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鉴赏|春夜喜雨

 zzm1008图书馆 2019-04-10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1,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2,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

注释:

1.随风句:夜间细雨无声,人们不觉,故曰潜。

2.野径句:阴云密布,没有星光,天上地下黑成一片。

3.花重句:花枝饱含雨水,故曰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记》曰:“府城亦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所以,只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直到第二联写出了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收雨霁,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江面看不见,小路辨不清,天上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是漆黑一片,只有船上的灯火是亮的。这样看起来,这场雨一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都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第二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也就是“好雨”的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题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诗人倾耳细听,听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但因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所以出门去看。第三四联所写,乃诗人所见所想。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字里行间尽显其无限喜悦的心情。

参考: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P86。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P471。

责任编辑:赵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