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遍全国街巷的兰州拉面 竟然不是“兰州制造”?

 灵魂出窍KKK 2019-04-11

兰州拉面,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小吃,被誉为“中华小吃四大巨头”之一。(另外三个是黄焖鸡、沙县小吃、麻辣烫)

兰州拉面

先一起亮个相吧!

(以滋补汤、特色拌面为代表的沙县小吃)

(让人口水横流的麻辣烫)

(色香味俱全,超级下饭的黄焖鸡)

(今天的主角兰州拉面)

开遍全国各地、广受食客好评的兰州拉面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它的看家本领就在于“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一清是指的面汤要清,看起来浑浊首先就会有碍观瞻进而影响食欲;

一清

二白是指里边的白萝卜片要白白嫩嫩的,太老就会影响口感和消化;

二百

三红是指辣椒油要红得发亮,刺激人的视觉感官,令胃口大开;

三红

四绿是指要配有香菜、蒜苗绿,调味解腻,还能让整碗面条“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四绿

五黄是指面条黄亮,这样的面吃起来方能口感筋道。

(合格的兰州拉面需要符合哪些特质)

除此之外,和面、揉团、抻拉、下锅到一碗香喷喷的拉面完美呈现在食客面前,每个环节都有门道、每道工序都是对拉面师傅功力的考验。

拉面

如何熬炖出入口即化、滋味不偏不倚的牛肉是对食客最大的负责。

牛肉

根据客人的喜好,抻拉出不同的宽度,口感也不尽相同,各有滋味

不同粗细

总之,兰州拉面因为这“五大法宝”,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每天每个城市,都有数以万碗计的拉面被吃掉,其被称为“中华第一面”当之无愧。

“中华第一面”

美食在于搭配,光吃拉面哪够劲儿?配上烤到肉质酥脆、洒上孜然辣椒粉的西北口味羊肉串,那滋味,啧啧,就叫一个美!

烤肉串

将美味鲜亮的面汤一饮而尽,是一个合格吃货对兰州拉面的基本礼仪。

一饮而尽

走过大街小巷,每隔一段距离,你都会看到一家冠以“兰州”字样的拉面店。

兰州拉面

久而久之,你就丝毫不会怀疑,兰州拉面就是兰州当地的特产,是兰州人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的,对不对?

=

不对!

正如菠萝包里没菠萝、老婆饼里没老婆,兰州拉面也不是兰州本土小吃。

市场上大部分的兰州拉面,是一个叫做“化隆”的地方的人开的。

(图为青海省地图,红色框部分为化隆回族自治县)

化隆是青海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居民主要是回族。青海省似乎一直以来在全国存在感不强,以前的化隆县更是如此了。

上世纪80年代,化隆人均耕地仅1亩,小麦亩产只有300多斤,根本吃不饱。如果老天爷不下雨,收成自然惨淡。90年代,为了保护西北生态环境,政府决定退耕还林。本来亩产就低,耕地还锐减了,别说改善生活,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保证不了。

既然是贫困县,当然要出门想办法赚钱咯。

第一个走出去的人的是化隆县农民韩录。1989 年,韩录听说在南方的穆斯林吃不到清真餐,于是疯狂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借钱,最后揣着7000元钱到厦门开了一家清真拉面馆。

清真拉面馆

当时拉面并不被人们所接受,韩录只好在拉面馆门口展示拉面技艺,逐渐吸引到顾客,开始挣钱。第一年,他的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  

清真拉面馆

韩录赚到钱以后,榜样的力量就有了,化隆人看到了组团挣钱的希望——拖家带口卖拉面。

拖家带口卖拉面

但他们卖的不是“化隆拉面”,而是“兰州拉面”。因为“化隆”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陌生。而兰州牛肉面在中国一直都很有名气,是跟全聚德和狗不理并列的中华小吃。依托兰州这个“大IP”,化隆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

(兰州)

今天化隆县有30万人,12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做拉面,每年总产值将近100个亿。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既然开拉面店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了,其他地方的人为什么不跟进呢?

第一,这是因为化隆县是贫困县,和其他省市的经济差距比较大,所以外出务工的人多。而兰州相对富裕,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到异地他乡开店,顶多抱怨一下,说化隆人抢走了他们的拉面。

化隆人的动力

第二,兰州拉面成功靠的还有一个紧密的同乡互助网络。一个人挣到钱以后,就把亲戚朋友也带出来。出来后,第一年做跑堂的伙计,第二年做拉面的厨子,第三年自己开店当老板,一家一家拉面店就这么扩张出去。

同乡互助网络

第三,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化隆人只要做拉面,就可以申请无抵押的贷款,第一年的利息由县政府出。而每年政府的利息补贴就有500万。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可不是小数字,可见政府扶持力度有多大。

所以,化隆人开拉面店,可以零成本起家。县政府也不亏,把贫困的农村人口送出去,他们会抱着钞票回来振兴当地经济,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不仅仅是餐饮,在很多行业,你都能看到这个现象。表面上是一家家门店拔地而起,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网络,有同乡互助,也有政府扶贫。不在这个网络里,这个生意你就进不去,进去了可能也不赚钱,这是一个隐性的门槛。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时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