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能力高的人,都会这三个阅读方法

 数数数据库 2019-04-10

以前我拿到一本书,总是是习惯从第一行开始,逐字逐页地阅读。这样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有时遇到枯燥、难懂或冗长的书籍时,往往读着读着,就因不懂或乏味而无法继续读下去。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并且使书中的内容为我所用呢?

后来在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联合撰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我学习到了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1940年初出版后,立刻畅销全美,并在欧美各国畅销开来。后来,经作者的几次修订和再版,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讲述了从低到高的四个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特点和具体方法,另外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讲述了具体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高的人,都会这三个阅读方法

封面来源于网络

这本书分四个大篇:第一篇聚焦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的特点、方法,并讲述了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成为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

第二篇着重从书的分类、判断作者的主旨、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公证评判一本书和辅助工具如字典等的使用等方面讲述了第三层次分析阅读的方法;

第三篇则是讲述了文学、历史、哲学、社科和实用工具类书籍的阅读方法;

第四篇讲述了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主题阅读,以及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心智的成长。

在书末,附录了建议读者阅读的书目和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和测验,帮助读者实践练习。

下面我分享一下从书中学到三个阅读方法:

第一个:检视阅读

这种方法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掌握书的架构”。

书中介绍了两种检视阅读方法:略读和粗读。略读是先看书名、腰封、序、目录、出版者介绍、后记等,然后从目录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最后再随便翻看。

粗读是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略过不懂的地方,这样也至少可以了解书中50%的内容。以后如果再读第二遍时,可以把精力放在不懂的地方。

以前我去书店,习惯买几本书,拿回来看,结果发现有的书根本不感兴趣,所以就束之高阁。但学会了检视阅读后,我再买书时,先快速地大致了解书的基本信息和部分内容。如果感兴趣,就买了,否则就不买了。

另外,我们做阅读题、浏览新闻或消遣读书,或阅读工具书,都可以用检视阅读法实现泛读内容,从而快速了解重点内容。

第二个:分析阅读

这种方法是阅读的第三个层次。书中说“分析阅读是指在无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做到最好最完整的阅读,从而达到消化掉书中的全部内容。”

去年某天下班,我约表妹一起吃饭。表妹说她正备考会计师,下了班还要看书学习,末了说:“啊呀!烦死了,好多内容都不会,怎么办呀!”隔着电话,我都感受到了表妹焦躁的情绪。

我向她推荐了分析阅读法。后来,表妹顺利拿到了会计师证书,兴高采烈地请我吃饭。原来她用分析阅读的方法,逐一攻克了难懂的专业知识。

分析阅读法可以帮我们实现精读书中的内容,掌握书中所有内容。

第三个:主题阅读

这种方法是阅读的最高一个层次。即读某一个主题的相关书籍,列举出其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中都谈到的主题,要提出一个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

我最近在阅读介绍小说创作方法的书籍时,就采用了主题阅读方法。我选了厄休拉·勒古恩的《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雷·布雷德伯里《写作的禅机》、许荣哲的《小说课1》和《小说课2》四本书。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主要聚焦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语法和时态规则,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叙事视角,叙事中如何把握详略和细节等等。

《写作的禅机》中,作者雷·布雷德伯里着重讲述了自己如何培养灵感,以及如何抓住灵感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

《小说课1》讲述了创作小说的几十种手法。比如:场景、人物、对话的创作手法,使小说吸引人的障眼法、借题发挥、两难等创作手法。

以上三本书的主题都是谈小说创作方法和技巧,不过都没有谈到故事的结构。故事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它是有技巧的。

我阅读了许荣哲的《小说课2》,学到了写故事的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我尝试用这个公式,写了一个故事,发现故事有意外和转折,比以前写的故事吸引人多了。

用了主题阅读方法后,我深深感受到就如书中所讲的:主题阅读非常适合人们研究某一领域。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选取相应的阅读层次,来提高阅读效果。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还讲述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非常实用,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向大家介绍!

(作者:青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