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子良将张郃

 庶民临风 2019-04-10

曹魏五子良将中的第一位——张辽昨天已经介绍完毕,从今天开始介绍另外的一位:张郃。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张郃这个人物,在三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他的归降不仅导致了官渡之战的提前结束,同时也加速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进程。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他的防御能力,曾让刘备、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不仅让诸葛亮的一出祁山铩羽而归,也使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在与之对垒的时候吃够了苦头。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他是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手握重兵,位高权重,按理并不需要亲自上阵,但就在张郃晚年的一场及其平淡无奇的追击战中,他却意外地丢掉了性命,这也使得他的死引起了后世研究者的疑惑。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将领,又有着那些战功,最后又为什么死于两军阵前呢?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县人。早年情况不详,只知道张郃从军的时间大约是在东汉末年黄巾叛乱期间。当时,正值黄巾军席卷中原广大地区,各州郡纷纷组织地方武装对付黄巾。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张郃就在这个时期应征加入朝廷的军队,后来还担任了军司马一职,从属于冀州牧韩馥,并担任了军司马这样秩比千石的中级军官职务,这至少证明张郃在之前的对付黄巾起义的战斗过程中已经具有了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汉末群雄逐鹿,冀州牧韩馥不但毫无进取之心,反倒为人懦弱,在袁绍的逼迫下将冀州这块“天下重资”的地区拱手相让,张郃也只能随同韩馥一起依附了袁绍。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袁绍对张郃的了解显然比起韩馥要强的多,不仅任命张郃担任校尉一职,还让其去对付当时中国北方地区实力最为强劲的公孙瓒集团。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期间。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时间跨度较长,但是在史料中却没有出现张郃战绩的具体记载,只是在《三国志·张郃传》中含糊的提到:张郃在与公孙瓒交锋中劳苦功高,被袁绍提升为宁国中郎将一职。

五子良将之十:此人改变历史进程,刘备诸葛亮深深忌惮

不过,随着袁绍在中原地区实力不断的壮大,其手下两大势力——河北集团与颍川集团的矛盾也越发激烈,双方为争权夺势展开明争暗斗,这种矛盾也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彻底暴露出来。作为河北集团的张郃虽然战功卓著,最终却不幸成为这场内讧的牺牲品,这恐怕是张郃始料未及的

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地区展开战略决战。对于曹操集团的实力,张郃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单纯在从正面向曹军发动进攻并不能取得胜利,张郃建议袁绍秘密的派遣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去截断曹操的后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不过,袁绍却认为曹操不堪一击,对于张郃的建议置若罔闻,根本就不予采纳,而是将全部的兵力集结于官渡地区与曹操决战。官渡之战的结果却证明了张郃的预见性。

从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袁绍集团拥有精兵十万人,优势明显,如果分兵几路从几个不同的战略方向上进行分进合击,就可以使曹操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而袁绍就是因为放弃了这种有利条件,将自己的十万大军局限在官渡这个单一的战略方向上,与曹操已经布置好的防御工事面前展开阵地战,这不能不说是袁绍在官渡之战所犯下的最致命的战略失误。

在官渡之战的进行过程中,曹操终于通过许攸的投降找到了袁绍大军的弱点,亲自派兵偷袭袁军的主要粮食存放基地乌巢。原本在曹操的计划里,这次采取的是一次秘密行动,打算攻其不备。不料这个消息还是被袁绍得知。

张郃认为曹操派出的是其军队的精锐,而乌巢守将淳于琼疏于防范,必败无疑。张郃建议袁绍立即派兵增援乌巢。而谋士郭图则建议袁绍趁着曹操偷袭乌巢,立即向曹军在官渡大本营发动进攻。

袁绍最后却采纳了郭图的意见,只派出小股部队去增援乌巢,命令张郃与高览等人率精兵进攻曹军大本营。由于曹操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不但进攻没有达到丝毫的效果,而且派出援救乌巢的军队也未能抵挡住曹操五千精兵的猛烈进攻,摆放在乌巢地区的粮草被曹操悉数烧毁,造成袁军上下的一片恐慌。

按照当时双方的势力对比,就算乌巢的粮草被烧,袁军大军也不至于立刻土崩瓦解。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谋士郭图向袁绍进言,认为张郃、高览二人在进攻的时候没有倾尽全力,而且在进攻失败之后对袁绍的部署出言不逊。还没等袁绍做出反应,张郃与高览二人就已经非常恐慌,担心袁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率部投降了曹操。

曹操闻讯之后大喜,立即召见了张郃等人,将张郃的投降比做微子离纣、韩信归汉,并立即授予张郃偏将军的职位、封都亭侯,同时下令全军立即向袁绍大军发动总攻。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十万大军就这样迅速被曹操击溃,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了。

张郃的投降到底对于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著名学者方诗铭先生经过深入研究,做了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解答。方诗铭先生认为:

分析这次战争的很多,但是一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袁绍内部两个集团的矛盾和火并。许攸背叛和张郃投降,正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这是导致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前所说,许攸是追随袁绍到河北去的,两人关系很密切。颍川、南阳两郡邻近,同在现在的河南;因此,南阳的许攸和颍川的荀湛、辛评、郭图等人,当然属于同一集团……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长期相持,“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在这个关键时刻,许攸背叛袁绍来归,对曹操取得胜利是有决定意义的……张郃的投降同样如此……即是说,袁绍在官渡最后失败,是由于张郃的投降曹操……至于张郃投降的动机,则是由于他和郭图之间的矛盾。

张郃是河间鄚县人,河间属于冀州,在颍川集团的郭图看来,他是敌对的河北集团的成员。郭图的排斥和攻击张郃,是两个集团矛盾的反映。

早在这个事件之前,郭图对于河北集团的沮授,也有过类似行动,并借此夺取沮授的军队……河北集团的审配打击颍川集团的许攸,颍川集团的郭图打击河北集团的张郃,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许攸、张郃分别向曹操投降,最后使袁绍失败。当然,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忽视这个主要的因素。

通过方诗铭先生的解释,我们也终于能够明白为什么曹操在得知张郃、高览前来投降之时会显得如此的兴奋了 :张郃的投降不但削弱了袁绍在官渡前线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激化了袁绍内部颍川和河北两大集团的矛盾,使得袁绍集团内部离心离德,已经无法上下一心应付曹操发动的进攻了。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又怎么能够抵挡住曹操发动的猛烈攻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