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民阶层”概念分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冯尔康根诺政治秩序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平民是其中的个等级,般包括胥吏、 庶族地土、白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仪高于奴隶与平奴隶。 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卞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和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宋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从政治上看,中国古代市民的政治能力是低级的,在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从这种加度讲,中国古代市民阶层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社会”两元格局中的“市民社会”。 从意识形态上看,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囚系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礼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 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层次的作用,首先表现在 上林风气I.。封建社会“学而优则在”是读书人唯的出路, “万般皆下晶,惟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季,仕途木明而弃儒经前名比比皆思。 其次,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的影响,晚明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文艺是市民价层的产物,那么晚明的新思潮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争贽、工夫之,黄宗義,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除反抗封建礼教这点之外,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念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印使简陋,毕意丌始构建白山的价值系统。 最后,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大大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廛,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久之耳闻日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市美情趣,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I高峰,说明I知识分了把更名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 叶伟颖在《试论宋代市民意识的觉醉及其表现》中指出,末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直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省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其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配。随着市氏意识的觉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 第一,中国占代市民阶层的研究土要是对工商业者阶层的矿究; 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 1.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 2.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3.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用内发展; 4.工商业者的力星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命题语言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传统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社会风尚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高考命题分析 1. (2017. 全国1卷高考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1有一套严格规定, 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十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曹靡风气 2. (2012. 全国卷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心因法海和岗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向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 (2013. 全国II卷高考●2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二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人大、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如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4. (2012. 全国卷高考.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止德) 以前,古姓十一在官, 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于之人,今去农而游于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 (2012- 海南单科●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 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6. (2014. 海南高考●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 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B籍为十子科举的必读书日 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化 7. (2012-全国大纲卷.7)王国维《米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由,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正莫能继焉名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海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上大大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上抑倒新文学形式 [答案解析] 1.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解析]题干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 B 2.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 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