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漆器:莳绘小史

 坏人彭 2019-04-10

虚极子按:光可鉴人,自有仙客来磨;凝兹巧笑,宁是漆园神工?

一只年逾百岁的日本漆箱,荷兰人对它不离不弃,为它镶框安座,重塑金身。日本的髹漆家具究竟有何魅力让荷兰人如痴如醉呢?

漆器:莳绘小史

▲ 在两只日本莳绘漆箱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高足立橱,约1700年,202.5 x 160 x 54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 国家博物馆藏

谈到魅力,便不能不说说日本漆箱上的莳绘艺术(日语:蒔絵,maki-e)了。莳(shì),意为“移植、栽种”;《广雅》解释为“分秧匀插谓之莳”;所以“插秧”也可称作“莳秧”。莳绘,在现代汉语里有“撒(洒)画”之意,因其最突出的工艺特点就是往漆液里均匀地撒入金银铜铅铝各种金属粉末,借以表现丰富的颜色和纹理。此法恰似往水田里撒秧种、插秧苗,所以这个“莳”字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漆器:莳绘小史

▲ 莳绘常与螺钿相映成趣

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710-794),扶桑岛上唐风东渐,已有数千历史的中国漆艺在日本扎下根来。莳绘工艺中最古老的技法“研出莳绘”从此诞生了。此法先于漆器上用漆描绘图案,然后撒上金银粉,待其阴干后整体髹清漆,等到彻底干透,再用研磨炭打磨推光,直至图案浮现出来。

漆器:莳绘小史

▲ 平安时代 泽千鸟研出莳绘螺钿小唐柜

日本和歌山 金刚峰寺藏

后来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又出现了“平莳绘”(hiramaki-e),一改唐风的穠丽,淡雅的和风渐起。为了避免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漆料过早凝结,以及为了让画面更加精致无误,平莳绘工匠事先在纸上从容地描绘纹样,然后反贴于漆面上,再用漆临摹图案,趁漆未干时迅速撒上金属粉,待干燥后在绘有纹样的地方涂清漆,固定住金粉,阴干后研磨至图案呈现。

漆器:莳绘小史

▲ 黑漆梨子地平莳绘山水楼阁纹敞流壶及托盘,1640-1690年

壶:27.3 x 25.4 x 16.5 cm;托盘:8.9 x 52.7 cm

美国萨勒姆 迪美博物馆藏

镰仓时代(1185-1333),南宋僧人渡海而来,其中不乏擅长写生的绘画天才,日本贵族的审美品位在这一时期迅速精致化,富于三维立体美的“高莳绘”(takamaki-e)应运而生。高莳绘的具体做法和平莳绘相去不远,只是作画部分的漆面隆起高出平面,因此得名“高莳绘”。高莳绘和平莳绘相伴而生,所以图案凹凸有致,在带给人视觉享受的同时,又让人体验到诉诸触觉的质感美。

漆器:莳绘小史

▲ 镰仓时代 梅莳绘手盒

日本静冈县 三岛大社藏

漆器:莳绘小史

▲ 盒盖上用高莳绘立体表现梅枝与成群嬉戏的大雁,银片嵌出的“荣、传、锦、帐、雁、行”6个字,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荣传锦帐花联萼,彩动绫袍雁趁行”

漆器:莳绘小史

▲ 梅莳绘手盒是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供奉给神社的化妆盒,包含34件化妆用品

除了这三种基础性莳绘之外,后来还出现了哪些高超的莳绘技法呢?咱下篇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