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兴衰史(16)汉武大帝之独尊儒术

 繁星1 2019-04-10

独尊儒术

汉武帝刘彻对汉族的发展方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汉匈战争,刘彻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使汉朝免于外族侵略。如果我们对比世界史上的文明古国,就知道汉武帝所起的巨大作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因外族入侵而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古埃及被古希腊、古罗马击溃,伟大的文明因此而消亡,又经伊斯兰帝国的统治,古埃及这个民族都已经消失了;古印度被中亚的雅利安游牧民族入侵而消失,如果不是近代的考古发现,我们甚至不知道南亚次大陆曾经存在古印度这么一个伟大的文明。若不是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统治南方,在约四百年后五胡乱华时,汉人衣冠南渡逃亡到南方,或许中华文明也跟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汉族在历史长河中数次被外族统治,但是文明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我们的思想哲学是文明长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汉族思想哲学的主旋律就是儒术,汉武帝为什么抛弃其祖辈奉行的“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我希望能够用尽量短的篇幅阐述一个大概的意思出来。我们首先来大概了解一下儒术。

说起儒术,所有的中国人或许都知道中国是儒术国家,但儒术的主要思想到底是什么?连研究儒家的学者也难于解释清楚,又或者说不敢说清楚。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儒术简单论述:“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大意:“儒者学的东西很多,却没有什么核心思想,做一件事要遵从很多规章仪式,却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儒者主张的规章仪式普通人是很难遵从的。但是君臣父子之间,夫妻长幼之间的礼仪则是正确的,是不可更改的。”司马谈还说:“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大意:“儒者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书籍,为六部书籍作注解的书籍有千万本,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些书籍的内容。”

笔者通过儒术对历朝历代的影响,概括为:儒术就像冷冻剂,所有推行儒术的朝代都被冷冻起来,中国被冻成一个大冰块而不会发展前进。只有等到外族的入侵才将这个大冰块击碎,融合一些外来的因素而前行,但是外族也会推行儒术,这样中国又再度被冰冻,保持原汁原味几千年。儒术中国就这样缓慢的发展了几千年。

近代好不容易总结出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然而四大发明像胚胎一样被冷冻起来,而西方人却将这四大发明运用的淋漓尽致,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笔者在农村长大,近年来参观一些博物馆,发现一些一千多年前的农具文物,就在我儿时的农业生产中使用过)法国文豪雨果也评论过中国是保存胚胎最好的地方,但为何如此雨果是不知道的,我们中国人要想找到原因,需要去了解对我们影响异常深刻的儒术。我们先从儒家的创始人说起。

可能大家都认为儒术创始人是孔子,但是严格来说,儒术并非孔子创立,而是比孔子更早的一个政治家——周公。

周公,原名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封邑在鲁,爵位公爵,周朝的爵位从高到低是公侯伯子男,因此后人不称其名,而称其号周公,表示尊敬。

周武王灭商两年后就死了,其子周成王姬诵年幼,周公摄政,辅佐周成王。周公分封诸侯,拱卫周室,然而周王室对于诸侯的控制力非常弱,所以周公制礼乐,规范各阶层的行为,突显周王的地位。例如天子出行用六匹马拉的车子,诸侯则不可以如此;天子饮食用九鼎,诸侯士大夫依次降低;等等措施,若诸侯违背礼仪,则周天子将讨伐诸侯,因姜子牙对周室有大功,周公将讨伐诸侯的权力给了姜子牙的齐国。

周公执政七年之后,周成王长大,周公还政周成王,因周公的封地是鲁国,所以鲁国对于礼乐制度传承的最好。约五百年后,孔丘出生在鲁国。

孔丘出生在春秋战国的交替期,各路诸侯争霸,礼乐制度已经起不到约束诸侯的作用,以孔丘的标准,他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之间几乎无视周王室,互相攻伐;诸侯国内部经常发生臣弑君、子弑父、近亲乱伦等等违背礼乐的事情。各诸侯国为了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下来,求贤若渴,于是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孔丘也逐渐形成了儒家学说。(历史真的很有意思:整个世界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欧洲的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印度尼泊尔出现了乔达摩·悉达多,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而中国出现了李聃、孔丘)

孔丘的儒家学说并没有受到各路诸侯的重用,因为儒家学说君权至上,维护周天子的利益,而此时周室衰微,各路诸侯岂会不顾自身利益而顾及周天子的利益,连年战争,自保尚且不及,且孔丘不懂军事,即不能开疆拓土,也无法保家卫国,所以诸侯皆不用孔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因为求仕不得,孔丘广收弟子,孔丘的儒家学说因众多弟子的完善与传播,反而成了一门显学。(西方的耶稣创立基督教义,也因为圣徒保罗的传播而成了世界最大的宗教,跟儒家学说如出一辙。)

既然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战争年代儒学不为诸侯所用,为何到了大一统的秦始皇时代依然不被接受?原因是儒学毫无革新精神,一味师古,尊崇以尧舜时代的远古王朝,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秦始皇是一个革命家,秦时的儒者批评秦始皇的改革制度,言辞激烈的人就被秦始皇挖坑埋了。

汉高祖刘邦初期是实行分封制的,可儒学依然不待见。刘邦是非常讨厌儒学的,看到儒者带着高高的帽子,就拿下来往里面撒泡尿。这是因为儒学的繁文缛节令刘邦受不了,本来简单的一件事情,却被搞得非常复杂。但是未央宫修成后,儒者叔孙通主持典礼,这个典礼仪式充分体现了皇帝与诸侯大臣的区别,令刘邦大呼:“哎呀!我现在才知道做皇帝是这么尊贵的啊!”

汉武帝刘彻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刘彻为太子时,身边就聚集了一群儒者,这些儒者使劲的拍刘彻马屁,令刘彻飘飘欲仙,刘彻好大喜功的性格或许跟身边的儒者有关。古今中外,掌权者身边都不会缺少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这些人或许还有一点点廉耻之心,而儒学君权至上,以维护君权为己任,所以儒者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时脸不红心不跳,丝毫不会羞愧。两千多年的发展,马屁功夫已经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

拍马屁如果拍不好,拍在马脚上也是麻烦事,甚至会因此丢掉性命。刘彻刚刚登基时,儒者赵绾、王臧建议刘彻修建巍峨的宫殿、天子迅游四方的礼仪(刘彻继位初喜欢田猎)、封禅礼仪等方面的建议,尤其致命的是,居然建议朝廷议论的事情不要上奏给刘彻的奶奶窦太后,惹恼了奉行黄老之术的窦太后,即派人调查赵绾、王臧的坏事,两人下狱、自杀。

窦太后对刘彻的执政干预时间不长,刘彻继位六年后,窦太后死了,此时刘彻才22岁。刘彻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儒者董仲舒遂向刘彻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彻欣然接受,且在全国兴办学校,教授儒学经典,在长安设立太学,学生能精通六艺之一者皆任官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下不得了,全国掀起学儒高潮,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好儒,做个官,发大财大概就是从这是开始的,升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官吏腐败都已经有哲学基础了,中国治贪腐就不是那么好治了。

董仲舒是汉时大儒,广收弟子,司马迁曾经师从董仲舒,所以司马迁将孔子事迹记录为《孔子世家》,世家是记录诸侯王及丞相事迹的,孔子即不是诸侯王也不是丞相,放入世家是司马迁对孔子的尊崇,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崇拜。笔者对司马迁也是高山仰止啊,但还是要理性对待司马迁的史记。

刘彻的推行,儒学逐渐成为东方重要哲学。很多学者会说这是历史的必然,这都是马后炮,历史没有必然性,而是存在非常多的偶然性。

儒学对于社会稳定很重要,等级划分的很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连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也愿意遵守,即便处于最底层,还有儿女可以管教,有妻子供其使唤,本来女性是最难接受儒学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女性本身也重男轻女,会因为没生到男孩而倍感压力,可见哲学力量之大。但儒学会迟滞社会发展,中国做了两千年的保鲜库还不够吗?现在社会再次推崇儒学,笔者只能借汉高祖刘邦的口吃大臣周昌的一句话“臣期期知其不可为,臣期期不奉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