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纾在其后人眼中的形象(《林纾嫡孙大成谈林纾》)

 czjrs 2019-04-10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人,1882年中举人,历任福建苍霞州精舍,杭州东城讲舍,京师金台书院京师大学堂等院校教席。1914年任北京《年报》总编,1919年在《新申报》发表小说。他是著名的古文学家,近代最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第一本翻译小说,是1899年由福州吴玉田付梓印刷的《巴黎茶花女遗》。该译著被后人誉为“外国的红楼梦”。严复曾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巴黎茶花女遗事》使中国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它适应了当时西方开启民智的时代潮流,划破闭关自守的厚雾,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的瑰宝。据统计,林纾一生共译著西方文学作品206种,被外国人誉为“不懂外文的最佳翻译家”,名扬中外。

今年11月8日,是中国的大翻译家、教育家林纾先生诞辰150周年,他以依照他人口述又不失原著风貌翻译西方名著而著称于世。记者利用一周时间采访了居住在吉林市延庆小区林纾嫡孙82岁高龄的林大成。林大成对记者说,在他的青少年时代,每当祖父的祭日、诞辰,他的父母总是向他动情地讲述有关祖父的音容笑貌、德育操行及其一生的抱负理想。时常讲得涕泪交流,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父母那听到的祖父的许多轶事,以及祖父林纾是如何走上翻译之路的——

●译《茶花女》初露锋芒

我祖父出生在福建闽县现福州市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家中生活十分拮据,他常常饿着肚子,家里更没钱供他念书,他便自己四处找书来读,或到垃圾堆里捡来破书,将书页一张张贴好,一本本补齐。他嗜书如命,刻苦自立,18岁时与同村的女孩刘琼姿结婚,妻子贤惠,待他甚好,小两口相敬如宾,和和睦睦。他的岳父支持、鼓励他读书、应试,1882年他中了“举人”,后在大学讲学。1898年2月4日,我的祖母刘琼姿去世了。祖母去世后,他十分悲痛,终日闷闷不乐。有一天,他的好友、福建船政局的官员、法国留学生王寿昌来看他,并劝他散散心,王很钦佩我祖父的文采,有心将一本叫《茶花女》的法国文学作品介绍给他,让他翻译,并说该书以情感人,使法国巴黎倾城男女为之神魂颠倒,他想让中国人也一饱眼福。当王寿昌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我祖父也很激动,但他不懂得外文。王寿昌说可以进行口述,由我祖父形成译文,我祖父欣然应允了。

几日后,包括王寿昌在内的几位朋友,邀我祖父到石鼓山散散心,就在前往石鼓山的画船上,我祖父开始了他的第一部译著。王寿昌临窗而坐,手捧《茶花女》法文原本,一边浏览,一边口述。船中,我祖父临桌站立,提笔泼墨,挥洒成篇,友人在一旁喝彩。就这样,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曾产生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奇特的方式,从不懂一句外文的祖父手中用古文译出,自此,在中国文坛上第一次有了外国小说的影子。

书译成后,由魏瀚出资交由城内最有名的刻书匠吴玉田镌版印刷。1899年2月,《巴黎茶花女遗事》正式在福州发行,书印成刻印的时候,我的祖父和王寿昌都未敢用真名,我的祖父署名冷红生,王寿昌署名晓斋主人。未敢用真名的原因,在于当时小说的文学地位很低下,为士大夫之流所不屑为。但没想到的是,小说问世之后,立即轰动全国。

就在吴玉田镌版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发行仅三四个月之后,“索隐书屋”又委托维新派办的《昌言报》馆改用铅字重印。到1901年,国内又有黑红两种字体的“玉情瑶怨馆”印本同时行世,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居然有三四个版本迭次出现。

意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祖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有写小说的天分,至此,我的祖父开始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

●译《黑奴吁天录》使我祖父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学家

《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风行大江南北,这给了祖父从事西方文学译著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他决计在译界再显身手。

1899年7月,祖父新结识的朋友、福州船政局官员魏易从杭州求是学院借到了美国斯陀夫人著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精通英文的魏易拿到此书就找到了我祖父,二人立即动手翻译,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翻译工作,《黑奴吁天录》蕴涵着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它的发行立即引起了爱国读者的极大关切,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立即把它改成话剧搬上舞台演出,通过话剧揭露了美国对有色人种歧视与不平等的“种族政策”,引申其对中国的肆意侵略,《黑奴吁天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回响,也为我祖父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至此,他已成为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后来我祖父又相继翻译了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司各特的《撒各逊劫后英雄略》、狄更斯的《块肉余生》等文学作品。

●《迦茵小传》引起风波

祖父在翻译《迦茵小传》时,曾在文坛掀起了一场风波。

我祖父在译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埃司兰情侠传》和《金塔剖尸记》时,意外地在《哈氏从书》中发现了《迦茵小传》。

原来,他在杭州时,读过署名“蟠溪子”的《迦茵小传》的译本,但这个译本只有下半部而缺上半部,“蟠溪子”在引言中自述说:他在购原本时即残缺其上帙,自己“邮书欧美名都,思补其全,卒不可得”,只好将残本译出,并希望“觅其全帙以成完璧”,我祖父读了这个译本后,很为其称道,对其“佚其前半篇,至为憾”。

到北京后,我祖父发现了《迦茵小传》的全帙,便找到魏易商量,二人决定将此书翻译出来。

《迦茵小传》叙述的是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迦茵是一位慧美娟秀的姑娘,但她出身卑微,不知道生身之父是谁,母亲又在她两岁的时候沉海而死。她自幼依贪婪的姨母长大,社会地位低下。一日,迦茵在一座古塔之下与海军军官亨利相遇,一见钟情。亨利是男爵的儿子,这时家庭正濒于破产,欠了富豪来文杰6万磅巨债,而来文杰的女儿爱玛眷注于亨利。于是亨利之母找到迦茵,卑词哀恳,求迦茵成全亨利和爱玛的婚事。这时,迦茵已经怀孕,在绝望中嫁给了荒唐凶顽的土豪洛克,以绝亨利情愫。亨利误以为迦茵负心,一怒之下,终与爱玛结婚。洛克深恨迦茵仍心属亨利,暴怒发狂,深夜持枪殂击亨利。迦茵知情奔至,代亨利饮弹,这时亨利已知前情,悔恨交加,迦茵终于含笑死在亨利怀中。

20世纪初,该书出版发行后,我祖父便遭到一些人的猛烈抨击,说他的译本是“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原来,蟠溪子所谓的“惜残缺去上帙”,乃是他有意而为的托词。他将书中前半部描写迦茵与亨利热恋,有一私生子的情节删去,为的是保全迦茵的“贞操”,使她白璧无瑕、玉洁冰清,用心可谓良苦。而我祖父在译文中,却以抒情诗的格调忠实地描写了迦茵坎坷不幸的一生,赞美了她纯真的爱,她光明峻洁的人格,她勇敢刚决、甘愿牺牲自己成人之美的善良心地……我祖父对这位追求爱情的女子寄予深深的同情。

●和袁世凯的斗争

1914年,正是“袁大总统”处心积虑要改“帝制”当“洪宪皇帝”的时候,北洋军阀政客徐树铮自炫他“文武全才”,文章崇尚“桐城派”,不管我祖父愿不愿意,平时见面必称他为“老师”,写信的时候也必称他为“琴南师”。1914年3月,徐树铮创办了一个“正志学校”,凡是“桐城派”的文人都被招聘,特请我祖父当“教务长”。

1914年7月,我祖父从南方倦游归来不久,袁世凯自以为改帝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怂恿他手下的党羽发起组织什么“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同时假造民意,说什么这是“从民意、顺国情,希望参议院”征求多数国民的公意,拥立他当“皇帝”,所以袁暗中唆使他的“内务部”以“硕学通儒”的名义,一再邀请我祖父到府衙去写“劝进”。不料,内务的人一登门,立即就被我祖父以“老病”为由推辞了,碰了个软钉子。当时内务长官杨度等人也一再美言劝说,许他“高官厚禄”,我祖父都坚决称病辞退。

而无耻的内务官员仍不断涎着脸登门求见,手段也一日一变,有时买名贵的笔墨、宣城高价的“玉版宣”来送礼,有时用讲究的缎面锦盒装着“金条”……都被我祖父严词斥退,弄得“袁记内务部”无计可施,有人便献计绑架、逼书或用暗杀的手段相威胁。

这时风声已经透入祖父家里,举家上下都为祖父而担忧。他的学生也日夜筹思良策,劝祖父出去隐居,祖父坚决不肯。继祖母杨道郁只好背后偷偷流泪,祖父决定如果袁世凯再步步紧逼,到了“自计果不免者”的地步,他决心“预服阿芙蓉鸦片以往”。以死对抗! 把家小都遣送回乡,用遗存的版税稿费生活。他的主意既定,态度就更加坚决,使沉醉在帝王梦中的袁世凯接连又碰了不少钉子。

袁世凯火了,正想采取毒辣手段强迫的时候,全国各地反袁斗争更加高涨,1917年3月,袁只好下令取消帝制。

取消帝制后,袁世凯仍然贼心不死,他为了进一步笼络民心,还梦想借重我祖父的名声,派徐树铮利用他所谓的“师生”名分去劝说,既聘请他为“高等顾问”,又要委他为“参政”要职。我祖父更是不允。徐树铮又接连去了几次,费尽口舌,祖父终和徐树铮大怒,对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去,我坚决不去!要么,你就把我的头砍去,我的脚决不踏进中华门当时袁世凯办公的地点一步。”

徐树铮满以为“师生有分”,哪能拒绝?听了这完全出乎他意料的答复后,一下子呆住了,半晌儿说不出话来。

●我记忆中的祖父

我3岁的时候祖父在北大京师大学堂教书,那时祖父租住在北平绒线胡同,我们家住在直隶现河北省大城县,那时候在我父母的带领下每年都到祖父家省亲。我记忆中的祖父身高1.70米左右,留着“山羊胡”,他非常喜欢我。据我母亲说,我一周岁的时候,我祖父请来当地很多朋友在家中设宴,并亲手拿来一个装着小刀、算盘、毛笔、竹尺等物的大盘子,拿到我跟前,当时大家都围过来看,我拽出了一个小毛笔,祖父说:“这是个文人啊,咱们林家又出一个舞文弄墨的。”并拍拍我说:“好好读书吧!”当我3岁的时候,依稀记得我过3岁生日的时候,祖父按南方的规矩设“汤饼宴”给我过生日,亲朋好友来到祖父家祝贺我长一岁。在我祖父去世之前,我每过一次生日就吃一次“长寿面”。

祖父表面挺厉害,但一看到我就笑,并问长问短的,我小的时候爱哭,家人都叫我“哭巴精”,在我祖父家,只要他听到我的哭声就会来到我跟前抱起来哄我。

有一次,祖父过生日,在我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了祖父家,我经常在祖父的书房里玩耍,他的画案和我父亲的一样都挺高的,我藏在画案的底下捉迷藏,一下子被桌下的什么东西绊倒了,卡在离画案不远的“洋炉子”上,下巴挂在了炉子的通风口上,当时我就拼命地喊,痛得直跺脚,祖父听到了我的叫喊声就跑到我的身边,把我抱起来安慰,并认为我的母亲和奶妈粗心大意,并亲自把我送到医院上药。

我的三哥比我大3岁,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到家里照纪念照或家里请客的时候,我三哥和我七叔经常抢着到我祖父身边去占一个阵地,我那时候太小,离不开我母亲,我也哭叫着要上去,我三哥和七叔甚至要动小巴掌,我三哥抢不过我七叔,就哭,我祖父安慰他,吓唬七叔。

1925年,那年我6岁。一个深夜,我被父亲的说话声吵醒了,原来是我父亲到北京去安排祖父安葬才回来,带回来不少好吃的,放了满满一大桌子。我心想怎么这么多好吃的,我用小手背揉揉眼睛,从东看到西,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一种小饼,我要吃,父亲说你吃吧,我就打开盒子吃了两片,以后又拿别的。我父亲问了我几句话:“你还记得依爷南方管爷爷叫依爷不?”我停了停说:“我记得。”我还说:“他不是有山羊胡子的那个吗?”我父亲严厉地说:“他是你依爷,不是山羊胡。”我听父亲这么一说,就害怕了,连东西都不敢吃,站到一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受祖父影响我高中时就参加抗日组织

我是在1927年随我父亲搬到吉林市定居的。我高中是在吉林两级中学现在吉林一中读的祖父译的《黑奴吁天录》,深受教育,也使我继承了我祖父反帝救亡的思想,知道没有自己的领土就没有自己的人民。

1943年初,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班一个叫杨华欣的同学找到了我,说咱们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了,咱们得救国。并让我晚上到他家吃鱼去。

当日晚上,我来到杨家,一个姓金的同学正在煎鱼,杨问我:“想不想抗日?”我说:“想,问题是怎么个抗法?”此时,鱼炸好了,我们吃过鱼后,他将我们两个人带到了财神庙胡同的一个当铺楼上。天很黑,到了楼上除了能看到一个台灯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看不清面孔的男子,他当时装扮成卖糖果的,他说我们有这个志向很好,并说现在是国家濒临灭亡的时候,如果没有抗日联军打日本鬼子的话咱们就活不到现在了,并让我们完成一项任务:了解日本鬼子在吉林市到底有多少兵马。他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放学或外出的时候看到日本兵就计数,让我们特别注意日本宪兵队,他还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并说后来都是由单线联系,他有事找我们。从此,我就时常给他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数据。

1943年末,我考大学时笔试已经通过,就要参加面试了,那天我们到吉林市“八百垅”附近的伪满吉林学师进行口试,我们到了考场,只见一个日文教员一边说“侵略”一边往黑板上写这两个字,当时我气得手直哆嗦,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旁边的同学吓了一大跳。日文教员让我们都跟着念,我就是没跟着。

日文教员问我什么是王道乐土,我当时很气愤,斩钉截铁地说,我日本语不好,说不出来。那个教员又问,都说日本和中国国文有点相似,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我心里想你本身是中国种,你也用的是汉文,但你却是中国人的败类。我没做回答。那个日文教员在我的卷子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就这样我没考上伪满大学。1945年我在《吉林新报》当记者;1946年到锦州市《新生命报》任记者、编辑;1947年回吉林市任《长白日报》记者,后加入教师队伍;1975年调到吉林市文联工作,任《江城月刊》编辑。

●江城成立了林纾学会

现在,林大成和他的女儿及女婿住在一起。据林大成介绍,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林纾早期翻译对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1989年7月1日,吉林市成立了“林纾学会”,吸纳100余人进行学术研究,研究他的翻译成就。近年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不少学者、教授来吉林市进行研究。林大成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使“林纾学会”能够向全国、全世界发展。

《新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