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LK ALK,中文名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此基因负责编码一种称为ALK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RTK负责细胞的信号传导,将细胞表面所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细胞内。当细胞表面的激酶(RTK)受到刺激,并与位于附近的相似激酶结合后(形成二聚体),一种称为磷酸基团的标记物将会附着于此二聚体——该过程称为“磷酸化”。磷酸化过程将激活ALK,使其将磷酸基团转移到下游通路的蛋白上,并进而激活下游蛋白。这是一个连续的激活过程:该信号通路中的一系列蛋白通过ALK磷酸化将一一被激活。[1] 参与的信号通路 ALK蛋白的特定功能尚不清楚,但目前在研结果表明,EML4-ALK融合蛋白影响的下游信号通路包括:调节细胞增殖的RAS-RAF-MEK-ERK途径(即MAPK/ERK通路)、以及参与细胞存活的PI3K-AKT-mTOR途径和JAK-STAT3途径。[2] 图示ALK所参与的信号通路 与癌症的关系 ALK基因常见的致病性突变为基因重排,包括易位和倒位。ALK基因重排使ALK在未形成二聚体前允许磷酸化过程的发生,也因此ALK融合蛋白将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并激活其下游通路,进而造成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1] 相关的癌症 ALK基因错义突变:成神经细胞瘤[1,3] ALK基因融合: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直肠癌、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3] 相关的靶向药 ALK基因融合在一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亚群中常出现,而ALK抑制剂对这类病人的治疗是有效的。[4] 由于ROS1和ALK有高度同源性,因此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对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也是有效的。[4] 目前FDA所批准的包括以下五种,而目前CFDA批准的、在国内上市的只有克唑替尼: 克唑替尼 Crizotinib – XALKORI® 赛可瑞® 色瑞替尼 Ceritinib 艾乐替尼 Alectinib 布吉替尼 Brigatinib 劳拉替尼 Lorlatinib 参考资料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18) URL: https://ghr.nlm./gene/EGFR [2]Shaw, A. T. and Solomon, B. (2011). Targeting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n Lung Cancer.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7(8). Doi:10.1158/1078-0432.CCR-10-1591 [3]Lovly, C., L. Horn, W. Pao. 2015. ALK. My Cancer Genomehttps://www./content/disease/lung-cancer/alk/?tab=0 (Updated December 7). [4]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2019).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备注:浦美医学推出的“基因解读”专栏,内容均由浦美医学编译自原文,尽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即时性,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