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边城位于长城内侧,怀来与北京昌平交界处,与长峪城、白羊沟并称北京边关三城。边关会筑起长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京西北因靠近蒙古各部,常常遭到侵扰。有许多西北-东南方向的峡谷,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的主要通道。 明代因为深受这些部落的掠夺之苦,便在这些峡谷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叠迭不穷的山峦上堡垒、关城、烽火台、边墙错综复杂,烽火台更是一直穿山而出,直达官厅水库附近的怀来盆地。当时,北京段长城大部归属蓟镇管辖,而镇边城正是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边城,建于明万历年间。顾名思义,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镇边城西南是巍峨秀挺的笔架山,笔架山最高峰1445米。山北属怀来,山南就是北京,可见当年镇戍边城扼守京畿的重要性。 镇边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城墙是石头砌的,房子是石头筑的,街道是石头铺的。镇边城内分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南北为街,东西为巷,无论街巷,还是胡同均是就地取材,用石头铺就。 城内房屋原来基本是四合院,大部分为石头砌成,只有在特别显眼的地方或需要修饰的地方才用青砖砌成,讲究人家的院门和老北京胡同的一样有雕梁画栋,门内影壁一应俱全。而多数小门小户的房屋和院墙却都用石头砌成,斑驳粗粝的墙面与深邃的山峰相应,既是古意也有山野之美。 城中间有一座钟鼓楼,有12座寺庙,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大佛寺,寺里的苍松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仍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城开东、南、北三门,三个城门都是对扇木门,南北城门原都有瓮城。北门内侧门券尚在,门券砖经过几百年磨砺,外表虽古旧发黄,内部却磨砖对缝,分毫不见马虎。在这个夏日的城门下,阵阵山风,吹来一片凉意。 南门已经消失,仅存留三棵同年的老槐树。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砖拱城门,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镇边城"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古意盎然,举重若轻。据记载,石匾本挂于城南门,后南城门及其瓮城一同被毁,由此匾额被移至东门。 城北门处原有一赑屃驮碑,记载建城年代事略。城南门处原有一牌坊,工艺精美,用料讲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