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董明芬 来源丨医学界护理频道 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具有降低颅内压、眼内压等作用,常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等,因其疗效确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近日,笔者在某护士网看到甘露醇给药问题的相关留言,其中第一个问题让笔者感到很吃惊,甚至怀疑这位留言的粉丝是不是护理同行?但有问题提出来也是好事,特此整理一文予以解答。 问题一 甘露醇结晶能不能直接输入? 万万不能! 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在水中溶解度为1∶5.5,是过饱和溶液,当室温低于15℃时极易产生甘露醇微粒,甚至析出结晶,有引起血栓或静脉炎的危险。输入结晶的甘露醇还可能堵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提醒:甘露醇注射液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否则可能形成甘露醇结晶。 问题二 甘露醇结晶能不能加热? 能! 甘露醇如有结晶,可在最高至 70℃的条件下加热并振荡注射液,重新溶解。 提醒:说明书中提醒不可在水中或微波炉中加热注射液,否则可能污染或损坏产品。 问题三 甘露醇结晶化不开怎么办? 不可能化不开! 文献报道的甘露醇结晶加温溶解方法,有传统的热水浴、电热台板、通电暖手袋、蒸汽等。笔者建议采用“甘露醇加热袋”溶解甘露醇结晶,每次可加热3袋。如下图: 该加热袋中的发热片采用一体成型合金发热片,功率90W/220V,采用阻燃防水高级帆布制成,外加棉袋保温,受热均匀。实验数据显示,加热时间3-3.5小时,发热板最高温度78.8℃,甘露醇注射液最高温度61.5℃,不存在燃烧的危险。 问题四 有余温的甘露醇能直接用吗? 能用! 允许加热后的甘露醇注射液冷却至室温或身体温度,但此后输注前需再次检查是否有结晶方可使用。 问题五 甘露醇用开水加热会不会影响药效? 只要温度控制在70℃及以下加温,结晶溶解后的甘露醇注射液符合该药品质量标准。文献报道,对于玻璃瓶装甘露醇,如采用煮沸溶解法或热水加温法,瓶签浸泡在水中,黏胶粘性下降,容易脱落,同时瓶签泡水后纸质破损,字迹模糊不清,加热溶解过程中瓶内甘露醇液与瓶外水温相差过大或受热不均匀,可造成瓶体破裂,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问题六 为什么不建议地塞米松加甘露醇静滴? @米粒的文末留言: 可见,仍有临床医生习惯把地塞米松加入20%甘露醇中静滴作为“最佳搭档”。 有护理同行分享了将地塞米松加入到甘露醇注射液后发现的白色结晶图片(见下图)。 文献报道,地塞米松注射液内含 0.2%亚硫酸钠,亚硫酸根是一种盐析剂,其离子溶液与过饱和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在特定条件下就有可能使甘露醇析出结晶。但盐析通常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低温容易发生盐析反应;盐析液的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反应。因此,为防止甘露醇与地塞米松发生盐析、产生结晶,故不推荐临床将这两种药配伍使用。 如果甘露醇与地塞米松需要同时使用,可以把地塞米松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或者加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