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子夫受宠几十年,为何最终自尽而死?一见钟情也难敌政治风云

 剧透历史 2019-04-10

卫子夫,从平阳公主家区区一介歌女,被汉武帝一眼相中,从此跃升至大汉帝国皇后宝座,其开挂般的人生经历,倒颇有几分“灰姑娘”的色彩。

随着卫子夫日渐受宠,卫家的势力也逐步进入汉武帝的核心权力层。

哥哥卫长君、弟弟卫青,先后进入宫廷随侍在武帝身旁;

姐姐卫君儒,嫁给了太仆公孙贺;

外甥霍去病,更是深得武帝喜爱,在往后的对匈战争中,与舅舅卫青一道屡建战功,被赞誉为“帝国双璧”。

然而,要说卫家势力的“疯涨”,全是因卫子夫受汉武帝恩宠的缘故,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正确。

汉武帝继位之初,国政全都操控在以太皇太后窦氏为首的外戚势力手中。窦太后去世后,武帝生母王太后和国舅田蚡,又处处干预汉帝国的政治。

武帝对皇权难以伸张的处境深恶痛绝,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原是窦太后的外孙女,带有政治联姻色彩的婚姻本就让武帝不满。

而陈皇后又恰恰多年没有生育子嗣,就更给了武帝寻花问柳、移情别恋的口实。

卫子夫便由此进入了武帝的视野,并且一口气生下了太子刘据,以及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两个女儿。

然而,对于整个卫氏家族来说,更大的风口还是武帝在中央集权和对匈战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内外政策调整。

为了抗衡窦家、王家等外戚势力,武帝刻意提拔了一批直接受皇帝支配的后起之秀,卫青、公孙贺、严助、张汤、公孙弘等均在此列。

对外军事层面,武帝一改汉初70年来的和亲策略,以马邑之谋为起点,开始进入了全面反击的状态。卫青、霍去病等进攻型将领,从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

随着卫氏家族屡建功勋,在朝廷里的权势达到顶点。回过神来的汉武帝猛然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卫氏家族的“包围网”。

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丞相公孙贺、平阳公主(嫁给卫青)、卫青三个被封候的儿子...几乎全是跟卫家沾亲带故的人。

尽管卫氏家族没有显现嚣张跋扈的举动,但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关系网,任哪个皇帝都是在心中暗暗忌惮的,更何况是一辈子致力于皇权集中的汉武帝了。

从这个层面看,卫氏家族权势的被削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这场激烈冲突的交汇点,就是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乱”。

事件的起因,是丞相公孙贺奉行武帝严打豪强的国策,逮捕了横霸一方的阳陵大侠朱安世。

朱安世临死也拉个垫背的,反过来举报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还用类似“扎小人”的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朱安世的这一手,厉害就厉害在真假难辨。

公孙敬声与儿阳石公主,的确存在着不正当的关系。可用巫蛊诅咒武帝这档子事,又是他无中生有添加进去的。

在这桩大案中,丞相公孙贺一门被灭族,就连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也受牵连被逼而死。

此后,巫蛊之术越发成为了政治斗争的有效利器,随便埋几个木头人,扎上几根针,就能将对手上升至谋害皇帝的十恶不赦境地。

武帝晚年,越发强悍专断、好大喜功。而太子刘据眼见国家连年用兵、户口减半的现实困境,多次劝谏武帝恢复休养生息。

父子之间的矛盾,让夹在中间,担心刘据太子地位的卫子夫忧心不已。

这一切,被武帝宠臣江充看在眼里。

江充以法家严苛的治理手段,迎合武帝得以受宠,自然与太子刘据宽和的政治主张相冲突,两人逐渐演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政敌。

为了搞倒太子,江充设局事先埋好人偶,接着煞有介事得带人挖出,诬陷太子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

更绝的是,江充还阻隔了太子与武帝见面的机会,两头消息互不相通,搞得刘据连辩白解释的余地都没有。

被逼无奈的太子刘据,只得调动手中所有的势力起兵诛杀江充,其中就有皇后卫子夫的长乐宫卫队。

太子与武帝的军队,在长安城内没日没夜得厮杀,等于“坐实”了江充对太子谋反的诬告。

武帝严令平乱,兵败的刘据只得逃亡外地,后行踪泄露遭官府围捕,只得上吊而死。

而深居宫中的卫子夫,此时儿子、女儿俱已死绝,娘家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她本人与太子起兵事件多有牵扯,万念俱灰之下,最终也选择了自缢一死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