。 普雷斯顿用拳头轻轻地在老乔治的肚子上捶了两下:“老乔治,我敢打包票,我们一定能再次看到英格兰的海岸线!” 迈克莱南这时似乎发现了什么,指了指锚地里的其他船,它们都亮起了信号灯,岸上海军基地的信号旗杆上升起一串信号旗,同时信号灯也频繁地闪烁着。不一会儿,约翰·约内斯拿着一张纸从众人身边走过,他是“圣德梅特里奥”号上两名商船学校候补生中的一位。水手们拦住了他,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约内斯简单地说岸上发来紧急信号,让船长在下午3时去开会。 老乔治将刷子浸入颜料桶中,然后点头说:“啊哈!这是护航船队指挥官召集船长们举行例行会议。年轻人,继续干活吧!” HX 84船队 当天下午,“圣德梅特里奥”号半数的船员们都在舷边目送船长乔治·韦特乘坐摩托交通艇前往海军基地,他是一位身材高大、肩膀宽阔的单身汉,长年在世界各个海洋上行船搏浪的经历都浓缩在他眼角深深的皱纹里。下午5时30分,船长返回船上,随后就传出船队将在明天早上6时出发的消息,随之各种流言像野火一样在整个锚地里疯狂地蔓延开来。 晚餐的时候,船员们在餐桌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两名乘务员,来自格拉斯哥的约翰·哈洛伦和约翰·波特,还有那个同样叫约翰的辅祭男孩也被船员们的各种问题所包围,但他们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因为盲肠炎接受手术,刚刚返回船上的欧内斯特·戴恩斯将自己的餐具推到一边说道:“岸上的报纸说,大西洋上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有人声称我们应该将这些航空汽油送往纽约。” ■ 1940年不列颠战役期间,在遭遇轰炸的伦敦城区的废墟中,消防员在奋力灭火。 默文·戈因立即报以嘲讽的大笑:“大西洋之战已经结束了?你说什么鬼话呢?才刚刚开始呢!先生们!你们没有收听伦敦BBC的广播吗?德国飞机已经连续六天夜晚轰炸了伦敦,连白金汉宫都挨了炸弹……”戈因是澳大利亚悉尼人,身上带着澳洲汉子特有的野性。 “不只是伦敦”,一位家乡在提伯利的三等水手接过话头:“利物浦、格拉斯哥、格里诺克都遭到了轰炸。我感觉很糟糕,我们军队又在法国吃了败仗!” “听说德国佬宣称他们在上个月击沉了50000吨的商船!”麦克尼尔补充道,“不过,最要紧的是,我们呆在哈利法克斯也没有其他事情做啊,我还是宁愿出海,管他有没有潜艇!” 对于麦克尼尔的看法,大家都表示赞同。尽管哈利法克斯是新斯科舍省首府,以出产鱼类和木材而出名,还有一些小型炼糖厂,但和纽约、伦敦等美国东海岸和英国本土的繁华都市相比,这里就像一个寒酸的乡村小镇,当地人依然遵循着一种清教徒式的古朴生活方式,港口附近没有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没有可以纵情痛饮的饭店和酒吧,虽然某些街边小店有酒精饮料出售,但店内没有座位,只能在店外饮用。对于那些在危机四伏的大西洋上往来奔波、饱尝艰辛的海员们来说,哈利法克斯不能提供任何让他们觉得兴奋的东西! ■ 二战时期的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与英美等大都市相比,这里并不算繁华。 10月28日凌晨5时30分,天色还很黑,作为当天甲板值更员的候补生约内斯不得不离开了床铺,穿戴整齐,前往甲板上开始工作。加拿大的深秋时节非常冷,让他禁不住将头缩在竖起的衣领里。 机舱内传来传令钟的响声,从铺位上起身的水手们很快听到机舱回复的钟声,不久舵机舱内的机械装置开始运转,齿轮相互咬合发出的声音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特别清晰,人们能够感觉到船舵首先向左舷摆动,然后又摆向右舷,最后恢复到中央位置,这是每次起航前例行的船舵检查。 约内斯沿着舷梯登上船桥,当他推开门时发现韦特船长、大副韦尔森、二副霍金斯,还有三副都已经站在操舵台前。 “所有人各就各位!”船长下达了命令。 就在全体船员急匆匆地跑向各自的岗位时,一艘引航船正好靠上船舷,领航员通过绳梯攀上甲板,随后被带到船桥内。 “注意引擎运转!开始起航!收起绳梯!一人掌舵!起锚!”船长熟练地下达了一连串指令。不久,从船桥内的扬声器里传出锚链滑动的尖锐声音。领航员就位后看了一眼船长,以征求后者的同意,暂时获得指挥航行的权力。船长微微颔首,示意领航员可以开始他的工作了。 “半速前进!”在领航员的号令下,“圣德梅特里奥”号的螺旋桨旋转起来,推动着吃水很深的船体沿着出港航线离开锚地。与此同时,其他准备起航的商船上也进行着相同的程序,数十艘船只一艘接一艘地驶离哈利法克斯。 ■ 二战时期集结在锚地里的商船队,按照护航体制的要求,商船要尽量避免单独航行,而要集结成大型船队,由海军舰艇护航前往目的地。 在抵达防波堤之外的海域后,“圣德梅特里奥”号停了下来,让领航员下船。在离开前,他用从帆船时代流传下来的祝福语向船长道别:“祝你们一帆风顺,船长!”在引航船还没有远离船舷,传令钟就再次响起“半速前进”的命令。 在这个十月的阴霾清晨,38艘商船在哈利法克斯港外的海面上组成一支庞大的护航船队。在皇家海军的护航计划中,这支船队的代号是HX 84。除了满载汽油的“圣德梅特里奥”号外,船队中还有多艘油轮、大型客轮、货轮和冷藏船,上面装载着英国进行战争所必需的燃料、钢铁和食品。然而,这些宝贵的货物能否平安运抵目的地,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正如没人知道来自德军潜艇的致命鱼雷会在什么时候撕裂船壳,或者德国袭击舰的可怕身影会在何时何地出现一样。HX 84船队带着担忧,带着希望,带着勇气,驶向潜藏着巨大危险的大西洋…… 下期预告:“圣德梅特里奥”号油轮跟随着HX 84船队的其他三十余艘商船一道于1940年10月28日从哈利法克斯港起航,驶向英国。“圣德梅特里奥”号的船员们对同行的船只充满兴趣,但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为船队护航的仅有一艘由客轮改装的辅助巡洋舰“贾维斯湾”号,它的火炮也都是上次大战的老家伙,真遇到德国袭击舰怕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微信公众号:崎峻战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