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乾隆赐给大臣的1个猪肘子,如何就看出了大清帝国衰亡的征兆

 剧透历史 2019-04-10

说起乾隆的这个猪肘子,在清代来头可就大了。

满清政权,源自于关外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落。这里的人们信奉原始的萨满教。

即便清朝入关夺取天下后,佛教、西藏黄教等各种宗教信仰满天飞,满族人也没忘记他们的萨满教传统。

于是,紫禁城里的坤宁宫,便被按照满族的习俗,改建成了萨满祭祀场所,每天早晚都要在此进行庄重的祭神仪式。而每逢初一、十五等重要日子,皇帝和皇后还要亲自主持祭神。

整个仪式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杀上一两头猪,当场煮肉用于祭祀。所以现在故宫里的坤宁宫,可以看到清朝专设在那里,用来煮肉的三口大铁锅。

仪式结束后,皇帝和皇后会把祭祀用的猪肉,恩赐给皇子阿哥、八旗亲贵、高等级文武大臣分食。

虽说有资格得到恩赏,代表了这个人在大清朝廷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种无上的荣耀。但就坤宁宫水煮肉的口感来讲,对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公大臣,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

原来,祭祀用的猪肉,一般都是比拳头还大出一圈的块头,不仅煮得半生不熟透着血水,而且里头不放任何盐、花椒之类的调味品。

可想而知,那股子难闻的猪腥味直扑鼻头,任谁都是难以下咽。更要命的是,偏偏满清皇室对坤宁宫的祭神仪式,还出奇得十分重视。

这样一来,对着这块猪肉啃来啃去,就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哪个大臣对这项任务不上心、敷衍了事,惹得皇帝、皇后生气,被当场罢官夺顶也不是不可能。

满清的这项传统,颇有忆苦思甜的教育意义。

他们的先祖努尔哈赤、舒尔哈齐,生活在关外苦寒之地,生活物资极为匮乏,全靠打猎、挖人参等手段,跟汉人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对于吃喝,就更提不上有多讲究了,有时候甚至是近乎原始、茹毛饮血得过活。到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女真遗民,还有喝鹿血、生吃鹿肉的传统习惯。

满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八旗将士的彪悍战斗力,因而特别强调旗人在弓马骑射上的技能训练。

与此类似,爱新觉罗皇室在祭神仪式上的坚守,强迫自己啃食一点味道都没有的大块猪肉,实则是对先祖艰苦奋斗生涯的庄重回顾。

既然手上的这块猪肉,饱含着这么多神圣的意义,那么众人只好硬着头皮恶心干呕得吃下去。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逐渐开始偷偷得在袖子里藏上一些细盐之类的调味品,领到猪肉的时候再把它们洒在上面,尽可能得改善口感,度过一大清早的“难关”。

乾隆赐给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但大臣一出宫门就扔了。这样的现象,表明满清皇室坤宁宫祭神的传统仪式,到了清军入关百余年后的乾隆时期,显然已经沦为了形式。

就像八旗子弟沉迷于听戏、遛鸟、吸鸦片,战斗力迅速退化一样,一块拳头大小的水煮猪肉,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满人吃苦耐劳精神的丧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