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墉,字雪岩,生于乱世,起于微末,纵横商场,战场,官场,几十年所向披靡,恰逢中华千年未遇之风云变幻,创百年未有之金融伟业,汇通天下,协助左宗棠东南剿灭太平军平内乱,西北收复新疆攘外夷,以一人之力对抗帝国主义剥削压榨,被中外势力围猎狙杀,虽败犹荣,颇不负大丈夫之志,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流星般绚丽,人生如此,复有何求。 作为晚清首富,鼎盛时期资产高达2000万两白银,用粮食的购买力估算,可以折合为人民币40亿元,笔者曾参观过胡雪岩杭州故居,其繁华富庶不下苏州任何一座园林,富可敌国的财富可见一斑了,在协助左宗棠筹款收复新疆,清朝廷赏赐顶戴花翎的红顶商人,一个放牛娃,钱庄的小伙计平步青云成为名满天下的财神爷,而后又一夜之间破产,贫困潦倒在孤独中死去。除了个人因素和时势外,有三个人在他的这条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平步青云 王友龄,当初在杭州很落魄,家道中落,科举落第,在人生最颓废失意的时候结识了胡雪岩,当时还是钱庄的小伙计,为人仗义热情,非常欣赏王友龄的才华,从钱庄中私自拿出五百两银子资助王友龄去补缺(买官,可见王友龄的才华不在诗文上)。王友龄果然不负所望,后来升任杭州知府,知恩图报,鼎力支持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把这是胡金融帝国最早的基础,所以说王友龄是胡雪岩人生的第一个贵人,是他自己制造的贵人,有秦国吕不韦的眼光和魄力。不过,王友龄帮助胡雪岩发迹这段出自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有待考证。 个人认为胡雪岩真正的第一个贵人是阜康钱庄的于掌柜,在做学徒的这些年里,胡雪岩从一个乡下放牛娃到掌柜颇为倚重的伙计,学到的做人处事之道是终身受用的财富,个人的聪明勤奋固然重要,师傅的引路也是离不开的,于掌柜膝下无子,视胡雪岩为亲生儿子,临终前把阜康钱庄和5000两白银交给他,这是他事业飞黄腾达的第一桶金。其实不论是王友龄还是于掌柜的故事,都说明一点,胡雪岩做人处事深得人心,能让身边的人把他当做兄弟甚至家人看待,这一点在他后来的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 二,红顶商人 后来太平军攻陷杭州,王友龄殉国,胡雪岩失去倚靠的屏障,它需要找一个新的靠山,左宗棠来了,做很能打仗,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要烧钱的,朝廷已是内忧外患搞得千疮百孔,实在发不出钱,只能自己想办法,胡雪岩会搞钱了,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左宗棠把官府出入的银两都交给阜康钱庄打理,帮助胡雪岩把阜康钱庄是网络发展到整个江浙地区。胡雪岩用自己的信用和阜康钱庄做担保,帮助左宗棠到上海找金融大佬借钱,成为左宗棠离不开的钱袋子。 随着太平军节节败退,左宗棠逐步收复平定浙江,名声如日中天,成为可与曾国藩比肩而立的中兴名臣,作为左宗棠的身边的财神,胡雪岩自然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阜康钱庄也是享誉天下,朝廷的赋税饷银等放心交给他打理,高官贵族的家产也存到阜康,天下大乱初定,百姓人心惶惶,钱放在家里还不如放在胡财神的钱庄里,房子可能水淹火烧,可是财神是倒不了的。 真正帮助胡雪岩达到巅峰的是另一场战争,1873年,新疆边防告急,叛乱爆发,作为与李鸿章海防派针锋相对的疆防派,左宗棠向朝廷力争收复新疆,可是还是缺钱,还是那句话,自己想办法,胡财神的可不是浪得虚名的,马上到上海找到多家外国银行筹到军饷,事实证明,左宗棠确实是百年一遇的名将,一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新疆叛乱,飞扬跋扈的沙皇俄国也没有办法,这一战奠定了左宗棠民族英雄的不朽地位,回到朝中入阁为相,一言九鼎。作为左相身边最得力的红人,胡雪岩的金融势力渗透到全天下,朋友遍布官场,洋场,黑道,到达鼎盛时期,建立起汇通天下的金融帝国。 三,烟消云散 月满则归,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常理,可是胡雪岩的败用轰然倒塌形容更合适。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胡雪岩其实是个无关轻重的人物,既没有文治武功,他的金融帝国昙花一现,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甚微,却被一场政治斗争,一场经济大战推到时代的风尖浪口,在这场左宗棠和李鸿章为首的派系之争中,胡雪岩作为左的钱袋子,成为李鸿章集团倒左首先必须除掉的一个绊脚石,以胡雪岩当时的势力,常人看来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内有左宗棠和众多皇亲贵族的支持,外有国际银行休戚相关的合作,还有享誉天下的信誉和民众基础,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绝非常人可以担当,盛宣怀却做到了。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盛宣怀是洋务运动干将,深得李鸿章器重,主持了很多重工业项目的兴建,修铁路,兴办银行,学校,能进历史教材的当然是正面人物,其实此人的搞人的权谋之术也很有一套,但是他能搞垮胡雪岩并不是比胡更强大,而是善于发现并敏锐抓住那瞬息万变的商战中稍纵即逝的机遇。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打仗战必胜攻必取,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回到朝堂之上,论政治权谋跟李鸿章还是差一大截,性格耿直,说话得罪很多人,李鸿章则韬光养晦,暗中收买人心积蓄势力,渐渐朝政开始偏向李鸿章,再加上年老昏聩,所以后面在胡雪岩万急之时,左宗棠反应迟钝错失最后的救援时机。 此时,胡雪岩本人正当盛年,满怀壮志,野心膨胀,急速扩张,战线拉得太长,也是后来资金周转不灵的重要原因。他犯得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跟洋人打起生丝大战,在当时外国银行掌控了中国金融主导权的背景下,中国民族企业同外国势力商战绝无胜算,当时江浙一带的生丝定价权被洋行把控,为了增加利润拼命压低价格,江南丝农生活苦不堪言,胡雪岩这一次不再是给左宗棠唱配角,结结实实地当了一回救世主,毅然扛起民族生丝行业的旗帜,孤注一掷。 常说成事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左宗棠自身难保,李鸿章集团非置他于死地不可,正在跟外国洋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势力展开生死之战,人和肯定没有了,中国当时的金融主导权牢牢把握在国际银行手中,毫无主场优势可言,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成为把他推向坟墓的最后一击。刚开始,胡雪岩几乎是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洋行一再让步,胡没有得到预期的目标坚决不放手,恰在双方焦灼不下进入相持阶段时,都在拼尽全力坚持最后一息,传来消息,欧洲本土的生丝大丰收,胡雪岩囤积的货源立马掉价,就此终结,盛宣怀趁机把阜康资金周转不来的消息扩散出去,全国的分店出现挤兑狂潮,无力回天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金融帝国瞬间崩塌。 灯火楼台 其实胡雪岩之败绝非偶然,盛宣怀背后的势力远不止是李鸿章集团,还有以席正甫为代表的买办阶层和外国金融势力,席正甫这个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席家是近代史上非常神秘的一个家族,一直隐身幕后运筹帷幄,称之为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为过,家族财富无可估量至今仍是个秘,家族势力更是几乎垄断了当时中国的金融行业,唯一非常有争议的是,他是代表洋人利益为外国人干活的买办,所以想整胡雪岩这样的一个暴发户,那是毫无悬念了。 其实无论是席正甫,还是盛宣怀,对胡雪岩并没有私人恩怨,甚至更多的是惺惺相惜,可是一个代表官僚阶级,一个代表外国势力,各为其主,不得不为,总而言之,胡雪岩是厄运难逃了,这是时代的悲剧。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岩留下的胡庆余堂流传至今,名取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经常免费接济穷苦百姓,美名远扬,到如今仍是一块金字招牌,坐落在杭州河坊街闹市,笔者曾亲自前往参观,与其说是一家药店,不如说是胡庆余堂博物馆,百余年前胡家的悬壶济世情怀可见一斑。 那个时代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关键在于一个字,势。生于乱世,出身贫寒,抓住机遇和贵人,平步青云,登峰造极,时势造英雄,他把握了势,结识王友龄和左宗棠等人,顺势崛起,成为战争中的大赢家;内有朝政斗争,外有金融战争,遭遇李鸿章,盛宣怀,席正甫等人,双重势力结下天罗地网,大势已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也。英雄末路悲情泪,壮志未酬身先死,至洁者雪,至刚者岩,胡雪岩,不愧雪岩二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