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金分红越多越好吗

 静思之 2019-04-10

现金分红正在成为今年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主要方式.

据有关媒体统计,截至4月9日晚间22:00,两市共有1402股发布了分配预案,其中有1150股涉及现金分红,占比达到82.3%。

这是从未达到过的比例!

当然,在全部年报披露之后,鉴于一些亏损和绩差股往往躲在后面,现金分红公司的比例估计会低一些,但笔者估计当在70%以上。

相反,送转的比例大幅下降。例如,送红股的只有26家,占比1.85%;另有187公司转增股本,占比13.34%。

相比前几年,特别是2014、2015、2016三年,高送转大行其道。统计显示,2013年仅有30只个股高送转(10送转10股以上、下同),2014、2015、2016三年分别达到298家、150家和334家,最高达10送转30。

而今年截至目前,10送转8以上的仅21家。其中10转10仅泰禾集团一家,自4月1日推出此方案后除头两天涨幅6-8%之外,之后一路下跌,目前已回到原处。其他10转8-9股的也大同小异。如正业科技(10转9.5派4.2),正元智慧(10转9派1.5),扬帆新材(10转9派3),强力新材(10转9派1.5);等等。

看来,市场终于明白了,高送转之类,本来就是左手倒右手的会计游戏,也算是一大进步吧。

倒是那些高派息的,股价一涨再涨。

最典型的如贵州茅台,自3月29日推出10派145.39元的高分红以来,股价连破800、900两大关口,短短几天,涨幅高达17.6%。另外,如养元饮品3月26日推出10派30转4方案,股价也涨了14%。至于4月10日吉比特华宝股份刚刚推出10派100和10派40的分红方案,当天也是大涨5-6%,但还得看几天方能定论。

长期以来,现金分红在A股市场并不受欢迎。

原因一是派息金额看起来不低,有的几亿、十几亿甚至上百亿,如工商银行今年推出10派2.51预案,合计派发现金830亿元,按目前股价股息率也就4.36%,扣除10%的股息税,不到4%,还不如买理财产品。上述1000多家分红公司,平均股息率也就2%上下。

二则派发的现金绝大部分落入大股东手中。再有一个原因,A股系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主要看成长性,在股市上表现为股价上扬带来的投资收益,而主要不靠一年一度的红利。

既然如此,为什么今年高股息那么受追捧呢?

在笔者看来,一是管理层提倡。在已经推出的科创板招股书中,几乎都要写上“公司利润分配采取现金、股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股利,现金分红方式优先于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公司可以采取现金、股票、现金与股票相结合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分配利润,在公司盈利满足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的条件下,公司应当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分配利润”。需知科创板是要作为样板向全市场推广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将管理层的意图表露无遗。

再加上那些高分红公司多为机构抱团(如茅台大股东加上前十就占80%,一般小散根本无法染指),乐得轰一轰一起抬上去。

其实,比起大发股息红利,笔者更欣赏的还是回购。注意,是真心实意的回购,而不是忽悠式回购。

现金分红不能光看金额,最重要的还得看股息率,就在上文提到的1150家现金分红公司中,目前股息率高于5%的不过39家。

最高的兰州民百,以8.86元的股价10派16,股息率18%,但该公司盈利从2017年的14344万元猛增至2018年158423万元,靠的是变卖资产的投资收益,其扣非净利仅1.35亿元,每股0.17元,市盈率已经高达52倍!

其他如股息率较高的方大特钢(13.64%)、三钢闽光(12.13%),谁都知道,那只能代表过去,如今钢铁行业之盈利早已今非昔比。

而回购就不一样啦。

据报道,截止3月20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累计减持530亿元,增持255亿元,净减持275亿元。但与此同时,已有458家公司实施回购计划,出资490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8倍以上。

一增一减,产业资本增资多于减资200多亿元。

中国平安为例,在去年12月起推出1000亿资金回购之时,还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那是“噱头”。可今年3月13日,平安在股东大会上明确宣布,首次回购将投入资金50亿~10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101.24 元/股(相当于前30个交易日A股均价的150%),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这一来,股价便从71元直线上扬至82元。

同样如伊利股份,4月8日晚间公告,拟回购总股本的2.5%到5%,回购价格不超过35元/股,回购金额上限106.37亿元,此后两天接连上涨。

而去年有782家公司开展回购,回购金额617.02亿元,有的已赚得钵满盂满。如中天科技以8.31/股回购(现价10.56),耗资3.65亿元;龙蟒佰利13.27/股(现价17.73)回购,耗资6.63亿元,等等。

结论是:今年股市为什么涨?关键还是产业资本动起来了。

首发《理财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