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一些专家认为粤语是古汉语?

 广州玉 2019-04-11

“粤语就是古汉语”——这是一句极不准确、不科学的表述。

粤语确实大量保存了古代不同时期的汉语发音和词汇(多到你想不到)。但这种现象在闽南语、客家话、江苏吴语甚至是四川话里头都有,并不是粤语独有的特点。粤语和古汉语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是不可以轻易等同的。

如果说粤语就等同于古汉语,请问:什么是古汉语?是周朝的镐京和洛邑口音?秦汉的咸阳、长安口音?魏晋南北朝的邺城、洛阳、建康口音?还是隋唐南北宋的长安、开封、临安口音?以上口音各不相同,那你说的“古汉语”,要“古”到什么程度?

其实,说这句话的人,要么就是不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要么就是无知透顶,要么就是自大成狂,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高级黑。

我自己是讲粤语的广东人,我知道粤语的很多发音确实保留了隋唐宋的古音。最突出的证据就是:

日语中汉字的“唐读”发音(唐代长安方言中的读音)、唐代李善注《昭明文选》、宋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里头的汉字切韵读音,很多都和今天的粤语发音相似甚至相同。

但我问你:“很多相同”等不等于“都相同”?还有,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甘的口音里面有没有这种“很多相同”的情况?我告诉你,绝对有!而且不比粤语少!

既如此,你凭什么一口咬定只有粤语等同于古汉语?或者认定只有粤语才是古汉语的“正统”继承者?这是一种逻辑上的明显错误。

最近十来年,很多人致力于探究粤语发音、粤语词汇和古汉语的相似、相同之处,论证粤语和古汉语的紧密联系。其目的,本来是要为长期被北方人误解的粤语正名:

我们要光明正大地告诉北方人,我们广东人说的方言,不是什么“鸟语”,而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一代代中原移民的南迁,在岭南和珠江流域通过文化的反复融合,所形成的中华一脉!粤语既有对古汉语的大规模忠实继承,也受到岭南百越土著的影响。这和北方方言深受鲜卑、羯族、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一个道理。粤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脉,和你们北方人的方言一样重要,一样宝贵,一样值得尊重!它们都是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民族融合的历史产物。

我们去考证粤语与古汉语的关系,目的不是要把粤语的文化定位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从北方人所污蔑的“鸟语”、“南蛮口音”摇身一变为所谓“唯一正统的汉语”!这不是“讨还公道”,而是一种无知的“捧杀”!

作为广东人,我们当然希望粤语获得它应有的文化地位与尊重。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能摆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姿态,通过攻击、贬低甚至否认其他方言的文化地位,来伪造出一个粤语唯我独尊的“正统”地位。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无可否认,粤语在全国范围内为人熟知,确实首先是因为港澳强大的经济文化影响力。其次则因为广东是改革开发的桥头堡和领军者。总之,粤语文化确实是在1978年之后,才占据了文化潮流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本来是让全国人民加深对粤语的了解、为粤语文化正名的重大契机,我们决不能明珠暗投,掀起新一轮地域文化之间的诋毁谩骂,加深南北文化对立。这是我们中国人很不好的一种文化陋习,也是传统的一大糟粕!

昨天在网上看到雍正《大义觉迷录》里的一段话。觉得它虽是一个政治宣传,但还是挺有必要分享给大家看看的。满清虽是蛮夷入关,但蛮夷观察汉人,有时比我们自己看得更透彻。

雍正说:

“晋宋六朝偏安之时,彼此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是以北人诋南为岛夷(北朝骂南朝),南人指北为索虏(南朝骂北朝)。在当日之人,不务修德行仁,而徒事口舌相讥,已为至卑至陋之见。今……于天下一统……之时,而妄判中外,谬生忿戾,岂非逆天悖理……蜂蚁不若之异类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