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特辑 | 一边吃艾糍,一边深入学习艾灸治急症

 369蓝田书院 2019-04-10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又逢清明节,又是艾糍登场的时节。此时,鲜嫩的艾草长出,采摘下艾叶,将其与蒸熟后的粳米或糯米拌在一起,舂成米膏,包入花生或芝麻做成的馅料,裹成一团,蒸熟,便是艾糍了。

 艾 叶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可祛湿止痒。

相比直接入药内服或外用,艾草更常见的用法,应是艾灸,这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便有“以艾裹,以艾灸癫者中颠,令烂而已”之说,而《黄帝内经》亦可见“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中医认为,结合艾的药理特性,及灸法的温热效果,艾灸可有通经活络、运气活血、祛湿散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

历经千年,艾灸一直受到欢迎,可见人们对于其功效是十分认可的,但关于艾灸具体如何起作用,却并不能轻易说清。

艾灸是如何起作用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效果。《黄帝内经》中有提到“火气已通,血脉乃行”、“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陷下则灸之”等。

艾灸的温热效果,可分为温通和温补。当艾灸之温热作用于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促进人体气血运行通畅者,为温通;可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者,为温补。

有学者将艾灸温通与温补间的关系,概括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已初步证实,艾灸温通与温补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

灸疗过程中,艾叶燃烧,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

  【医案】

患者,男,27岁。

打篮球左脚踝扭伤,随即制动并以冰水冷敷。至某医院行X片,排除骨折,予以冰袋加压包扎处理,嘱夜间抬高患肢。次日,至我处治疗。

查体:左外踝肿如鸡蛋大,足背肿胀,足背广泛青紫色,踝关节周围广泛压痛,踝关节拓曲背伸受限。因患者恐惧针刺,故予以艾灸治疗。

治疗处方:

广泛悬灸足背青紫处10min,雀啄灸申脉、照海、解溪、商丘、昆仑、悬钟、阳陵泉、三阴交,每穴2~3min。灸毕,患者诉脚踝暖和,自觉疼痛减轻,观之拓屈背伸幅度略有增加。

医嘱如下:

①禁止冷水浴足;

②不必严格制动,可行小运动量走动,并配合无负重的拓屈背伸练习;

③回家自买艾绒,以捞馄饨的细孔漏勺盛满艾绒,点燃底部自行艾灸(将上诉穴位以记号笔标记),每天1~2次,每次20~30min。

3天后复诊,肿胀已消退不少,足背仅太冲、足临泣处还有少许青紫,疼痛感大减,踝关节活动度基本好转。继续予以广泛悬灸10min,雀啄灸申脉、照海、解溪、三阴交、商丘、悬钟,每穴2~3min;灸毕,予以轻揉后行踝关节拔伸复位,并听到“咔哒”的响声,顿觉轻松不少。

又嘱:

①适当加大踝关节运动量;

②回家继续行灸法,每天1~2次,每次20~30min。

1周后回信,肿胀基本消除,除外踝尖下方仍略疼痛外,余处基本不痛,拓屈背伸基本正常。

【按】

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最容易发生的,在中医学中属于“筋伤”范畴。本案患者由于恐惧针刺,因此在控制血肿后全程予以艾灸治疗。

《灵枢·经水》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即阐明了艾灸具有通调各经气血的作用。

同时还指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气血有“喜温而恶寒”的特性,故温灸治疗尤为必需。

因此,以艾灸之温热对症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寒瘀,温通经络、调畅气血,且使用漏勺盛满艾绒行灸,温热之力更宏,使得寒瘀之邪得以温化。

同理,针对四肢关节的扭挫伤,艾灸均可取得不错疗效,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艾灸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必定有丰富的内涵,可挖掘的更是还有许多。如此看来,艾不但易生长,易养殖,还浑身是宝,难怪千年来一直受喜爱。

清明节到了,可不能错过品尝艾糍的好时节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