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会诊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临床上疾病表现纷繁复杂,王老认为临床诊疗疾病时运用“主病主方”思维,可以执简驭繁,提高疗效。 王老运用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首先要辨清主导病机,然后根据主导病机确定主要治法,再依据治法选择专效药物,最后按照组方原则合理制方。 ▼▼▼ 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平素有伏热蕴肺,所谓伏热,是指未发作时热邪深伏于肺脏,一旦感受外邪,即导致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引发鼻痒、喷嚏、流涕,鼻塞。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每因感受过敏原(如粉尘、花粉、尘螨、冷空气)而引发,因此过敏体质是引发此病的主要因素。 外邪即是指引发变应性鼻炎的各种外来因素,中医称为外邪,现代医学称为过敏原或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发作的外因。 王老在临床上防治变应性鼻炎并不要求患者远离过敏原,而是通过调节过敏体质达到防治目的,从临床实践来看,改善患者过敏体质,清除肺中伏热,能够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复发。 药物组成:乌梅,蝉蜕,辛夷花(包煎),黄芩,百合,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 功效主治:脱敏散邪,清肺养阴,宣通鼻窍。 主治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所致的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遇到冷空气或尘螨花粉等而引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涕等。 组方思路:辛夷花、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是常用的宣通鼻窍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达鼻窍,兼有散邪祛风的功效,能够明显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过敏体质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兼顾过敏体质。 乌梅可以敛肺,生津止渴;蝉蜕祛风止痒,二者一收一散,恢复肺的宣降功能,改善喷嚏、鼻痒咽干等不适症状。黄芩清泄肺热,百合养阴润肺,二者配合使用可以清透肺中伏热,滋养肺阴,补肺热灼伤之肺阴。 辨 症 状 加 减 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薄荷,以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鼻痒者加路路通、百部,以杀虫祛风止痒;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玉屏风散(生黄芪、炒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辨 病 加 减 兼有过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炙甘草;兼有咳嗽者,加杏仁,桔梗,百部,青黛;兼有荨麻疹者,加茜草,旱莲草,白鲜皮,地骨皮,紫草,冬瓜皮。 辨 体 加 减 气虚体质,经常气短、恶风、容易感冒者,加黄芪,白术,防风;改善过敏体质加无柄灵芝,徐长卿,制何首乌 。 典型病例:变应性鼻炎伴痤疮 赵某,男,15岁,高中生,北京市人。2010年9月6日一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近10年。患者自小学开始,经常不定时因鼻部发痒突发喷嚏,一次连续打10余个,伴有鼻流清涕,严重时伴有眼痒流泪,自觉与吸入冷空气有关。 饮食、睡眠、二便正常,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有剥苔,脉细数。 处方:辛夷花(包煎),黄芩,防风,苍耳子,白芷,鹅不食草,蝉蜕,薄荷(后下),乌梅,百合,细辛。21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010年11月15日二诊,变应性鼻炎已控制,额头部有痤疮。 处方:白花蛇舌草,枇杷叶,芦根,冬瓜子,薏苡仁,马齿苋,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牡丹皮,白芷,板蓝根,桃仁。21剂,水煎服。 2012年3月28日对患者进行随访,得知患者变应性鼻炎未复发。 按: 该患者15岁,尚未成年,患变应性鼻炎10余年,治疗前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表现,经症状计分表测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的严重程度,提示病情严重。 从患者的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有剥苔,脉细数等症状看,属于肺热阴虚证。故用黄芩、百合清热养阴润肺;患者为过敏体质,对冷空气过敏,用乌梅、蝉蜕抗过敏,且可敛肺散邪;薄荷、防风疏风止痒,清利头目;辛夷花、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引药上达鼻窍,宣通鼻窍。 患者服药21剂后,变应性鼻炎已经控制,二诊主要因痤疮就诊,痤疮也为肺热所致,因此用千金苇茎汤和枇杷清肺饮治疗。后经电话随访,患者痤疮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不适症状亦消失,并且18个月没有复发。 典型病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 于某,男,39岁,广州市人。2011年7 月27日一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20年。现病史:患者诉遇到冷空气、大风时出现鼻中不适,喷嚏频作,流清涕,鼻腔干燥伴严重热感,晨起喷嚏频作,连续10余个,自觉肺中热,遇异味及气温变化病情加重,患者幼时患湿疹,后缠绵难愈,长期反复发作,自觉湿疹无明显诱因。 冬季哮喘甚,夜间呼吸憋闷,无法平躺,服氨茶碱后可缓解,平素纳少,食后腹胀,食凉水果后便溏,夜间休息可,不耐受空调,小便黄,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 舌紫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有轻度脂肪肝、胆囊息肉、慢性胃炎病史。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二尖瓣、三尖瓣收缩期轻微反流。有吸烟、饮酒史。 处方:生石膏(先煎),金荞麦,乌梅,炙麻黄,杏仁,炙甘草,桃仁,辛夷花(包煎),蝉蜕,路路通,苍耳子。21剂,水煎服。 2011年9月19日二诊,哮喘明显减轻,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胃胀,进食冷食物后胃脘不适,大便易溏,皮肤有湿疹,下肢有冷感,脉弦滑。 处方:生石膏(先煎),金荞麦,乌梅,党参,炙麻黄,杏仁(后下),蝉蜕,辛夷花,厚朴,法半夏,生姜,炙甘草。21 剂,水煎服。 2011年12月12日三诊,变应性鼻炎、哮喘均已控制,但遇冷空气或进食凉物即感到胸闷不适、胃胀,脉滑。 处方: 生石膏(先煎),金荞麦,乌梅,百合,炙麻黄,杏仁(后下),黄芩,蝉蜕,桂枝,白芍,厚朴。21剂,水煎服。 2012年5月24日电话随访,患者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未发作。 按 该患者39岁,患变应性鼻炎20余年,病史较长。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状态,即常觉鼻腔燥热感、肺中热感,这些肺热的表现证实变应性鼻炎伏热蕴肺的病机假说;患者兼有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说明过敏体质严重;不喜寒凉食物,腹胀便溏等症状又提示脾胃虚寒之象; 患者目前主要的痛苦是频繁的喷嚏流涕、夜间哮喘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应当治疗其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用药时还要考虑其脾胃虚寒,适当顾护胃气。 选用辛夷花、苍耳子散邪、通鼻窍;乌梅、蝉蜕抗过敏,兼散邪敛肺;麻杏石甘汤清肺泻热,止咳平喘;又加路路通祛风止痒,金荞麦清肺化痰、抗过敏。 患者服药21剂后,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明显改善;在原方继续巩固治疗的基础上,考虑患者胃胀便溏,又加法半夏、生姜、党参、厚朴健脾燥湿,行气除胀。 三诊时,患者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已控制。病情虽已控制,但此二病均易复发,因此坚守“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治疗原则,继续巩固治疗,又增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厚朴理气除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