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其实并不怪 “纤维肌痛?”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诊室里,当医生给出诊断结果,患者常常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其实,不仅是病人,很多医生对这个疾病也非常陌生。
不是一种“新病”
事实上,纤维肌痛并不是一种“新病”,1990年美国风湿协会(ACR)就制定了纤维肌痛的诊断标准;纤维肌痛也不是一种“怪病”。专家介绍,纤维肌痛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纤维肌痛患者疼痛的部位,包括躯体两侧如腰的上、下部,以及躯体的中轴,如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纤维肌痛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纤维肌痛患者普遍有严重的全身疼痛症状,因此他们在求医时,最常选择的科室是风湿科、骨科、疼痛科、神经内科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梁东风医生在临床接触的众多纤维肌痛患者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征。他发现,一些纤维肌痛患者,有的是先有抑郁状态,然后出现躯体疼痛;有的是先有躯体疼痛,长期患病后出现焦虑和抑郁。而这些精神上的困扰和躯体上的疼痛,又互相作用和影响,两者相互叠加一步步加重患者心身两方面的痛苦。
首诊误诊率达到87%
由于过去长期得不到关注,国内纤维肌痛患者常常耗费两年以上的时间、平均就诊于3.7个医生才能被确诊,甚至有的患者用了10年的时间才能得以确诊。此外,我国患者首诊误诊率达到87%。纤维肌痛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任何年龄都可发病,55岁~64岁是女性高发期。
梁东风在临床中发现,患者会感受到各种不适,常见的有怕风怕凉、自觉关节活动有响声、盗汗、口眼干、视物不清、头晕、头痛、耳鸣、咽部异物感、胸闷、气短、胸痛、腹痛、腹泻、尿频、尿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性能力下降和低热等等。“医生要耐心搜集患者的病史,不要忽略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症状。”梁东风说。
他还发现,很多女性患者都把自己的症状看做“产后风湿”或者“月子病”。梁东风医生诊治的大量“产后风湿”患者,多数都因为哺育婴儿负担过重、产后生活方式变化过大、产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变化等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中以周身疼痛表现为主者就是纤维肌痛。
(摘自《新民周刊》第10期作者黄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