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衰的老白茶,估计您喝过不少

 木砂纸 2019-04-10

“老白茶”是近年来茶叶市场中特别受到追捧的一个品项,尤其是老寿眉。即使是从小生活在有喝寿眉、喝老茶习惯的广东,早十年前,也压根儿没有喝上过存了五年以上的白茶。但最近几年,市面上到处都是动辄五年、七年以上的老白茶……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老白茶开。

先来让我们欣赏一波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老白茶”,这些茶基本上宣称有5-7年的存放历史了。

其实用一点点经济学常识去判断,大概上也知道目前市面上的“老白茶”是否可信了。难道福建的茶农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白茶捂在手里,又都不约而同地集中投放出市场?在10年前,在白茶跟白菜一样便宜的年代,在老白茶的品饮市场没有培育出来之前,每年就靠那么一点茶叶钱过日子的茶农,为了尽快回收资金,肯定在春季巴不得手里有多少茶就卖多少,绝不留到夏天还占着家里的地方的。

 

目前老白茶做旧的手法是五花八门,并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和检测。在做旧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利于健康的菌类和毒素产生,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巨大风险的。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究竟怎么样判断一款白茶是否做旧呢?

干茶

(伯韵2011年贡眉,7年干仓存放)

【√】自然陈化的白茶,会因为茶叶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不一样,叶片破损程度不一样,进行发酵或者氧化时,程度和步骤不一致,所以颜色不会全部都统一变成深褐色。

如上图,自然陈放的白茶,即使同一片叶子,也可能出现“绿-黄-深黄-褐色-深褐色”的变化。

【×】“早衰老白茶”往往看起了统一的红褐色,有深褐色中泛红,甚至深褐色中夹杂大量黑色。不少老白茶模仿普洱的外形,还被压成茶饼形式来销售。按道理说,茶饼状态下的茶叶相对隔绝与空气,转化会更加慢。这个跟普洱毛茶转化比茶饼转化快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被压成茶饼的白茶,相比同时期的散茶,颜色要更浅。

 

所谓老茶饼的内部,转化程度甚至可能比饼面更快。那是因为这些白茶是做旧后再压饼的。

茶汤

【√】有品饮普洱生茶经验的童鞋,可以将普洱生茶随着年份汤色转变的规律,也应用在白茶茶汤上。一般5-10年的干仓存放的普洱生茶的汤色,还是接近明亮橙黄色的,白茶也基本上符合这个规律。10年左右的白茶茶汤里的多酚物质,还是以茶黄素为主,含少量茶红素,微量茶褐素。无论什么年份,汤色都应该是澄亮的。

左边,伯韵2011年白牡丹,7年陈化后的茶汤;右边,伯韵2017年白牡丹,陈放1年后的茶汤颜色。透亮——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目前那些号称囤放5-10年的“老白茶”,通过人为手段加速陈化的,茶多酚在氧化过程中略过了转变为茶黄素的阶段,直接奔着茶红素和茶褐素去了。制成当年就能出现了红褐色、甚至深褐色的茶汤,看起来接近熟普的颜色。还有的茶汤浑浊的,更是不正确工艺带来的。

就算是自然陈放5-10年的老白茶,茶汤出现红褐色,也是不太正常的。很可能仓储管理不到位,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在储存过。茶汤要呈现出上图的颜色,估计放20年?

香气

【√】科学管理仓储和年份正确的老白茶,没有异杂味,带有舒适的陈香。有人会形容老白茶具有枣香、药香。无论如何,这种香气应该都具有通透的感觉,不厚重沉闷。

【×】“早衰”的白茶,即使具有所谓的“药香”,往往还透露出不干净的气息,或重或轻地夹杂不愉悦的酸味。

其实,掌握了以上技能,已经是炼就出一双金睛火眼,能目测出“早衰”的老白茶了。要是大家自带神农精神愿意尝百茶,以身试茶更加能确认一款“老白茶”是否扮老了。

滋味

【√】一款自然陈放的老白茶,会随着相应的年份,甜度增加,涩感降低,口感越来越醇厚。

【×】假“老白茶”,根据作假的方式不同,可能在滋味上也有不一样的表现。虽然汤色深,有的茶味道却表现得平淡;有的那怕第1、2水喝起来比较稠滑,第3水开始出现悬崖式的跳水,除了颜色啥味道都没有;有的具有明显酸味(可能是高温高湿渥堆出来的);有的不甜润,苦感很高(加速陈化过程中带来滋味不协调)……

还有原料产地不明,莫说是福鼎,甚至不是福建产的都不是——好喝的白茶总是相似的,难喝的白茶却是各有各的难喝。


喝老白茶,不想踩雷,最安全的办法还是自己存。既能保证白茶的年份是正确的,还能科学管理好仓储,保证白茶朝着既健康、又好喝的方向转化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