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龙女儿割腕自杀,告母入狱:我们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

 旭日728 2019-04-10

03

“我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曾经,我的主人无论吩咐我什么,我都会乖乖去做。转眼之间十七年过去了,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开始不听使唤,无论主人输入任何修复程序,都无法将我修复。主人手足无措了,他们将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删除清空,无论好坏。”

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这是央视耗费十年打造的纪实片《镜子》的开场白。

在这部纪录片里,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家庭:

都有“一心为孩子好”的父母,和暴戾乖张的孩子。

父亲感叹:现在和儿子就像仇人一样。

儿子则发出宣言:没有人愿意一辈子过别人的生活,即便这个人是我的爸爸。

他们反抗父母的方式,就是抽烟、酗酒、打架、早恋,把父母反对的事情,全部做一遍。

而对于父母“好好读书”的希望,则加以抗拒。

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宣告自我意志的存在。

中国父母的一大特色语言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可是,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

他们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从孩子降临到人世起,父母就向孩子的生命中注入自己的观念,意图将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

因此,当孩子想要获得自己独立的生活与世界,必然将要背叛父母。

所谓“叛逆”,只是太想做自己的主人。

而那些将自己与孩子牢牢捆绑在一起的父母,一旦孩子意欲挣脱,便会歇斯底里。

他们对孩子的反叛是恐惧的,因为他们习惯了儿女们的顺从,惶恐于他们长大成人的挣扎。

于是,双方成了不可调和的敌人,在彼此眼中面目可憎,互相以‘爱’的名义残杀。

04

我以前讲过一个儿子的故事。

带9岁的儿子去剪发,要求理发师尽量剪短些。

儿子当场表示反对。可是我对理发师说:“听我的,越短越好。”

结果,差不多剪了个光头。儿子当场就哭了,说太丑了。

剪发事件的后遗症就是,儿子几乎一个学期不肯剪发,头发长得令我崩溃。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道歉:“对不起,妈妈上次没考虑你的感受,是妈妈的错。”

话音刚落,儿子就泪崩了。

他抹着眼泪说:“就是你的错,可是你一直都不承认!”

真的是父母在等一句“谢谢你”,而儿女们在等一句“对不起”。

这就是我们的通病,我们会无意识地去为孩子作主,一厢情愿为他们做“最好”的安排,却不愿意认真体会他们的感受。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

尊重与理解多么珍贵,控制与驯服又多么常见。

记得前年,儿子做错了一道题,他将铅笔倒过来,用铅笔头的橡皮去擦。

我觉得铅笔头的橡皮太小,不好用,就拿了一块大橡皮给他,说:“小橡皮不好用的,我就喜欢用大橡皮。”

可是儿子头也不抬地对我说:“我为什么要按你喜欢的去做?我和你不同。”

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我呆了半天,回忆起好像在我20岁的时候,也对我妈说过类似的话。

而现在,6岁的儿子将这句话还给了我。

我看着眼前的这个小人儿,竟然有一丝暗暗的欢喜,我分明感到小家伙正在一点点地试探他在这个世界的定位。

孩子们的每一次任性与叛逆,都是对做自己的尝试。

他们在积蓄力量,来迎接生命中的海阔天空。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中国式亲子关系:你不听话,就是错。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养仇人。中国式独立:没和爹妈翻脸,就不算长大。

其实,孩子渴望爱,父母也赋予爱,既然有了一个充满爱的开头,何不共同谱写一个明亮的结尾?

千万别因为“爱”,把孩子变成了仇人。

既然相爱,何必相杀。

愿每一位父母与孩子,都能给爱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爱他,就如他所是;

而非,只如你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