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州市成立孝文化研究会着力打造孝贤文化品牌

 晓峰书阁 2019-04-10

    “百善孝为先”。5月12日下午,以弘扬孝文化为己任的宿州市孝文化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孝贤闵子的故里宿州,在传承孝文化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孝贤闵子骞(也称闵子)是孔子的弟子,出生于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的闵祠村。孔子曾在论语中5次表彰闵子的孝行,明朝人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将闵子排在首位。如今,“鞭打芦花”的故事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闵子的孝行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宿州人,孝文化也是宿州地方文明的瑰宝。在当今社会,弘扬、传承孝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希望借研究会这个平台,广泛团结孝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共同挖掘开发孝文化,使孝文化理论不断发扬光大。”市美协副主席、市孝文化研究会主席、《新编二十四孝图》作者李宏勋对记者说。据介绍,宿州孝文化研究会是热心于研究、弘扬、推广孝文化的人员自愿组成的学术性、传播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已初步发展会员近百人。他们中有地方史学专家、法学专家、作家、画家、书法家,也有企业家、公务员、群众中的孝男孝女。研究会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孝文化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地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闵子后代,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闵蕾禧说:“能够参加闵子家乡宿州孝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闵子后代,我们以老祖宗为荣。闵氏家族的人也都非常注重孝道。希望宿州孝文化研究会越办越好!”

当今社会需要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贤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思想精华。这是一种由一代代炎黄子孙沿袭而成的对父母、前辈的赡养、尊敬;对兄弟、他人的关爱、帮助;对国家、家乡的忠诚、奉献。

    “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宿州市孝文化研究会主席、《新编二十四孝图》作者李宏勋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为国家为社会和家庭辛勤劳碌一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有些人仍存在对老年人的歧视,特别是一些不孝子女,不仅不尽赡养义务,还打骂、虐待老人,甚至有不法分子抢夺老人的财物,侵犯老人的合法权益。将那些不法分子、不孝之人绳之于法,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用孝道教育感化他们,才是更为积极有效的办法。

    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四位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结构,人们出于爱幼的本能,特别是隔代更爱,使得一些儿童被过度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长大以后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着责任感的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了,社会才能和谐,而孝就是调解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因此,在当今社会研究和推广孝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着力打造宿州孝文化品牌

    孔子曰:“夫孝,贤之本也。”古往今来,父母为了儿女,甘受千辛万苦,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这种厚重无私的爱,使得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着依恋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想着要回报父母之恩。这种知恩、感恩的情感,就是孝。

    “孝文化是历史对宿州的馈赠。我们要传承古代文明,弘扬孝文化,使其为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宿州大地的孝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市孝文化研究会主席李宏勋对记者说。宿州市孝文化研究会将在研究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配合文化、旅游部门,着力打造孝文化品牌,利用闵子的名人效应,以闵子祠墓、“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等古迹为重点,争取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开发旅游资源,让宿州成为一个孝文化研究宣传基地。同时,广泛联络社会各界人士,配合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父慈子孝”、“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等活动,并评选“十大孝子”、“十大孝女”等,还将发动会员中的法律界人士,积极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宿州孝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闵子骞以孝名闻天下,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闵子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一山村旁(现萧县一带),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那间子骞袄烂而芦花飞,父始明真相,立即赶返家中,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

    “鞭打芦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宿州人,闵子的孝行也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将闵子所在的乡命名为闵贤乡,将发生“鞭打芦花”故事的村庄命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位于今宿州市萧县境内),并沿袭至今。为传承闵子骞的孝贤文化,后人为其建设了祠堂(位于今埇桥区曹村镇境内),祠堂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如今,闵祠依然由闵子骞的后世子孙精心看护着,他所倡导的孝贤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被后人所敬仰。1995年,闵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鞭打芦花”作为民间文学被列入了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影 程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