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大人物的小八卦

 西风影评 2019-04-11

1905年6月30日,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否定了牛顿关于“绝对空间”的假设,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的手稿呈交给普鲁士科学院,并于12月2 日公开发表。

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了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变革,预言时空在大质量面前会发生弯曲,更是彻底颠覆了人类的宇宙观,堪称现代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将爱因斯坦喻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无疑就是卞和——

《爱因斯坦与爱丁顿》忠实地记录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在1919年被爱丁顿用实验证明后,瞬间从一个平凡的教授成为蜚声世界的大科学家的过程,其不为人知的一面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再现。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爱因斯坦当年在地球上引发的轰动效应。1921年4月,诗人徐志摩于《改造》杂志“相对论号”专刊发表《安斯坦相对主义(物理界大革命)》,希望爱因斯坦能够“引起非自然科学家的注意”;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后请爱因斯坦吃饭,足足排了3个月的队。

1922年11月中旬,爱因斯坦到日本讲学,岛国为之沸腾,万人空巷,只为一睹这个知识英雄的风采。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及1965年获诺贝尔奖的朝永振一郎当时还是15、6岁的中学生,他们无疑受到了“相对论”热潮的影响。与其说人们理解并热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如说人们是在表达对科学、理性的崇敬之情。

爱因斯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终生鼓吹和平及拒绝出任以色列总统的人格魅力,令人们把他当成了圣人,而爱因斯坦厌恶个人崇拜、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圣贤,反倒使其谦虚的美德愈为彰显。

1914年8月1日“一战”爆发,爱因斯坦参与组织了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10月,包括伦琴、普朗克在内的93个德国知识精英发表《文明世界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爱因斯坦拒绝在这个宣言上签名,转而发起签署反战的《告欧洲人书》。

1915年4月22日,在伊普雷战役中,德军第35工兵联队打开近6000只钢瓶(英法联军一度以为里面装的是啤酒),在6公里宽的前沿阵地上,5分钟内施放了180吨氯气,英法联军1.6万人中毒,至少5千人死亡。令爱因斯坦尤为愤怒的是,他在柏林大学的同事、犹太科学家F.Haber领导了毒气弹的研制。

时任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的爱丁顿,由大卫·田纳特扮演,后者将爱丁顿温柔、成熟而又青涩的气质,以及坚持科学真理的倔强表现得淋漓尽致。身为“同志”的爱丁顿,错过了表露心迹的机会,至爱后来战死沙场,令爱丁顿痛苦不堪。

相对论能够成立,意味着部分否定英国的骄傲----牛顿的力学定律,在英德两国交战期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爱丁顿认为科学关心的只是真理,坚持要用实验来检验相对论。

一战结束之后,爱丁顿终于可以率领科学考察团到西非普林西比岛拍摄1919年5月29日发生的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太阳的重力会使光线弯曲的预言;11月6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在伦敦举行,爱丁顿在会议上公布了观测结果;7日,《光线确实弯曲,牛顿神话破灭》的消息上了《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纽约时报》也在头版报道了“爱因斯坦的胜利”。

“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爱因斯坦,顿时变得“天下谁人不识君”,成为人类理性革命的英雄。坚决反战、同情弱者的他,在一战灾难性后果的衬托下,亦发成了科学、良知、勇气的象征,闻名遐迩。

因此,看到爱因斯坦玩婚外情居然玩到了德意志最负盛名的柏林大学的办公室,与拖着两个女儿的离婚表姐Elsa Einstein Loewenthal上演惊世骇俗的一幕,观众无不目瞪口呆。

爱因斯坦在给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塞尔维亚数学家Mileva Maricd的一封信里写道:“你别指望从我这里得到温情,也别指望我指责你。”

《爱因斯坦与爱丁顿》充满了大人物的小八卦,却毫无低俗之感。如爱因斯坦所言,他并非完人,特立独行、不拘小节的他,对战争及科学被用来制造毒气深恶痛绝,而爱丁顿挺身保护德国科学家,被本国愤青唾弃的场景,也深深地感染着观众。或私德有亏,或性取向异于众人,都无损于他们的伟大。

爱因斯坦曾经说:“我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与过,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淡泊名利的他赢得地球人的普遍爱戴,不仅是其伟大而艰深的理论。为纪念这位平凡的巨人,2005年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物理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