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文配图形式】
【图像解析】
物白焉:物具有白颜色
不定其所白:不表述它的白色
逻辑图中我们用左右两个话筒比喻表述环节的形式特点。
物坚焉,物具有坚硬的品质
不定其所坚:不表述它的坚硬
不定者兼,兼:字义是同时,一起的关系形态。不把白颜色和坚硬的品质同时表述出来
恶乎其石也:没有尊重石的品质,特点,属于名实不当啊!
综合:物具有白颜色,不表述它的白色。物具有坚硬的品质,不表述它的坚硬。不把白颜色和坚硬的品质同时表述出来。这是没有尊重石的品质,特点,属于名实不当啊!
从达名物到类名石的转换,体现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结构。
用汉语逻辑解析公孙龙的观点与学者们采用的文字考证,字义内容的演绎和不同时期研究公孙龙的成果对比不同,它是上升到老子的玄览和抱一的境界,从总体上把握语句的内容,然后绘制出图像,最后才给出字义的准确解说。这是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没有个人的主观认识因素掺杂在里面。
另外,汉字的字义属性与它在句子中的结构、充当的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的“学习”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充当的功能不同,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有时又成为动名词。例如:
小明去学校里学习。
小张在学习英语。
小李的学习成绩很好。
每一个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牢记思维口诀。
在上面给出的语句结构中,“学习”一词的属性在不同句子中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汉语语法与西方的拼音语法不同的属性。
恶乎其石也:这是汉语逻辑环节的结构句,它的对象不是人和物,而是关系的形态和本质属性。句子的结构是这样的:
┌恶:关系属性:喻指不尊重、不友好
├乎:关系形态:恶的程度,表现形式
├其:关系形态:与对象石的关系形态
├石:关系对象:载体是石具有的品质
└也:矛盾关系,名实之间呈现出对立性
综合解析:没有尊重石的品质,特点,属于名实不当啊!
人们不能依据抽象的字义进行解说,如王宏印给出的文字解说是这样的: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P23
主:物是白的,但白并不限于它;物是坚的,但坚并不限于它。所谓不限。便是兼,即为万物所共有。怎么能说(坚、白)一定为石所独有呢?
逻辑解析的结论是这样的:
物具有白颜色,不表述它的白色。物具有坚硬的品质,不表述它的坚硬。不把白颜色和坚硬的品质同时表述出来。这是没有尊重石的品质,特点,属于名实不当啊!
显然,停留在理性思辨的认识环节,解析的内容明显具有主观片面性,它与公孙论表述的真实内容不相符合。只有逻辑解析的结果才没有主观认识的因素,上升到了老子说的“无为”的境界。
【原文】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也?”
【文配图形式】
1、曰:“循石,非彼无石。

【图像解析】
循石:寻找石头,依据石头本身的品质
非彼无石:没有无白、无坚这样抽象的石头。真实存在的石头具有形状、颜色、硬度,它是三一体的品质。
2、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也?”

【图像解析】
非石:不同于石,如花,大熊猫,歼击机
绘制逻辑图像需要依据逻辑规则给出三种不同的实例。这是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即一一对应的形态截然不同的。
无:没有,不一定有
所取乎白石:像白色石头那样的品质
不相离者:没有与白色分离的物:如大熊猫身上就有白色
固乎然:这是它固有的品质,如大熊猫固有的形态是黑白两色
其无也:其他没有白色的物,如红花绿叶、歼击机就没有白色
逻辑研究的对象是关系形态,“不相离者”属于同一关系,“其无也”属于对立关系。
同一中包含对立:如大熊猫有白色,这是同一性。同时还有黑色,这是对立性。
对立中包含同一:红花绿叶没有白色,也没有坚硬的品质,但是与石头的本质属性同一,都是存在的形态即都是物。这是发生在属性环节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歼击机没有白色,但是有坚硬的外壳,由此构成形式环节的对立统一关系。
必须依据思维规则,大道理念绘制哲学逻辑图像。绝对不能停留在观点认识环节。这是哲学逻辑图像具有的特点:不是人们常见的小人书那样的讲故事情节,而是符合汉语逻辑规则的图像结构和认识模型。
这里的逻辑规则表现为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形态:同一中包含对立,对立中包含同一。对立和同一二者是层次结构,一体形式。
停留在理性思辨环节给出的观点解说是这样的:
【译文】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也?”
【观点解说】
客:考察石头时,没有坚白也就没有石头,没有了石头,坚白也就无从依附。因此,坚白石三者不相分离,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永远也是这样。引自王宏印给出的《白话解读公孙龙子》(三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依据汉语图像正位法给出的文字内容是这样的:
【逻辑解析】
寻找石头,要依据石头本身的品质。没有无白、无坚这样抽象的石头。不同于石的存在物,如花,大熊猫,歼击机等(要依据逻辑规则给出三种形态),没有或不一定有像白色石头那样的品质。没有与白色分离的物:如大熊猫身上就有白色,这是大熊猫固有的品质——黑白两色。其他没有白色的物,如红花绿叶、歼击机等(要依据逻辑规则给出三种形态),它们的品质里面就没有白色。
对比观点解说与逻辑解析,人们就可以看出在解析古代经典中“有为与无为”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有为”就是按照个人的认识能力和读书经验解说公孙龙的文字内容。“无为”就是将公孙龙论述的文字内容通过客观存在的事实展示出来。由此表明公孙龙论述的文字内容都是符合汉语逻辑规则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