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名作看荷尔拜因的作品风格

 读书作乐 2019-04-10

荷尔拜因生于德国南部的奥格斯堡(Augsburg),这是一座富庶的工商业城市,同意大利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后来,荷尔拜因来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心巴塞尔,在当地画家赫布斯特的手下做了两年学徒。1517年,荷尔拜因前往瑞士中部的琉森(Lucerne),之后又从琉森南下,到意大利北部继续旅行。回来以后,1519年荷尔拜因在巴塞尔加入“画家公会”(Busel painter, sguild)。

油画:伦敦的德国商人格奥尔格·吉斯泽肖像,画家:荷尔拜因

油画:伦敦的德国商人格奥尔格·吉斯泽肖像,画家:荷尔拜因

1526年,荷尔拜因初访英国,在那里住了两年。1531年,荷尔拜因第二次去英国,从此就定居在那里,直到去世。油画《伦敦的德国商人格奥尔格·吉斯泽肖像》作于荷尔拜因定居伦敦后的第二年,是他后期的肖像画技法已达到登峰造极境地的一个证明。格奥尔格·吉斯泽是驻伦敦的汉撒同盟商会的德国代表,在为他创作的这幅肖像画上,荷尔拜因的笔触细腻、精密,形象也清晰无比:铺在桌上的阿拉伯图案的毛毡,木板墙壁上的帐册,桌上的文具,装有金币的圆盒,剪刀,鹅管笔,轻薄、小巧的玻璃瓶,几支略微脱水的石竹花……都刻画得纤毫必致。在吉斯泽的身后,荷尔拜因精心刻画了板壁上部架子上存放的书籍、记事册、帐本、文件盒、戥子、钥匙……甚至木板上的铁钉也分出了亮部、暗部、高光和阴影。

《伦敦的德国商人格奥尔格·吉斯泽肖像》中的每一张纸片,每一封信函,上面的文字都清晰,可辨。在画面左上角是吉斯泽的一句格言:“Nula Sine merore voluptas.”(没有没有遗憾的快乐)

1727年,荷尔拜因的《伦敦的德国商人格奥尔格·吉斯泽肖像》保存在奥尔良大公菲力普(Duke of Orleans, Philippe)的手中。1785年,迈克尔(Christian Von.Michel)得到了这幅画,后来他把它捐给了“巴塞尔读书会”(Basel  Bibliothek)。1821年,柏林国立美术馆又从索莱(Edward  Solly)手中购得此画。

油画:洛林的安东尼公爵,画家:荷尔拜因

油画:洛林的安东尼公爵,画家:荷尔拜因

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使荷兰、德国、英国等北方国家的艺术家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艺术家遭遇到了更严重、更现实的危机,许多新教教徒反对教堂里的圣徒绘画和雕像,认为它们是天主教偶像崇拜的一个明证。这样,新教地区的画家就失去了画祭坛嵌板画这宗最大的经济来源。那些比较严格的加尔文教徒(Calvinists),甚至反对使用华丽的房屋装饰等其他奢侈品,即使在理论上对那些东西不加禁止的地方,地区的气候和建筑风格通常也不适合使用意大利贵族为他们的府邸订制的那种大型湿壁画来装饰,于是书籍插图和肖像绘画便成了艺术家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荷尔拜因的肖像画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起步的,荷尔拜因的作品为我们进一步捕捉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提供了充分的视觉材料。也许《洛林的安东尼公爵》这幅油画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荷尔拜因的艺休风格是一个恰当的范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