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的主要原料黄豆,也是毛豆,北方喜欢叫它做大豆。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菽就是指大豆。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从古人的记载和注解中可以看出,黄豆酱也是有历史沉淀的。 ![]() ![]() 黄豆 三伏天里做酱最磨练耐心,而奶奶是最不缺耐心的。趁着天气好早早就将黄毛豆用棍子敲打出来,再把黄豆放入水中浸泡,等黄豆浸泡成一个个黄澄澄的小胖子,就放入锅中烧到烂熟。 黄豆浸泡 ![]() ![]() 奶奶在打黄豆 去除多余的水分,将烂熟的黄豆中揉进面粉,奶奶告诉我她的配比是五斤黄豆揉进四斤的面粉,一直揉,揉成长团,切成扁平的小块,然后平铺放入已经铺了稻草的扁里,再密密盖上一层到稻草,将被子、棉絮厚厚盖在上面,等待发酵长毛,这个时候我们土话就叫它黄刺。 熟黄豆掺入面粉是做黄豆酱的原料 温度高的日子里,不用几天,就会发霉长毛,用板刷刷去黄刺上的毛,然后就一块一块码在阳光充沛的家门口的晒场上,晒到硬邦邦掰不开了,再刷干净,拿出农家都有的塌缸,然后放入黄刺,倒水没黄刺,撒盐,一斤黄刺三两盐,继续晒太阳,晒到黄刺变软,自己捣碎,晒到颜色变的深黄,然后装入容器里。 ![]() 经过长时间日照后的黄豆酱开始霉变发酵 土话说三天黄刺四天酱,就是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用绢纱封住容器口既可以隔绝蚊蝇又可继续晒太阳。做一坛黄豆酱太阳和耐心都很重要。 ![]() 黄豆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保存时间长。就黄豆酱本身而言,可以防置一两年的时间,它喜爱高温,太阳也给它带来馥郁的酱香。而和酱一起炒菜也能延长菜肴的保存时间。夏天也是农活繁忙的时节,奶奶最爱土灶烧饭时顺便蒸几个菜,但天热饭菜特别容易馊掉。若酱里掺着鲜毛豆蒸熟,软烂的鲜毛豆被酱浸染了颜色,酱的咸香气也完全渗透进去了,做法简单,极易保存,一做完农活回到家,闻着香味立马可以扒下一大碗饭。夏天买些豆腐干、肉来改善伙食,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就靠黄豆酱延长放置时间,是以黄豆酱烧豆腐干,酱爆肉丝也是夏季饭桌上常见的菜肴。 黄豆酱 烧豆腐干 酱爆肉丝 黄豆酱经久不衰的原因当时是它的味道出众。酱爆螺蛳是我爸爸最擅长的菜肴,大火烧滚的油中倒入清理干净的螺蛳,大火快炒一小会,倒入黄豆酱和少许水,调味收汁。青砖色的螺蛳黄色的酱汁,一嘬一口香,酱的滋味和鲜嫩的螺蛳肉组合在一起,吃了一个就一直停不下嘴来,能吃辣的再配点辣椒,那真是只恨自己少长了一张嘴。若早上喝粥,没有下饭菜,爸爸就蒸上一碗拌着白糖的酱,喝粥的时候蘸一筷子,送下一大口粥,滋味正好。 ![]() 酱爆螺蛳 每家的黄豆酱都有自己特点。奶奶的黄豆酱就是我对家的记忆。她做的黄豆酱颜色呈现深褐色,比一般的要深些,大抵因为她晒得勤快,中午太阳一发功,就把她的宝贝坛子搬到家门口的晒场上,她则坐在廊下数着我放暑假要回去的日子。味道是略微偏咸的,奶奶年轻的时候干体力活,是以口味较重,但却是我们家人都钟爱的口感。 农村用的大竹匾,用来晒酱黄最好 酱到了奶奶认为最好的口味时,就分装到洗干净的玻璃瓶中,然后分给亲友,其中两瓶是一定会送给在远方的小儿子--我的爸爸。我家的下饭菜总少不了奶奶的黄豆酱佐味。如今厨房里一排的玻璃瓶已经空了,然而奶奶的爱却溢出来了。 黄豆酱 吃着奶奶送来的黄豆酱就会想起每次奶奶送我们离家时盈盈的泪光,不断重复的嘱咐。这滋味混杂着豆香和浓浓的牵挂。 ![]() 做好的黄豆酱鲜甜美味,馋坏了两个孩 ![]()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10日 本文作者:沈 谦 责任编辑:王来刚、梅雪芬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沈谦、馆藏及网络 |
|