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注重养,内养五脏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4-10

中国传统养生学源远流长,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门类,也衍生出很多养生的方法,但唯一不变并贯穿始终的是内养,而内养的根本就于养五脏。按照《黄帝内经》的论述,五脏是主藏精气的脏器,而其他器官,诸如四肢百骸位于人体的外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官窍为内脏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它们虽然各成一体、各司其职,但是每一处器官都不能独立使身体正常运转,都必须通过五脏的协调、指挥,即血受心控、气为肺管、主水肾、脾主四肢等,身体才能有序地进行活动。

所谓“藏精气而不泻”,即五脏的主要功用就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而非疏泄。中医认为,人之生存,其所依赖的正是体内精气即气血津液的补益和滋养,而精气又蓄于五脏之中,精气足则气盛,精气散则气衰。所以,养五脏宜填精补益,而非下气疏泄;同时,也只有五脏有力才能防止精气外泄,抵御病邪侵入,使机体持续充满活力。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这样的认识扩展到医学领域,产生了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五脏之间亦如五行一样,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五脏因其各不相同的生理活动特点而秉承了不同的五行属性。如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五脏各自的属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如肾(水)之精可以养肝,肝(木)藏血可以济心,心(火)之热可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可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可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之间的相互滋养,是相生关系。反之,五脏亦如五行一样存着相克的关系。如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我们养五脏时,一定要将其与五行相对应,掌握其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当补则补,当泻则泻,使五脏始终处于一个平和稳定的环境中。

中医养生讲究五色五味入五脏,每一处脏器都对应一种味道,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各主其味,食物进入哪一个脏腑就会对其产生滋养作用。日常饮食中更要严格遵守中医饮食调养“合五味”的原则,食不可偏,杂合而食,这样才能全面滋养五脏。

酸味补肝,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病菌,还可以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但患有脾脏疾病的人应忌食。苦味清心,苦味食物能泄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功效,但患有肺脏疾病的人应忌食。甘味补脾,甘味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另外还具有缓解痉挛的作用。但患有肾病的人应忌食。辛味养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的功效。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是肝脏疾病、痔疮便秘患者以及肾经衰弱者不宜食用。咸味滋肾,咸味食物可泄下、软坚、散结以及补益阴血,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肾虚者宜食咸味,具有补肾等作用,但是心脏病患者应忌食。

很多人以为既然五味入五脏,那么我想补肝,就使劲吃酸。其实并非如此,这样只顾及了相生的内容,却忽略了相克的禁忌。

《黄帝内经》中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比如,肝木和脾土相克,如果吃酸过多,肝木过剩就会克制脾土,补肝的同时反而伤了脾,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健康饮食要五味搭配,忌偏食一味,只有五脏出了问题时,才可根据情况,辨证进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