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二十五)

 江山携手 2019-04-10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二十五)

③浪漫主义诗派。浪漫主义诗派,是指那些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等。

浪漫主义这个概念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却是古已有之。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我国,古老的神话中已经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萌芽,先秦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则是我国浪漫主义趋于成熟的标志;唐代李白、李贺等人的杰出作品为我国浪漫主义诗词增添了奇光异彩;如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路,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这美丽寂寞的灵魂实际上是诗人空寂幽冷的心情的显示,苏小小那么一往情深,即使身为鬼魂,也不忘绾(wǎn,打结)结同心,但她又是那么牢落,坎坷不遇,即使生死异路,他也不能了却心愿,只有永远怀着绵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上游荡,透过全诗幽凄阴冷的外表,不难感觉到诗人炽热的对生和爱的渴望。

浪漫主义是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通过对生活现象理想化的描写,来表现一定的社会心理和情感的创作方法。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创作中,作家偏重于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作品富于激情。当然,运用其它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同样也离不开激情,但浪漫主义的激情是为理想所渗透了的激情,作家往往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期待和渴望。

作为诗词的一种创作方法,同作为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共同特征的浪漫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概括起来,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诗词创作方法贯穿在诗词发展的始终,而浪漫主义运动则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其二,浪漫主义运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却没有这种分别。

        ④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可分下列三种:其一,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抒发自己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着重描写自己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同现实主义直接再现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不同,浪漫主义作家往往把笔直接触伸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对事物的审美评价,作品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正因为如此,有人曾经把浪漫主义说成是“抒情主义”。当然,现实主义作家也要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但是,现实主义作家是把自己的感情融汇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地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作家却是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的话,浪漫主义则是由情生象,以象抒情。为了抒发自己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浪漫主义诗人常常要突破生活本身的限制,凭借想象的翅膀,对现实生活进行大胆的创造和变形,通过塑造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来纵情抒发自己炽热的主观感情。由于浪漫主义创作的这一特点,因而在题材方面,内心生活的描述往往超过客观世界的再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都不是彼时彼地的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是人类应该有的生活。其二,浪漫主义的理想性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根据理想化的原则,通过虚幻的情节,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着力描写理想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往往具有奇特超人的品格、能力与行为。如屈原《离骚》中的灵均,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其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诗人多采用大胆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为了表现作者的理想,为了塑造出奇特超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运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浪漫主义的作品大都气势宏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读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诗中雄伟瑰丽、气势如虹的艺术形象常常引起我们的激动和震颤,这正是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与统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在艺术描写对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作为贯穿诗词发展始终的两种基本创作方法,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诗词创作的目的就在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情感体验。不管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离不开情感体验这一根本目的。区别只是在于,现实主义是通过真实地描写引起自己情感体验本身来间接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感情,而浪漫主义则是直接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目的却是相同的。

另外,在对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现实和理想是不能分割的。一定的理想必定产生在一定的现实的基础上,而一定的现实又必然导向一定的理想。因此,以再现现实为主的现实主义也要有理想的描写;以表现理想为主的浪漫主义同样也离不开对现实的描绘。不同的是,现实主义是把理想融注在对整个现实环境的描写之中,而浪漫主义则是通过艺术地创造一个假想的世界来抒发理想;在描写现实方面,浪漫主义是把笔触直接伸向现实所指向的未来,把理想化的生活当作现实来描写,而现实主义则是真实地再现现在的现实,对未来现实的向往是通过对现在的现实的如实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在理论上划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可能的,但在实践中,两者却时常是糅合在一起的。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既不存在纯而又纯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也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实际生活中的理想和现实不能分割,诗词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不能分割。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基础上,又包含有直接的感情的倾吐和理想的抒发。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评论具体的作家和作品的时候,要抓住主要倾向,不能因为现实主义作品中包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就否认其为现实主义作品,反之,也不能因为浪漫主义作品中包含有现实主义成分就不承认它属于浪漫主义作品。

(2)词派的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我国古代的词人,如果也划分派别的话,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①婉约词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词的特点,一是题材内容上侧重儿女风情、离别之思;二是艺术风格上深细慎密,重视音律委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三是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将情思曲折地表达出来;四是在遵守格律上严守格律。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女词人,她写的非常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很美丽。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yǎn)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kuí)、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这种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是不对的,婉约派的词,虽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可取之处,但思想内容上远不如豪放派的词。

    ②豪放词派。豪放派词的特点,一是题材内容上广泛地选择题材,创作视野较为广阔;二是艺术风格上恢弘雄放,不拘守音律,语词宏博,甚至有时失之平直,涉于狂怪叫嚣;三是表现方法上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将真实感情直接地表达出来;四是在遵守格律上敢于突破格律的束缚。

南宋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未完待续)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二十五)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二十五)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二十五)

③浪漫主义诗派。浪漫主义诗派,是指那些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等。

浪漫主义这个概念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却是古已有之。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我国,古老的神话中已经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萌芽,先秦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则是我国浪漫主义趋于成熟的标志;唐代李白、李贺等人的杰出作品为我国浪漫主义诗词增添了奇光异彩;如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路,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这美丽寂寞的灵魂实际上是诗人空寂幽冷的心情的显示,苏小小那么一往情深,即使身为鬼魂,也不忘绾(wǎn,打结)结同心,但她又是那么牢落,坎坷不遇,即使生死异路,他也不能了却心愿,只有永远怀着绵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上游荡,透过全诗幽凄阴冷的外表,不难感觉到诗人炽热的对生和爱的渴望。

浪漫主义是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通过对生活现象理想化的描写,来表现一定的社会心理和情感的创作方法。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创作中,作家偏重于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作品富于激情。当然,运用其它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同样也离不开激情,但浪漫主义的激情是为理想所渗透了的激情,作家往往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期待和渴望。

作为诗词的一种创作方法,同作为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共同特征的浪漫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概括起来,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诗词创作方法贯穿在诗词发展的始终,而浪漫主义运动则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其二,浪漫主义运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却没有这种分别。

        ④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可分下列三种:其一,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抒发自己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着重描写自己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同现实主义直接再现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不同,浪漫主义作家往往把笔直接触伸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对事物的审美评价,作品带有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正因为如此,有人曾经把浪漫主义说成是“抒情主义”。当然,现实主义作家也要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但是,现实主义作家是把自己的感情融汇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地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作家却是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的话,浪漫主义则是由情生象,以象抒情。为了抒发自己强烈奔放的主观感情,浪漫主义诗人常常要突破生活本身的限制,凭借想象的翅膀,对现实生活进行大胆的创造和变形,通过塑造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来纵情抒发自己炽热的主观感情。由于浪漫主义创作的这一特点,因而在题材方面,内心生活的描述往往超过客观世界的再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都不是彼时彼地的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是人类应该有的生活。其二,浪漫主义的理想性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根据理想化的原则,通过虚幻的情节,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着力描写理想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往往具有奇特超人的品格、能力与行为。如屈原《离骚》中的灵均,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其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诗人多采用大胆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为了表现作者的理想,为了塑造出奇特超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运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浪漫主义的作品大都气势宏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读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诗中雄伟瑰丽、气势如虹的艺术形象常常引起我们的激动和震颤,这正是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与统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在艺术描写对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作为贯穿诗词发展始终的两种基本创作方法,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既对立,又统一。诗词创作的目的就在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情感体验。不管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离不开情感体验这一根本目的。区别只是在于,现实主义是通过真实地描写引起自己情感体验本身来间接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感情,而浪漫主义则是直接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出来。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目的却是相同的。

另外,在对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现实和理想是不能分割的。一定的理想必定产生在一定的现实的基础上,而一定的现实又必然导向一定的理想。因此,以再现现实为主的现实主义也要有理想的描写;以表现理想为主的浪漫主义同样也离不开对现实的描绘。不同的是,现实主义是把理想融注在对整个现实环境的描写之中,而浪漫主义则是通过艺术地创造一个假想的世界来抒发理想;在描写现实方面,浪漫主义是把笔触直接伸向现实所指向的未来,把理想化的生活当作现实来描写,而现实主义则是真实地再现现在的现实,对未来现实的向往是通过对现在的现实的如实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在理论上划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可能的,但在实践中,两者却时常是糅合在一起的。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既不存在纯而又纯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也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作品。实际生活中的理想和现实不能分割,诗词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不能分割。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基础上,又包含有直接的感情的倾吐和理想的抒发。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评论具体的作家和作品的时候,要抓住主要倾向,不能因为现实主义作品中包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就否认其为现实主义作品,反之,也不能因为浪漫主义作品中包含有现实主义成分就不承认它属于浪漫主义作品。

(2)词派的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我国古代的词人,如果也划分派别的话,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①婉约词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词的特点,一是题材内容上侧重儿女风情、离别之思;二是艺术风格上深细慎密,重视音律委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三是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将情思曲折地表达出来;四是在遵守格律上严守格律。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女词人,她写的非常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很美丽。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yǎn)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kuí)、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这种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是不对的,婉约派的词,虽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可取之处,但思想内容上远不如豪放派的词。

    ②豪放词派。豪放派词的特点,一是题材内容上广泛地选择题材,创作视野较为广阔;二是艺术风格上恢弘雄放,不拘守音律,语词宏博,甚至有时失之平直,涉于狂怪叫嚣;三是表现方法上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将真实感情直接地表达出来;四是在遵守格律上敢于突破格律的束缚。

南宋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