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r-consumption Drills—空呼训练 了解一下?

 昵称u1s50 2019-04-10

5月12日,江苏淮安,一名消防员殉职,21岁,下士(入伍第四年)。

殉职原因:灭火过程中发生高坠,高度大致在15层左右,约50米。

高坠原因:索降途中发生意外,可能是绳索断裂,也可能是操作失误未能抓紧安全绳,尚无定论。

索降失败导致高坠是表,真正应该探究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消防员不顾生命危险在50米的高度实施索降,这个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业内默认的安全高度了。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该消防员出窗时没有背负进行内部侦察必备的空呼气瓶。

对此情景比较合理的推断是气瓶耗尽,在浓烟环境下呼吸困难,被迫出此下策,希望能通过索降到达其他房间脱困。

这个推理比较符合房间内还有一名消防员协助进行绳索固定的事实。

因为:

1、内部侦察双人成组是常识,但大家都只背了一个空呼气瓶,你没气了我也不会富裕太多;

2、国内消防并没有普及可靠的索降锚点制作方法和携行工具,没有第二人帮助很难牢固建立锚点,没有稳固锚点的索降和自杀无异;

3、只是气瓶没气难以呼吸,并没有受到大火的直接威胁,否则负责绳索固定的第二人同样无法脱困;

4、气瓶虽然统一充装,但每个人的消耗速率是不同的,负重也不尽相同,所以一人断供另一人还未达到低压报警这种状态极有可能。

经过与小伙伴们的讨论,基本认定该高度出窗的最大可能就是侦察过程中空呼耗尽,同时因环境复杂无法及时脱困导致铤而走险,最终酿成悲剧。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有一套自救装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我们必须承认,国内消防员缺乏自救装备和实用的自救训练是铁一般的事实,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比如有绳索训练而无可靠的锚点制作装备和训练这样的黑色幽默。

但缺乏自救装备并不是这起事故的主因!

比起自救装备的缺失,我们更应关注

为什么会陷入气瓶耗尽无法脱困的地步?

表面上看,是因为消防员没有注意空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breathing apparatus, SCBA,简称空呼)的消耗速度,在任务进行过程中错过了返程点,导致悲剧发生。

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真正的空呼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空呼的实际可用时间掌握过于模糊

翻翻我们的训练大纲,有空呼的几项训练内容,无非就是学习组装穿戴空呼,背着空呼跑1500米,不够刺激就再来个5000米;亦或是背着空呼放水带,100米冲刺。

这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呼训练,充其量只能称为“负重体能训练”。

真正的空呼训练,air-consumption drill(以下简称ACD),字面意思是空气消耗训练,是用于掌握自身空气消耗速度的一种训练。

设置ACD的出发点非常简单,因为人的呼吸频率和空气(氧气)消耗量不是一个定值,随着身体各项参数的改变,比如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生病,开始某些慢性病的治疗,甚至心理方面的变化都能够显著影响这个数值。

简单的说,不仅人和人不一样,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也不一定一样。

把气瓶使用时间笼统模糊的总结成30分钟或是15分钟,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国内消防之所以一直没有特别重视此项训练,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多年来,占消防队处警量99%的居民火灾,多数为100平米以下的简单结构建筑,搜索难度并不大,即使偶遇空呼报警也不至于无法脱困;

2、消防站的出勤人数相对较多,火场人力较为充沛,每名消防员在火场承担的任务并不复杂。相比之下,西雅图消防局每站每班只有7人,尚不及现在一车人多,每名消防员承担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3、占比1%的大型火灾,虽然较居民火灾更复杂,但到场的消防队会更多,遇极端情况有充足的救援力量可以调派。

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大户型民居的不断普及,改制之后每个消防站是不是还有那么多人力可用,这些潜在的变革都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如果再不加以重视,类似空呼断供的问题会不断出现。

所以,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每个消防站都要经常性开展ACD,以便消防员时刻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

建立每个人独立的空呼维持时间,自己的小命自己把控,防止因为经验关系使消防员陷入危险状态。

说了那么多,一个标准ACD训练应该怎么展开呢?

其实,ACD训练并没有“标准”一说,只有一个原则,就是项目的安排和体能的消耗方式要尽可能贴合实战。

“火怎么灭,训练就怎么安排”

按实战组训,就是用贴近实战的训练内容和强度让人的身体形成一种记忆,上了火场就不会刺激身体做出应激反应从而影响空呼消耗速度。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太平洋对面的同行分享的一套示范性ACD是怎么编排的。

需要注意的是,ACD训练时参训人员必须全副武装,空呼灌满。

项目1:负重登楼(High-Rise Pack Carry)

背的是“high-rise pack”,字面意思是高层水带组,其实就是一根(或两根)干线,通过打包带打包,便于携行。有的消防队会带上个Y型分水,如果还嫌不够就带上链锯。这套水带组全重一般在30磅也就是13公斤左右。一般采用上肩背负,然后爬5层楼。

项目2:重物吊升(Hose Hoist)

字面意思是水带吊升,实际训练中一般使用大约50磅(23公斤)的重物替代水枪水带,站在5楼平台,使用“双手交替”的方式把处于1楼地面的重物提升至所站平台即可。

项目3:破拆训练Force Entry

字面意思是强制进入,模拟的是消防员抡锤子砸门的过程,方法是双脚站在轨道上,用大锤敲击模拟梁,位移5英寸(12.7厘米)即可。

项目4:水带延伸(Hose Advance)

在这个环节,需要把已经充压的支线水带(1英寸即25mm)上肩拖行100英尺即30米,过线后开始射水,然后关闭水枪放置于指定位置,步行前往下一环节。

支线水带延伸是消防员在火场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受限于水带材质,我们采用的是既不实用也不好看的延伸操,延伸过程中必须停水是最要命的问题。老美则充分发挥了水带材质的优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了水带延伸的问题。

项目5:救助被困人员(Victim Rescue)

从腋下抱起假人,后退100英尺即30米。中途不慎掉落的话可以抱起来接着来。任何其他搬运方式都是严格禁止的,比如拉拽衣服,肢体、上肩等等。

完成项目5以后,如果空呼尚未低压报警,则返回项目1继续,直至低压报警响起后记录报警时间,然后继续训练至空呼耗尽,同时记录耗尽时间,记录项目完成次数,未完成的项目不计数。

低压报警时间,就是每名消防员独立的火场预估行动时间;空呼耗尽时间与低压报警时间的差值,就是当听到低压报警后,马上就能得出自己还剩多少时间就会面临空呼耗尽。

通过低压报警时间,还可以大致得出每名消防员的空呼平均消耗速度,以便消防员在任意时刻根据气瓶压力推算自己的剩余行动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ACD的训练内容没有严格的限定。比如水带延伸项目,很多消防队为了减少水带消耗使用卡车轮胎代替,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训练的量和形式要尽可能贴近实战。

空气呼吸器是保障消防员火场安全行动的重要工具,会用空呼不是学会拼装组件和佩戴面具这么简单,对呼吸的了解和掌控才是空呼训练的精髓。

空呼耗尽是什么感受?低气压报警后还能行动多久?这些性命攸关的数据必须在训练时就加以熟悉掌握!

解读消防影视,分析火情灾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